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个。工作;工作。1
坚固的人,坚硬的人。
作为一代兵圣孙武的后代,孙坚在他彪悍的一生里立下卓越的战功,不禁让人神往钦佩。却在人生的巅峰时刻,误中埋伏,死于非命,想来总让人嘘唏!真是美人常有,而英雄短失。因为他才三十七岁,就溃然早逝,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
二
似乎印证了一句话:刚者易折,坚者易碎。这属于道家眼中的“物极必反”,也是故事里的“乐极生悲”。
道界来说,孙坚绝对不是道家的代表,自然跟道家始祖老子所推崇的“以柔克刚”沾不上边。老子的哲理是:柔软的舌头打赢了坚硬的牙齿。反观孙坚的一生,以“勇猛刚烈”著称,一句话:善打硬仗。
硬到什么程度,从十七岁杀海贼成名,一硬硬了二十年,至死方休。当年诛许昌、灭区星、讨黄巾、征董卓等等,每一次都是身先士卒,把生死置之度外。
三
纵横江湖二十年,几次血染半边天。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孙坚打仗好几次都濒临死亡的边缘,至少有两次死里逃生。
其一:有一次讨伐黄巾时,自己单枪匹马、孤军深入,结果受伤堕马。自己躺在草丛中,不省人事。亏得自己的爱马悲鸣,引得士兵找着自己。这次养伤十几天,坚又迫不及待奔赴战场。
其二:东汉初平二年,孙坚带兵打洛阳失败,被徐荣包围。孙坚仓皇带兵突围,这次狼狈到脱下自己的红头巾让给部下祖茂戴上,吸引敌人,可谓是九死一生。
四
照常理看,走了两次鬼门关,就算不怕死,也该晓得死是多么容易之事。毕竟这是在战场,而不是在床上。
可一可二难再三:孙坚在围困襄阳的过程中已经胜利在望,结果在岘山被刘表部将黄祖的伏兵所杀。气人的是,大局上已经打败了对手,眼见胜利唾手可得。孙破虏也正应验这名字,非得尽破虏。有一个说法是孙坚单枪匹马追杀黄祖,在岘山被埋伏的士兵射杀。(演义里说自己带三十多骑兵追敌,被吕公伏兵乱石击中、乱箭射死)。这不正是“乐极生悲”呀!
所以最后,孙坚这位战神战死沙场,变得理所当然。说得委婉些,时也,运也,命也———水浒传
五
或许用孙子兵法的话来说,更为中肯:兵者,诡道也。有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始终参不透天下最厉害的不是拥有多么勇猛的武功,而是略高一筹的智谋。
传闻世上有一千种死亡的方式,只是猛如孙坚者,他的阵亡,死得凄切,让人惋惜。因为他是英雄,多让人殷盼有一个好的结局。
当然了,不是每个人物都像成龙式的“打不死”,只要能够满血复活,多干几场架,看起来更为快意。反编女诗人李清照手诗,致敬一代战神:生当做人杰,含泪向天流。勇烈思文台,至死战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