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这句话通常是带有一些吐槽和抱怨意味的,不过这要看说的对象是谁,如果是指广汽本田皓影BREEZE(以下简称皓影),那就不能这么理解了。
对于一款拿亮相发布会都能创造历史的车型来说,它的上市前首次试驾我自然不敢怠慢,对于标题的选择也是思虑良久,像什么“姊妹车强势来袭”、“新紧凑SUV标杆”之类的,但都不对味儿。就产品本身而言,相信大伙和我一样已经把它和CR-V比烂了,一拍脑袋就说它一定能后来者居上,未免有胡说八道之嫌。
与其满纸荒唐,倒不如换个角度来看这台新车。其实皓影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它偏偏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现?选择在国内车市下滑的时候?选择在SUV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当我试驾过皓影之后,我决定用上面这个标题,因为它来的正是时候。
逆流而上?皓影不是个傻子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将军,该打的仗一场也少不了。对于皓影而言,前路的残酷一点不小。车市寒冬、SUV销量下跌、消费升级,还有一个在中国住了15年的“大姐”CR-V,对于皓影来说都是坎儿。
可能有人会说,皓影这是想逆流而上,一炮打红。这样很威风,但我同样也坚信没有哪台车专门挑不好的时机出现,那是跟自己过不去。也有人认为皓影的出现只是广本为了完善产品布局做出来的被动之举,对此我保持观望。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观点比较认同:在消费需求升级以及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浪潮下,一批竞争力不足的车将会被无情淘汰掉,从而让出市场份额给真正有能力的车型。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例如此前销量颇好的宝骏510、昂科威等车型,因为产品处于生命周期末端并未能及时更新,让人失去购买欲望导致销量下滑;长安CS75受到未能更新和质量问题双重打击淡出人们视野,但CS75 Plus一推出销量立刻看涨;此外一些品牌更是被边缘化甚至面临关门……
花架子会逐渐被识破,好产品会越来越吸引人。用从众心理去购车的人会越来越少。
这些让出的份额可以被皓影及时的吃掉。一方面作为万众瞩目的新车,皓影能给人新鲜感,而产品质量和品牌实力也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广汽本田累计销量57.33万辆,同比增长10.1%,旗下车型多点开花。东风本田也迎来逆势增长。此外两本在J.D.Power的新车质量研究结果IQS榜单上也是前席的常客。
或许皓影无需去和CR-V竞争标杆地位,因为市场具备让两者互惠共赢的条件。有品牌和品质口碑助力,有新车自带的吸睛光环,与其早两年被淹没在SUV的浪潮中,倒不如在市场自我清洗之后及时跟进抢占空位。逆流而上?皓影面临的局面并没有想象的难。
在驾乘体验和品质上能符合大家的预期,再来一些设计和科技上的小惊喜去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认可,做到这两点皓影的日子应该就不会难过。至于皓影实际是如何做的?我们亲自试驾一番就知道了。
皓影已经拿了两个第一
很显然皓影给了我们小惊喜。针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喜好,皓影率先配备了车载无线充电功能和第二代Honda CONNECT系统。这无疑也是皓影除了造型设计外又一个值得关注的点。
车载无线充电是本田在国内的第一次搭载。它并没有被设计在档杆的前方,而是隐藏在中央扶手箱的内部,所以外表看起来中控区域是很简洁的。如此设计对于拿取手机来说确实不方便,好处是可以避免驾驶者开车玩手机。皓影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前排的USB接口就在那里,用哪个充电任由你选择。
第二代的Honda Connect系统则是本田的首次搭载,这个第一不局限于国内,可见本田对于皓影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多媒体系统的UI设计和高分辨率都是用户所熟悉的,触屏操作的流畅度感觉有所提升。新系统只是在功能上更强大,例如车载导航更智能,并且支持在线支付停车费等功能。最大的进步是该系统搭载了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系统,配合在线使用的酷我音乐和喜马拉雅等APP,听歌用导航基本靠动嘴就能完成,但是还不支持硬件的语音控制。过去这些是自主品牌的强项,如今本田也在紧追猛赶。
【第二代Honda Connect系统体验】
1.5T试驾:熟悉中带点惊喜
皓影的燃油版搭载的同样是1.5T涡轮增压发动机+CVT变速箱的组合,发动机最大功率142kW,峰值扭矩243N·m,可以看到动力系统与CR-V是完全一致的。
其实对于这套动力系统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算是比较熟悉了,本田多款车型都有搭载这个排量的发动机,只不过动力调校稍有不同。此前CR-V在动力方面给我的印象是充沛的,积极的,而皓影的实际表现也基本上如此。但可能是皓影的车身更重一些,就推背感和急加速的表现来说,皓影还是弱了一点,但这样的好处就是稍稍溢出一点的动力给到日常的城市驾驶,你会觉得这台车脾气温和却又做事利落。
皓影的CVT变速箱是典型的本田风格,对驾驶者的意图识别非常积极准确。其实整体来说1.5T车型的驾驶体验是和预期相符的,很多换代车型上得到的提升在皓影身上都能够体现,这是一台开起来非常本田的车,令你满意的地方它基本都做到了。例如悬挂的设定,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它的设定是偏向舒适的,但是已经没有太多的松散感,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初次体验全新凌派时候的那种惊讶,如今惊讶不再,剩下的是那种预期得到证实后的心里的满足。
在驾乘层面,过去的本田如果说是堆积零件材料来获得进步的话,如今的皓影证明了本田已经可以灵活利用调校来提升自己。皓影和CR-V的悬挂零件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避震和弹簧的设定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两者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直观感受是CR-V的底盘响应和支撑更出色,而皓影对于碎震的过滤更彻底。皓影甚至将燃油版和混动版的底盘也做了差异化,我们后面再说。
皓影并不仅仅满足符合大家的预期,事实上在操控和NVH方面皓影的表现算是一份小惊喜。皓影的隔音效果要比CR-V更好,这不仅仅是用上了米其林的轮胎来降低胎噪。对于皓影没有配备双层玻璃和ANC主动降噪我感到有些意外,皓影已经不是在依靠这些配置来改善自己的弱项,而是在NVH设计和隔音材料等方面下功夫,实际的表现也确实要更好。胎噪和风噪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这反而突显出了发动机的噪音,在转速提升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开水”声就会清晰传进座舱内。
针对动态操控的提升,皓影选择了全系标配AHA敏捷操控辅助系统。它是通过识别方向盘的动作来判断驾驶者意图,结合车辆的实际弯道姿态,去适当地在某个车轮上施加制动力,从而避免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的情况。这种操控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像SH-AWD系统那样给你清晰的弯道快感,但是在多弯的山路上,车辆流畅的转弯轨迹会给你带来一丝满足感。
不过皓影的转向手感还是更偏向于舒适家用,这一点与CR-V也不一样。刹车助力的变化也是能清晰感受到。皓影根据车速的不同来设定刹车助力的大小,在低速时助力较小,线性的制动力很容易完成缓慢减速的动作,即便是不小心将踏板踩得深一些,也不会造成点头。而高速情况下制动力明显加强,给到驾驶者足够的信心去应对突发情况。总的来说,皓影的驾驶质感和我们现在熟悉的本田风格没什么不同,但正是有了这些小惊喜,皓影才多了一些个性。
关于四驱系统,我此前了解了一下,CR-V的燃油四驱车型只占燃油车型销量的1.77%,或许是因为如此,皓影在四驱系统上并没有什么改变,你依旧找不到任何一个和该系统有关的操作按键。同级别大众的4Motion结合Active Control将越野玩出花来,全新RAV4也用上了动态扭矩分配四驱系统。看着对手们都在可玩性上做着努力,不知道专心于家用的皓影和CR-V还能无动于衷多久。
混动试驾:多了些高级感
要说皓影锐·混动和1.5T版本的驾驶感受有什么不同,我觉得真没太大不同。试想一下,同一个厂家同一款产品,调校出两台性格差异巨大的车,那还怎么定义产品搞市场营销?宽泛点说,皓影锐·混动在转向和底盘的质感上也都是偏向于舒适风格,和燃油版差别并不明显。
但你非要刨根问底,皓影锐·混动也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整体来说就是高级感的提升。搭载了第三代i-MMD混动系统的皓影锐·混动同样由一台2.0L阿特金森发动机搭配E-CVT变速箱,单是那个按键换档就比略显生涩的换档杆高级不少。
其实混动车型带来的并非只是低油耗和节能牌,更重要的是行驶质感的提升。首先车辆启动由于发动机不介入,少了启动和怠速时的噪音,i-MMD系统在加速时发动机并非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为电动机提供电力,所以你也听不到发动机转速急剧升高的那种吵闹。也正是由于本田采用了这种双电机布局,使得本田的混动车型在加速上有着更好的体验,雅阁和雅阁锐·混动的差异就是很好的例子。
同样是双电机布局,很多人会认为丰田的TSS系统比本田的i-MMD技术难度更高。其实也不尽然,TSS系统的传动桥通过两个电机的转速差来实现发动机和系统的“分离”,而i-MMD系统就是依靠离合器的结合让发动机去驱动车轮的,而离合器结合的时机和平顺性则是一大难题。显然本田将这个难题很好的解决了,皓影锐·混动在发动机介入独立工作时,并不会感受到明显的顿挫,再加上自然吸气的特性,全工况下的动力衔接都是很顺畅的。而这一点,1.5T+CVT的组合也难以做到。
如果仔细体验,会发现皓影锐·混动在转向和悬挂的调校上又有细微不同。它的转向更沉一些,与燃油版的轻快感不同,多了一些稳重的高级感。此外悬挂的调校要更软,以获得更好的乘坐舒适感受。事实上皓影锐·混动更偏向于舒适家用,虽然城市驾驶更多的是依靠电动机驱动车轮,但油门的开合和动力的响应处理得很绵密,无需担心电动车那种突然的扭矩释放带来的突兀感。
至于电动四驱系统,皓影的开发团队表示暂时不会推出皓影锐·混动的四驱版本。不过CR-V和RAV4双擎都有四驱版本,或许皓影也是在观察市场的反映。
你能看出它不是CR-V
如果你非要问我皓影设计好在哪,我会说你能很容易看出它不是CR-V……
皓影外观秉承了广汽本田家族的激进风格,粗镀铬搭配凌厉的前大灯,彰显出自己的年轻个性,很有一种追求自我、审美独立的感觉。皓影的细节设计很讨巧,例如发动机盖的处理,明显比CR-V要平直一些,所以皓影的车头看起来更有气势。此外黑色包围和镀铬饰条被大量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恰到好处的黑色装饰,扮酷耍帅,皓影确实很有一套。
皓影全系提供了三个尺寸的轮毂,分别是17英寸、18英寸和19英寸,对应的轮胎扁平比也不同,分别是65、60和55。在轮胎尺寸和品牌的选择上皓影很大方也很切合实际,并没有为了彰显个性去选择更薄的轮胎,而是将安全舒适放在了首位。此外米其林揽途轮胎相比于优科豪马轮胎,价格上要更贵。
混动版本在外观上没有明显区别,只是加了混动标识并且在LOGO中加了一圈蓝色。最明显的差异在排气筒的造型上,混动车型的排气筒低调很多,但也不影响美观。
内饰的改变只为人性化
相比于外观,皓影的内饰并没有在设计用料上带来什么惊喜。大面积软搪塑是主流用料,但是中控台的缝线依旧是假的,此外方向盘的多功能按键依旧没有质感,两年前吐槽CR-V的这些细节到今天依旧能用在皓影身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皓影与CR-V的零件通用率应该是非常高的。
内饰的改变主要集中在中央扶手和杯架位置。皓影在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细节上没有施行“拿来主义”,CR-V的扶手箱滑动储物板事实上并不好用,而皓影选择可滑动的中央扶手,为肘部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支撑。此外杯架改为纵向布局更方便拿取水杯,而且采用了可升降的杯座,这些应该得到好评。
作为空间大师,本田对皓影的空间挖掘同样出色,前后排的横向和纵向空间都非常宽裕。坐垫是一如既往的软,后排座椅靠背支持二级调节,两个倾斜角度都能提供很好的身体支撑,此外坐垫的长度得到了加长。
混动车型的内饰与燃油一样,最大的不同就是档杆换成了按键式,中控台更简洁。皓影锐·混动对电池的散热布局做了新调整,将原本布置在后排座椅下方的散热系统改为安置在座椅两侧,因此混动车型的后排座椅可以像燃油车那样放平整。皓影燃油版的后备箱容量是555L,混动车型的容量为495L。此外皓影在高配车型上提供了电动尾门和脚部感应自动开启功能,向高端车看齐。
总结
正如开篇所说,只要皓影能符合大家的要求和期待,再给到一些小惊喜,想要过上好日子也并非不可能。事实上这两点皓影都做到了。小惊喜可谓层出不穷,而对于熟悉本田的驾驶风格的人来说,皓影绝对会让你倍感熟悉。如此看来,皓影的前途还是非常乐观的。另外我体验两台车后更推荐皓影锐·混动,随着混动车型价格的不断下探,再加上更好的行驶品质,皓影锐·混动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黄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