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查院的处境需要报告和改善。
文/巴古英
01.互联网工厂背后的隐形人:B站25岁审计员猝死。
最近的b站不太平。
1月中旬,一名男性麻醉师在BC站现场直播了一名女性患者进行妇产科手术的过程,该账户在多次受到警告和拦截后最终被永久封锁。
接着,2月初,在BC,25岁的审计师“黄昏木心”因大面积脑出血未能获救,不幸去世。他的猝死被外界质疑是因为审查工作压力大,加班频繁。
这两起事件都与“审计师”有关。
监察院是互联网工厂背后的特殊群体,及时拦截“网络安全”、“24小时巡逻”、血腥、黄色、暴力、诈骗等违规内容,如果不及时拦截,就会发生“男性麻醉师直播女性患者手术”的事件。
截至2020年末,B站2413名职员属于内容审查职务,占公司总人数的27.9%。在这个时间,字节跳动共突破了10万人,其中内容审计员超过了2万人。(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字节、字节、字节、字节、字节、字节)以这两家为例,审计员人数超过了大工厂总数的20%。
2020年7月,我国人民事务部联合市场监督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公布,承认互联网信息审计员为新职业。
工作的关键,数量,新工作。这些只是监察院的一面。随着此次B站监察院猝死事件的发生,监察院的实际工作情况被更多人知道。
他们要和公司签订保密合同,不能像互联网工厂后面的透明人一样,把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外界提及。
另外,他们也被称为“在线富士康线员工”,月薪只有4K-5K,但工作量很大。每天要审查2000多个视频,中间唯一的“呼吸”机会——,洗手间、吃饭和短暂休息都反映在工作量图表上。
另外,还要长时间审查暴力、自残、恶心、恶习,以“恶心到不能吃饭”、“晚上做噩梦”为由安排心理咨询服务。
审计员的糟糕处境与这个职位的特殊性有关,但本质上是互联网公司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劳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审计员的处境与大工厂的“压榨”无关,但审计员的处境改善仍然需要在大工厂找到方法。
今天这篇文章,小巴不再详细说明审计员的困难处境,而是想从更宏观的层面探讨审计员处境形成的原因和救援方法。
02.100,000规模的监查院成为网络秩序的捍卫者
当手表回到二三十年前的传统媒体时代时,审计员有更高的名字——“编辑”或“编辑”。他们从记者这样的基层职位开始,用自己丰富的就业经验审查原告的好坏和逗留情况。(莎士比亚、手稿、手稿、手稿、手稿、手稿、手稿、手稿)
在21世纪的头10年,猫扑、天涯、贴吧等论坛盛行的BBS时代,评委作为“版主”、“网红”等职业的从业者,有权决定帖子的去留。
不管是编辑还是版主,前审查员都是属于少数人的职位,因掌握内容的“生杀大权”而受到尊敬。
如今,互联网工厂背后的内容审计师由于爆炸性增长,入职门槛低,工资少,地位下降到互联网大厂鄙视链的底端。(莎士比亚。温斯顿。)
这么大差异的背后是因为内容供应链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谁都是创作者。开户后,可以上传图文、视频、音频。
创作自由的另一面很混乱。草根创作者鱼龙混杂,内容非常丰富,庞大的互联网世界秩序严重依赖这10万规模的审计院。
当然,与编辑的仔细审查相比,今天监察院的工作简单粗暴得多。他们只要按照平台规则快速浏览每个用户上传的图案、视频内容,点击“推荐”、“限制类”、“删除”、“下车”等,就简单机械了。
但是,最初几年互联网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没有相应规模的审计人员比例。
新闻网站编辑、网络分析师葛佳表示,最初平台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审议。审查意味着“删除文稿”、“离线”。这对创作者是一种制约。一定程度上是说服创作者,让创作者流向其他平台,平台和平台是相互抢夺创作者的。
也就是说,互联网秩序感的建立并不完全依赖大厂的自发主动,而是来自外部势力的推动,其中一个主导驱动力来自监管层面的承诺和惩罚。(莎士比亚。温斯顿。)
以今日头条为例,仅在2017年就因传播低俗信息、传播微风八卦信息、非法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问题多次受到面谈。另外,从2017年开始,从今日头条开始大规模招聘内容审计员。
com/large/tos-cn-i-qvj2lq49k0/ffb9b57e4d8047728133a0ac7bdacc87?from=article.detail&_iz=&index=2" width="640" height="532"/>“审核员扩招并成为社会话题,是平台出现显著的内容违法违规,被采取行政处罚以后开始的”,市场营销专家、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张栋伟指出,尤其是2018年以来,多个平台被约谈和处罚,这暴露出当时的技术算法能力对违法违规内容的识别能力有很大欠缺,为弥补漏洞,平台开始大规模招聘审核员,用海量人力来补齐技术短板。
据财新报道,2018年7月,网信办治理短视频平台,B站曾被多家应用商店下架近一个月,B站因此将内容审查员人数增加一倍。
“当平台对展示在它上面的内容负最终责任,这使得平台不敢掉以轻心,开始扩招内容审核员。”葛甲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互联网产业观察者张书乐则给出了更加形象的描述——审核员是平台能否正常运转的“保险丝”,看似不起眼,关键时刻“熔断”救市。
03.审核员的权益不该被过度“压榨”
审核员作为群体,至关重要;散为个人,却又无关紧要。
十万数量级的审核员扛起了维护互联网秩序的重任,但从每个个体来说,他们并无互联网大厂的光环,职业前景渺茫,当下的处境也有些糟糕。
每一份工作都有不易和辛苦,一份工作的回报,并不完全由付出决定,而是由其稀缺性所决定。
但至少,审核员的权益不该被过度“压榨”。
在红星新闻的报道中,一名来自腾讯的审核员自述,他所在的部门实行末位积分淘汰制,如果绩效过差,将被HR面谈劝退。这迫使大家为了得到高绩效,不断往上冲业绩,定下的KPI不断被打破。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字节跳动设置了一套反摸鱼的“后台监测系统”,用来统计一项指标——工时利用率。一条平峰中间有几处深浅不同的豁口,凹下去的地方代表审核员没有在工作。通常来说,审核员一天的工时利用率图表有三个小豁口,分别是因为上厕所、短暂休息和喝水短暂离开工作界面。
当一个人的工作量被如此图表化,时间颗粒度小到以5分钟计算,压迫感可想而知。
“本质上,这是一种精算,即在最少人工和最低工资付出基础上,将审核效能发挥到最大。”张书乐指出。
对于互联网大厂的精算,葛甲分析认为:监管压力下审核员扩招增加了大厂的支出,而从营收方面看,平台的主营收入来自互联网广告,蛋糕只有一块,抢夺蛋糕的平台却很多,再加上这两年内容产业并不景气,平台利润不如之前,于是采取各种办法来倒逼审核员的效率。
大厂的主动精算,让审核员群体被动“卷”了起来。因为审核员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完全靠集中精力、眼疾手快做出判断,采取的是“计件制”,所以比互联网的其他岗位“卷”得更厉害。
2020年9月,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引发全网对深陷系统的外卖骑手的关注。如今,审核员的境遇就如同外卖骑手,同样是“被困在系统里”。
不过,张书乐认为,审核员与“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员”略有不同,作为价值生产环节的外卖员被精算之下,更多的是考虑平台、店铺和外卖员分成比,以及能否确保收益正向。而审核员本身并不直接产生价值,他们的整体数量和薪酬已经被过于精算。
“对互联网大厂来说,更多的成本付出并不会导致它们的收益出现失衡,本可以用更多人力和略多一些的整体工资,来降低劳动强度。”
04.如何解救被困在大厂精算系统里的审核员?
所有重复性、密集性劳动,未来最大的希望是人工智能。
葛甲告诉小巴,人工智能在面部识别、语音识别方面发展很快,但在语义识别上进展缓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网络新词层出不穷,而且大量内容中的隐藏问题,常人都无法秒懂,更何况是人工智能。
因此,在目前的审核中,人工智能只起到辅助作用,重点是进行初筛,对明显违规的问题内容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同时通过数据比对,对侵权的内容进行有效遏制。这意味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审核员的工作还无法被AI替代。
那么,被困在系统里的审核员,该如何解救?
解铃还须系铃人。葛甲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平台方多出一些成本,增加一些审核员的岗位,来缓解每个审核员的工作量。
“当然,平台与平台是存在竞争和博弈的,假设是同样的内容规模,不可能A公司招聘1万名审核员,而B公司招聘2万名审核员。A和B都盯着对方做事,考虑的始终是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葛甲认为,当外界的舆论压力越大,平台就会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点人力成本,多招聘一些人员。
这一点从B站的应对方案中可以看出,审核员“暮色木心”猝死引发大量舆论关注后,B站在2月8日的回应中称:今年将扩招1000名审核员。
在葛甲看来,B站宣布扩招1000名审核员,就是遇到舆论压力后的“挤牙膏”行为。最终,平台在审核这块的成本和收益会达到一个平衡。到那时候,它们不会再增加成本,因为再大的舆论压力也没有“不亏损”来得更重要。
“眼下还是平台可以增加人力成本、‘少赚一点’的阶段,希望外界对此有更多关注,让平台方能多‘挤点牙膏’出来,改善审核员的现状。”葛甲说。
张栋伟则表示,从根本上说,需要政府监管部门进一步推进企业合规,让企业增长与员工发展更合理地匹配。
“所谓合规,就是要将企业的增长,与员工的贡献,形成挂钩机制,完成共同富裕。而现在的分配机制,只倾向于所谓核心员工、变现部门,与基础平台部门的贡献关联度太低。”张栋伟解释。
再往深一点说,包括物流、客服、骑手等提供基础服务的众多群体,他们的现状大抵相似:KPI驱动、内卷严重、工作超时、压力大等。他们的处境,同样需要被看到、被改善。
“这需要企业参照政府的倡议和指导,改进分配机制,让全体员工共享发展成果,比如类似于华为的全员持股,以及国有企业的工会。”张栋伟如是说。
作者 | 李梦清 | 当值编辑 | 范程远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