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改编王蒙茅奖作品《这边风景》的编剧找到了,她叫王力扶

中国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王蒙的《这边风景》要改编成电视剧了,这个消息在业界引起了不小轰动。

提到王蒙,无论你是50、60后,还是80、90后,想必都不会太陌生。他的作品黄钟大吕,名动华夏。1983年,黄蜀芹导演将《青春万岁》改编成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021年7月,王蒙先生重游伊犁,纵马奔腾在广阔草原上

如今,《这边风景》的改编也被提上了日程,文学功底深厚的著名编剧王力扶拿下了接力棒。客观讲,这部小说不好改。

首先,它的名头太大,是一部茅盾文学奖作品,同时作品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发行了全球20多个国家,实现了行销世界。

2015年,81岁高龄的王蒙凭《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他第一次获得该奖。其次,这部小说成稿于王蒙的壮年。虽然2013年才正式出版,但早年1978年初稿即成。尘封多年,终于面世,引起文坛轰动。

王蒙回望当年的创作经历时说:“《这边风景》记录了我39岁到47岁之间的人生,就像一条鱼的中段。那个时候的我响应号召,去新疆到劳动人民中去,到火热的一线基层去扎根,锻炼自己,让自己脱胎换骨。小说从头到尾都是掏心窝子的认真,真情实感,这是我今天再也无法抵达的写作状态了。”

《这边风景》被誉为西域的“清明上河图”,既是边疆的风情画卷,又是宏伟的民族史诗。小说记录了新疆的生活风貌,衣食住行,仅就新疆食物,书中就包罗万象,各种干果、四季茶饮,抓饭、烤肉、油搭子、奶疙瘩、马奶酒……翻开小说,仿佛一下子打开了新疆的后厨房。

1963年起到1979年6月,王蒙在新疆伊犁生活了16年,那里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在《这边风景》中,读者能看到王蒙的一腔热血和满腹真诚。可讲好特殊年代的故事,必须找准角度,从《平凡的世界》到《白鹿原》再到已进入改编的《这边风景》,其实每部茅盾文学奖二次改编都有着不小的挑战。

2013年,著名编剧王力扶在新疆伊犁那拉提草原

好在,这部小说的影视全版权方是北京一未文化。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吴凤未和魏童,都是出版人背景。八月底刚在吉林杀青,由著名导演李路执导,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众多实力派主演的《人世间》版权也出自他们之手,一未文化同时也是这部剧的出品方之一。

《人世间》同样是一部茅盾文学奖作品。一回生,两回熟,在茅奖小说改编上,北京一未文化从2018年开始摸索至今,算得上是熟稔了。

此次,他们请来了著名编剧王力扶担纲《这边风景》的编剧。

王力扶是行业公认的创作现实题材的好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03年创作《贞贞》获得第4届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百合奖最佳编剧奖,2006年创作《马背上的法庭》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大奖,2010年创作36集电视剧《家常菜》获得第28届飞天奖电视剧二等奖,后来又创作《团圆饭》等多部电视剧作品。

不过,尚有些疑问需要解决。小说具体要如何改编?为此,影视独舌对谈电视剧《这边风景》编剧王力扶,一未文化创始人吴凤未、魏童,和他们聊起这一项目的缘起和当下进展。

好的故事能超越时代

拿到王蒙《这边风景》的全版权运营开发,离不开吴凤未多年的坚持努力。外界看到的,是一未文化与王蒙签下授权合同。看不到的,是她数年来跑前跑后的努力。

用她的话说,这是一次很难但必须要拼命抓住的机会。

2021年7月,一未文化创始人吴凤未与王蒙先生参观新疆薰衣草庄园

从签下合同到现在,一未文化一直在努力思考改编方向。在各方努力下,最终和编剧王力扶达成合作。

洽谈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看完小说王力扶有些矛盾,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难。

回到家中,王力扶始终放不下这个项目。原因有二。其一,作为中国文坛的旗手,王蒙的作品曾陪伴几代人成长。在她的文学记忆中,王蒙是一颗闪亮的星。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王蒙、了解王蒙,而电视剧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二来,《这边风景》的内涵也颇为丰富。书中所写的劳动人民的淳朴、风土人情、时代印象,值得一再品味把玩。王力扶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思考如何改编《这边风景》。此次采访,说起《这边风景》时,王力扶眼中带着光。

今年4月,以“‘十四五’时期主题电视剧创作质量提升”为主题的第一届西湖编剧论坛在杭州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在会上谈及现实主义创作时,专门提到新疆题材当代故事要大笔书写。

这为正在思考中的王力扶注入了信心。别忘了,《这边风景》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王蒙刻画的那群美好、火热的劳动者们。

2021年8月,吴凤未与王力扶

想到此处,王力扶心潮澎湃。她再次联系北京一未文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双方观点迅速达成了一致。

电视剧改编:传统与时代的碰撞

秉承原著作者在作品中呈现的纯粹、乐观、积极、富有信仰感的精神内核,以新疆伊犁为故事发生地,讲述以原著主人公伊力哈穆和1990年出生的孙女为核心的两代人携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赞颂老一辈革命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宝贵的精神遗产,描绘多民族融合的火热图景,赋予“诗与远方”更加纵深的意义。

依然以《这边风景》原著中的人物伊力哈穆、米琪儿婉、库图库扎尔、杨辉、尼牙孜等为基础,讲述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理想主义精神,添加并丰富由原著人物衍生出的角色。在展现新疆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高技科农业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多民族融合携手共建美好生活等内容,创作出一部富有质感的现实主义作品。表达劳动创造一切、全民族共同富裕的主题。

王力扶说:“我们同时通过伊力哈穆和他孙女的视角看美丽新疆的新时代发展,有着人间烟火,同时也温暖万家,传统和时代的碰撞,美丽和谐,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尔后,三人又找了不少朋友讨论,得到了颇多正向反馈。信心一下子就来了。

“我们不想把《这边风景》做成一部单调的剧。原著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希望能创造出一些时代价值。最让我感动的,是整本书70多万字,没有一个矛盾和钱有关。它探讨的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忘我精神,这是当下的社会所缺乏的、当代人所缺失的。我们需要把这种精神给打捞起来,我们需要传承。”王力扶道。

“那一代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国后正值壮年。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人民的劳动精神。其实中国人是很热爱劳动的,并不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是真的在享受劳动的快乐。这种精神力量,是如今年轻人不能比拟的。我们把他们放到现在,就是想展示一种劳动精神的传承接续。”

“书中有个角色叫尼牙孜,他有两把砍土曼(铁锹),给家里干活的时候用大的,参加集体劳动的时候用小的。我们就把这个细节抓出来,给他安排两个儿子,就叫大小‘砍土曼’。他们天天在街上做好人好事,和父亲恰好相反。”王力扶谈到创作细节时说。

人间烟火:要把新疆的美拍出来

看过小说的读者,一定对王蒙笔下的伊犁印象深刻。

伊犁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物产,在米吉提的口中娓娓道来,令人心旷神怡、充满幻想。都说吐鲁番的水果甜,但伊犁的水果也不差;都说东北的黑土地肥沃,但伊犁的土地插上手杖也能发芽。

在王蒙之前,还没有一部小说,如此饱含深情地书写过新疆伊犁。

2021年7月,重回新疆的王蒙先生

王力扶去过两次伊犁。一次是1999年,一次是2013年。十几年的跨度,不可谓不大。可两次游览给她留下的共同印象,依旧是“那个地方太富裕了”。

在王力扶看来,新疆是目前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方。由于其土地面积辽阔,可以使用大型机械作业,所以生产力比内陆地区要高得多。也正是因为新疆土地太过于辽阔,所以人们必须要学会合作共赢,也就是所谓的“团队生产”。

“新疆为什么叫新疆?这个新意味着新疆域、新生活、新文明。它是各族人民本着好好生活、团结进步、融入一种新文明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概念。它和两个伟大的字紧密相连,那就是‘解放’。什么叫解放?就是给予所有人彻底的平等。就像《这边风景》中,不论民族、不论性别,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富庶,也是吴凤未对伊犁的感受。7月时,她陪同王蒙重游伊犁,一一踏访书中的场景。从薰衣草满布的紫色花海,到纵马奔腾的广阔草原,再到香气扑鼻的新疆牛羊肉,构成了新疆的独特味道。一种没有人可以拒绝的神奇味道。

“所以我们一直说,要去伊犁实拍。要展现新疆的美,仅靠棚拍肯定是不成的。不仅要拍伊犁,拍天山,拍草原,还要拍独库公路,拍出新疆是中国人的诗和远方。”吴凤未笑道。

伊犁的一个普通下午

提到独库公路,王力扶也讲了个故事。由于天山常年风雪弥漫,独库公路的修建过程颇为艰难。当年,有个修路新兵跟随班长下山执行任务,恰逢山雪迷路,班长将仅剩的一个馒头塞到他的嘴里,自己被活活冻死。这位战士退伍后,带着老婆和孩子回到天山,为修建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守陵。一守就是30年。

新疆的美不只美在风景,更美在那片土地上的普通劳动者。伊力哈穆就不用多说了,他是真正的利他主义者,一生秉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就连书中那个圆滑、贪婪的库图库扎尔身上,都有温暖有趣的一面。

为了更好地匹配戏剧冲突,王力扶特意将库图库扎尔的年龄下调了十几岁。在电视剧改编中他与伊力哈穆一般大。这样一来,两人的对手戏就变得更合理。

“同时增加了米琪儿婉给孙女讲道理的剧情。说人分两种,一种像手背,亮亮堂堂,什么时候都能看见,你爷爷伊力哈穆就是这样的人。另一种像手心,他想让你看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不想让你看的时候你就看不到,库图库扎尔就是这样的人。但手不能总摊着,用力的时候得攥起来,所以手心手背都不可或缺。

让更多的人看到新疆的美,同样也是王蒙的意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书可能有30万人受影响,拍成电视剧,就可能有3000万人、甚至1亿人受影响。

2021年7月,回到新疆的王蒙先生与当年的老朋友相聚

吴凤未说,作为文化行业工作者,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格”?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挑战做几部时代的孤品,很幸运遇到了王蒙老师的《这边风景》,我们会通过多方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和走进新疆。

陪王蒙重游伊犁的过程中,她产生了很多感悟。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但从王蒙老师的言行举止中,吴凤未能感到他对新疆这片土地的热爱,能感受到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深沉力量。

2021年7月,吴凤未陪同王蒙先生回到了伊犁巴彦岱

“文化润疆”不是一句口号,要去行动!《这边风景》的饭碗里装的虽然是新疆的饭菜,但香味是共通的。如果看完剧,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闻、来吃这个味道,那我们的工作就有意义了。可能这个过程比较困难,但还是希望能留下些东西。”

吴凤未还透露,《这边风景》电视剧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开机。

严肃文学永远不过时

近两年,大众对北京一未文化的印象,多与主流文学紧密相连。2018年一未文化就拿下了著名作家梁晓声《人世间》全版权合约。在签约一年后的2019年,《人世间》以最高票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吴凤未说其实在当年获奖时我们就已和腾讯影业、李路导演共同在合作并进入到剧本创作中了。《人世间》电视剧也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中,最早完成拍摄并顺利杀青的巨制。电视剧正在做后期,很快会在央视播出。

吴凤未由运营网络文学IP成名,如今为何要发力严肃文学改编?

“电视剧是21世纪的长篇小说。相比起类型文学,严肃文学改编的难度无疑更大。但我们还是想能在里面找到一些能为时代留下痕迹的东西。再往大了说,我们期待通过《这边风景》努力实现一点小小的文化推动。”一未文化魏童表示。

吴凤未也有相似的看法。“我们2019年提出一个观点,叫‘主流回归主流’。其实我们在多年前就有过类似的规划。这是市场需要,更是时代需要。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王力扶认为,严肃文学永远不会过时。虽然短视频时代的受众,已经适应了快节奏的阅读、观影方式。但在那些长篇幅的大部头里,仍然潜藏着当今时代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即真挚的情感美。这是文学为人类创造出来的价值。

由严肃文学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同样如此。在魏童看来,这类作品可能不是应景之作,不能随着潮流来迎合观众,触及他们的“爽点”。但这恰巧又是它的优点。它不会一打就散,好作品一定能立得住,有一种绵延的力量。“如果只是为了追热点,看新闻、看公众号就好了,没有必要去看一个剧。”

王力扶拿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了个例子。30年前,她在呼和浩特上中学,当时街坊们既爱看《渴望》,也爱看《围城》。既讨论苏小姐、唐小姐,也畅谈刘慧芳、王亚茹。“我们不要担心观众能不能看懂,好作品一定不缺观众。文学是全人类的美学,是全人类的精神情感共鸣。严肃文学就是全人类的价值主旋律。”

吴凤未、魏童与王蒙签约《这边风景》

近年来,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增多。对国产剧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优秀的影视作品本就不应该一味地迎合观众,而应是积极引导和影响。“祖国、人民、时代、生活”一直是王蒙作品中永恒的关键词,这正与当下的时代要求契合。

【文/马二】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王蒙的电视剧搞笑推荐”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