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王子逸——王紫逸个人资料?

01 相聚短暂,告别很长

“奶奶得癌了,要不要告诉她?”


“让她高高兴兴让过最后这段日子吧”。


“可她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


在电影《别告诉她》里,所有的矛盾都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家里的老人患癌,是该隐瞒真相,还是坦诚相告?

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长春,儿孙长居海外,大儿子一家移民日本,二儿子早就上了美国户口,老奶奶和半路老伴住在一起,平时靠保姆和妹妹有个照应。

坏消息瞒着当事人,漂洋过海传到儿孙耳中。检查结果是冷冰冰的预测,癌症晚期,老奶奶只剩几个月的寿命。

亲人将逝,何能不见最后一面?

儿孙们想了一出合情合理归国看望老人的理由—给大孙子办婚礼。

借着仓促又热闹的喜事,分居在天涯海角的家人们多年来终于得以整整齐齐地团聚。

一张大圆桌,象征一个大家庭。父亲早逝于二十多年前,这个家中的主心骨一直是母亲。在儿媳口中,她是个习惯掌控全局的人。

这样的女性家长其实是诸多中国母亲的缩影,母亲一切“强势”行为的背后是对家庭和子女的朴素庇护。

也许她们本也柔弱,但生活要母亲强撑,为养大孩子撑着,为带孙女撑着,到老了为不让儿孙添麻烦撑着……

儿孙们不在身边她放心不下,近到眼前时,她依旧操心儿子戒酒了没、孙女找到工作没、孙子的婚宴够不够体面红火。

她为所有人操心,但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却背着儿孙们;她总是一脸笑容,当被问及身体状况时,她只说“没事,没事”。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老奶奶拉住年轻有为的医生,想讨论的不是自己的病情到底如何,而是抓住机会给孙女和医生做媒。

这就是一辈子为后代而活的家长,虽然中国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大家庭的长者实践的是“我因儿孙的成绩骄傲,我为儿孙操劳。

在影片最后这个患病的老奶奶目送儿孙们再次离开她的庇护,没有流下一滴泪。

电影的中文名字是《别告诉她》,而从老奶奶这个人物角度看,英文版片名“The fallwell ”似乎更贴切。

聚是短暂的,告别却长久,她的千叮万嘱全是为见不着的儿孙,而在漫长的分别中她的生死只会成为一条遥远的消息。


这样的故事并不会是某个家庭的个案,随着社会变化,过去那种四世同堂大家庭已日渐稀少,“养儿防老”却难相伴。

小家庭分散于海外或者省外,当家中那个操劳一辈子的老人遭遇绝症,谁来为她操心,谁去和她道一声再见,值得每个人凝思。

02 外国月亮一定圆吗?

影片用平实的镜头叙述了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家庭故事,利用近似于纪录片式的视听语言捕捉人物,让它看起来既不是西方的油画,也不是写意的国画。

这里不能不提导演王子逸的“特殊”身份—华裔。

王子逸本人


王子逸六岁随父母移民美国,这和影片里讲述人比莉的成长轨迹近似,而“奶奶患癌”的故事核也是她根据自己家庭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由移民视角出发聚焦家庭故事,展现中西文化碰撞的影片其实并不罕见。

比如李安和谭恩美,王子逸与他们有何不同?

李安的电影《推手》及《喜宴》都有中西碰撞的元素,推手是讲一个中国大爷和洋媳妇同住一个屋檐下因生活习惯不同产生“冲突”。

《喜宴》则是讲因中国儿子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真实婚恋诉求,在美国搞了一场假婚礼。《喜宴》中那一场婚宴戏其中很多细节都来自于李安自己婚礼的记忆复刻。

喜宴剧照

导演李安是成年后才去往美国,中原文化和儒家思想已对其影响深远,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中与西、守与新碰面时,他藏不住对故土与中原文化的深情一面。

华裔作家谭恩美是地地道道移民后裔,亚裔面孔,但自幼接受的是美国主流教育与价值。对于中国和故土的印象理解,完全依靠父母辈和华人社区的听来的,属于“二手经验”,所谓“听说”的难免片面。

她的小说《喜福会》曾改编成同名电影, 片中呈现的表象是母女关系冲突,但深层主题是华裔后代面临的身份认同困惑。

《喜福会》中的“中华文化”印象除了最突出的麻将,甚至还有巫术、童养媳这样的旧社会糟粕。不能不说,这是“二手经验”造成的刻板印象,符合美国视角却难让中国观众认可。

喜福会剧照

到底黄皮肤的华裔该如何看待血脉根源呢,王子逸用《别告诉她》给出了相对客观的印象。

虽然成长在美国文化中,但王子逸假期经常回去看望她的奶奶,亲情没有因距离隔断。

在影片中借用人物比莉之口说出童年最快乐时光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的日子,足以说明她保留了对故土的珍贵记忆。

这就使得她能在看待中西碰撞时因有亲身体验而保持相对中立。

影片中对此表达有两点:

一是,关于要不要把真实病情告知当事人。

二是,外国月亮一定圆吗?

前者是生死态度问题。国人认为生命属于集体,个体价值在于为大家庭奉献,而痛苦是可以分担的,所以善意的谎言可以表示爱。

以比莉为代表受美国文化影响,则认为个人享有健康知情权,隐瞒有罪。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比莉不同意善良的谎言,但最终她也没有捅破窗户纸,有点“入乡随俗”的味道。在我看来,这正是因为比莉体验过大家庭给予的情感哺育,才能以理解为前提,“求同存异”。

后者的讨论,离开家庭故事,也可能发生于任何角落。

移民美国的二媳妇以教会牧师慷慨让比莉弹钢琴为例说明美国崇尚自由平等。而留在中国的小姑子表示中国人如今不比美国人穷。

两个人比来比去,谁也不服谁,最后二媳妇的一句话堵得小姑子没话说,“你说了再多中国好,可将来不还是要把孩子送到美国吗?”

这一场戏里的尬聊把戏外的“民间想法”竟摆到了台面上。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我们将不再因贫困而抬不起头,可确实不少人还是想把下一代送出去。

这是因为“外国月亮一定圆”的意识作祟吗?影片没有再讨论下去。当然,电影的功能也不是下定义,仅仅有助于提出问题引人思考。至于答案,每个观众自有评说。

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借比莉表达的新移民态度,承认美国存在枪支、毒品泛滥等问题。那里不是天堂。

我相信这种中立性本身暗示了导演王子逸个人的观点,毕竟她成长在美国社会,假若要求她像我们一样赞美热爱中国那显然不现实,在西方媒体长输入下,不偏袒认为美国处处都好,这就说明已区别于谭恩美“二手经验”中带出的偏见。

移民或者说华裔后代,在经历身份认同困惑时,无法彻底割裂与故土的关联性,正如王子逸在公开采访时说,要搞清楚“我来自哪里”,就得勇敢真诚接纳文化根源。

而知道“我是谁”,则会具有客观观察与思考的头脑,认识到中西文化诞生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很多事不分对错,只是不同。

《别告诉她》虽是家庭亲情故事,不可避免触及中西文化碰撞的议题,个人认为这可能是近年来华裔影人拍摄作品中为数不多摘掉偏见眼镜,能让中美观众都乐意买单的个案。

电影的尾声,比莉在纽约街头想起奶奶教过的太极招数,尽管她不能理解深层奥义,但模仿奶奶大喊一声“哈”吐出胸中闷气,说明她在美国用中国方式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平衡,也是放下隔阂,双文化吸收的象征。

03 非高大上中国印象

《别告诉她》在美国上映时票房、口碑双丰收,原定于11月在国内上映却临时改档。

有人把原因归结于小众类型打不过大众娱乐。而女主角比莉扮演者奥卡菲娜也因今年早些时间入选争议电影《上气》而遭网友“嫌弃”。

奥卡菲娜确实不是国内审美青睐的长相,可什么时候“脸”成了唯一评判标准呢?如果说因为她不漂亮就该被抵制,这是否和西方人眼里丹凤眼才是东方美,一样是误会了美呢。

除了女主不讨喜,影片中某些情景乍一看也不讨好中国观众。

机场强行揽客壮汉、街边烧烤摊、带大金链子的男人,裸露摸牌的女人、迎宾服务员口号……土味画风,可以算中国印象吗?

的确,这些非高大上意向有些令人不适,可我们又岂能笃定它与现实完全不符?

与粗陋同框的是,画面里也出现棚户区拆除后改建的公园,四处在建的高层楼。这又是改旧迎新、奔向发展的窗口。

在我看来,与其回避否认问题,不如大方看看另一种视角下的捕捉,我们不妄自菲薄,也能虚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某个角度看,《别告诉她》似中西混杂介质的镜子,折射的镜像虽不精准,但仍有反观的价值。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王子逸,王紫逸个人资料,王子逸中央财经大学,王子逸这个名字怎么样,王子逸个人资料”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