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开始,江苏省普通高考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将重返全国卷,教育部提出统一命题,不分文理。
临近期末复习应考阶段,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适应全国卷命题理念及风格变化,科学合理地进行三门学科的复习,从今天(1月18日)起,我们约请江苏省著名高中校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高三学科备课组组长推出《高三名师指导》。今天(1月18日)约请江苏省天一中学推出第一篇:语文。与过去的江苏卷相比,语文全国卷,尤其是新高考Ⅰ卷,在阅读量、试卷结构、考查重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阅读:秉持"全文体"观念 涉猎各种体裁
与2020年江苏卷相比,同年的新高考Ⅰ卷阅读量有所增加,试卷结构调整较大。新高考Ⅰ卷侧重情境化命题导向。一是名句名篇默写提供情境,不提供上下文;二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是在语境中的实际运用。
江苏省天一中学副校长、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陆锋磊提醒广大考生,关于阅读,要用"全文体阅读"这个观念去复习:“比如我们以前要复习的是现代文、小说、散文,现在不妨涉猎一下戏剧和现代诗歌。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要去复习实用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如演讲稿、辩论稿、书信、日记等,甚至复习到漫画。另外我也希望同学们非常重视试卷的第三大板块——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的题型非常多,也常常是创新题出现的地方。”
语文知识和素养重在长期积累。但临近考试,语言表达题的得分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建议考生在考试临近之际做适度练习,保持手热的状态。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师、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雪松说:“希望同学们做一些练习,熟悉一下自己的手,更熟悉一下自己的脑,让自己对这些新颖的题、平时不常见的题,有一个心理上的缓冲期和熟悉期。同时,也增加自己的思维容量。这样的话,进入考场后再看到这些题就不怯了。另外,考试前,有些地方还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最常见的就是记诵。考前的记诵,哪怕稍稍记一下,‘性价比’也是很高的。我们说的‘临阵擦枪,不磨也光’就是这个道理。”
作文:树立"全写作"概念 展现个人素养
作文题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最大。近几年,江苏卷常考的是新材料作文,全国卷则多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排除书信、演讲稿等,考生要注意符合指定文体的作文要求。
全国卷的作文题,从高度来说,考查的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是否完成。从宽度来说,考查的是社会生活当中的许多真实问题。从深度来说,则要求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展现包括道德情操在内的个人素养。
陆锋磊老师建议考生树立"全写作"观念,既要练习写记叙文、议论文,也要关注演讲稿、辩论稿、书信、日记等交际语体。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写?第二,为谁写?第三,在什么情境下写?面对一个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同学们在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提出自己个人见解的同时,要完成自我塑造、灵魂的提升。”陆锋磊老师说。
"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已成为过去,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素养导向的新课标卷注重采用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要求考生努力融入社会,对近一年,尤其是近半年的时事热点有所了解和思考。
对于写作的素材积累,江雪松老师的建议是,不要泛泛而看:“泛泛而看太大、记得太多、看得太多,进入考场的时候等于不记。同学们可以熟悉一小块、一部分,比如你关注了若干件事、若干个人、若干本书,我的建议是,这个‘若干’,量要偏少一点。当偏少的时候,你进入考场就能派上用场了。如果偏多的话,同学们想想,你从小学到现在,书已经读得不少了,记的故事也不少了,记的事件更多,但是你一进考场,你就会发现脑海里空空的,茫然一片,什么都没有。所以还是记少一点,这样的话,进考场后一定能派上用场。”
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至周五每天19点30分首播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姜坚 吴红鲸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