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小学校长之家。
从小受到来自他父亲和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由于出众的音乐天赋,他没有像他父亲期望的那样成为一名教师,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稳定的、没有经济保障的职业——作曲家。
早在教会学校的乐队拉小提琴时,他就写下了第一交响曲(1813)。
1814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并写出了他的第一部杰作《纺车旁的玛格丽特》,这首根据歌德诗作谱曲的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六百多首艺术歌曲的一个开端。
仅随后的1815年一年时间,舒伯特就创作了包括《魔王》在内的144首歌曲。
02
舒伯特对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没有固定收入的生活并不在意,他更喜欢和朋友们住在一起,过波西米亚式的生活。
他的朋友圈子里有诗人、歌唱家和画家。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演唱、聆听或讨论舒伯特的音乐,对他的创作给予支持。
由于他靠朋友圈子的帮助来维持生活,而且生前得以出版的作品不多,因此他的生活经常陷入贫病交加的折磨之中。
尽管如此,在他仅仅31岁便离开人世的时候,他还是完成了近千首的音乐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9部交响曲、22首钢琴奏鸣曲、35首室内乐作品、6首弥撒曲、17部歌剧和600多首艺术歌曲。
03
艺术歌曲
舒伯特的浪漫主义特征最鲜明地体现在他的艺术歌曲中。这些歌曲的类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五类:
(1)分节歌,其中很多具有朴实无华的民歌的性质,如《野玫瑰》。
(2)修饰分节歌,经常带有一个调式转换的中段,如《菩提树》。
(3)小型歌剧场景式的歌曲,以在宣叙性的和抒情性的旋律之间交替为特征,如《流浪者》。
(4)通话体歌曲,乐思重复较少,通常用于叙事歌的谱曲,叙事歌原是一种在对话和叙述之间交替的较长的诗歌形式,为之谱写的音乐也较为复杂,需要寻求新的手段保持音乐的统一,如《魔王》。
(5)声乐套曲,用一套艺术歌曲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舒伯特的两套声乐套曲是《美丽的磨坊女》(1823)和《冬之旅》(1827)。
04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词来自很多诗人和作家,其中既有19世纪大诗人,如歌德和海涅的作品,也有文学质量不太高的一般诗人的作品。
两部声乐套曲的歌词作者是德国诗人威廉·缪勒。
这些艺术歌曲的一般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舒伯特具有一种几乎无与伦比的抒情天才,他能够用旋律准确地抓住几乎每一种情绪或细节。
(2)在大调和小调之间突然转换或在两个音之间游移,这通常反映了歌词情绪的转变,如《菩提树》。
(3)范围广泛的转调,经常通过三度关系和等音的转换,他的转调一般都转向降号调的领域,如《水上吟》。
(4)色彩性的半音化和声在自然音为主的织体中局部使用,包括减七和弦、增六和弦与那波里和弦,如《海滨》和《魔王》。
(5)钢琴伴奏对歌词的一些细节进行描绘,如《纺车旁的格丽卿》和《魔王》;或反映诗歌中的情感,如《幻影》中使用的双八度、低音音域和厚重的音响空间。
最后欣赏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的《菩提树》,表达了主人公在寒冷的冬日故地重游时对往日情怀的思恋。
钢琴前奏借用了“冷风直吹我的脸”一句的音乐动机,仿佛是风吹树叶声对主人公的呼唤。第三段歌词从幸福的幻想回到现实,音乐也随之从E大调转到了e小调。
END
- 配音 -
王波
- 文字 -
潘洁
- 策划 -
王波、王丰、周宛鹿、李泽召、薛泽旭
- 编辑 -
张娴、潘娴、郭周帆、徐君宜
- 排版 -
林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