国产踏板车从派系之争到“模仿”上位,到底为何?
近段时间的国产踏板车市场是异常的热闹,除了主流品牌忙着在互相竞争以外,一些小众品牌也想见缝插针,势必要挤上这趟末班车,来分一杯羹。
这样的表现从市场的结构和用户角度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毕竟只有经历了残酷的竞争,才会过滤掉一些杂七杂八的车型,它既能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也能降低我们的选择门槛。
但骑士分享观察到,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国产踏板车已经从原来的派系之争,转变到了模仿上位,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
还是先让我们来缕一缕,国产踏板车的早期市场结构。请注意!这里的国产踏板车既包括了自主品牌也涵盖了合资车型,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那么就没办法往下聊了。
早期的国内踏板车市场基本的组成是日系为主,台产为辅,自主打酱油。在以本田为首的日系踏板车的包围下,自主踏板车只能在较为低端的市场上存活着,但台产车型因为自由发挥的可操纵性比较强,所以并没有局限于小排量车型,而是迅速抢占了合资品牌还无法触及的中排量市场,让光阳和三阳迅速成为了大绵羊的代名词。
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以日系为主的通路踏板车还是原来的老样子,一两款动力总成,就可以像玩魔术一样的给你变出很多款车型,并美其名曰——车型丰富,选择空间充足。
至于台湾省的两阳虽然也有过激烈的摩擦,打的是不可开交,也都推出了剑有所指的车型,但基本上还是相安无事平分秋色。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欧系踏板车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对它们的江湖地位发起了挑战,例如以比亚乔为首的车型不断的出现在了市场上,并且迅速瓜分了踏板车运动市场,让两阳感觉到了压力。
与此同时,时间线的另一边,国产自主品牌也没有闲着,钱江,豪爵,大阳等有实力的厂家,都想凑到桌面来摸摸牌,并且也摸到了几张好牌,顺便抢夺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它们并没有突破日系踏板车的包围圈,毕竟人家的技术优势不容小觑,凭借一款GY6,怎么可能自力更生,勇夺第一呢!
但近一两年这种市场布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系的通路踏板车早已经没了昨日的辉煌,正在和它们的通路跨骑一样慢慢的坠落,国产通路小踏板已经强势崛起。而这时的两阳日子也不好过,日系进口品牌已经不希望它们自由发挥,做大做强,欧系踏板车也是虎视眈眈,想三分天下,争当第一。
在这个过程中,国产踏板车的思路是以模仿为突破口,寻找发展机遇,这就使得从头部品牌到小众品牌都在如此操作。例如“国产雅马哈NMAX150,本田XADV”等的出现,UY,PCX非血缘关系近亲兄弟的亮相等,就是很好的佐证。
这到底是为什么?简单一句话,技术已无突破,从上到下只能模仿。
踏板摩托车的动力总成,相对于跨骑车而言,其实构造更简单,但它因为工作环境和组成结构比较特殊,所以对技术的要求会更高。
就算是技术为王的本田,最高端的踏板车X-ADV750和NSS750也是套用了NS750的发动机。而在这一领域一致公认的羊王就是雅马哈的TMAX560,这足以表明这类车型对技术的要求。
如果说以上的车型离我们有点远的话,我可以来看看小排量的踏板车,本田系目前最拿手的就是ESP,雅马哈系是“蓝芯”,铃木系是超级芯,而国产踏板车能拿得出手的无非就是豪爵的ESS和大阳的混动以及力帆的NBD。这样的瓶颈下还怎么突破呢?
再看外观目前我们能够接触到的踏板车无外乎巡航,运动,跨界,实用四大类,巡航以日系和台产为主,运动以欧系为主,跨界踏板车的鼻祖还是日系,至于实用类虽然可以自由发挥,但变来变去也就是那个样子,别人已经是先入为主了,根本就没有太多原创的机会,所以只能走模仿之路。
总而言之,国产踏板车派系林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整合资源,互相借鉴的过渡期,在这个时间段内谁的体格大,谁推出新车型的速度快,谁更能掌握市场走向,谁就会更容易脱颖而出。所以借鉴模仿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新意的按部就班,不懂得随机应变。
我是骑士分享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加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