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所在地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蒙古语为“召奈曼苏默”,意思是“108座庙”。元上都是蒙古族建立在漠南草原上的第一座城市,是蒙古族从草原上崛起后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的战略基地。这里曾经是元王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是当时的世界大都会。
公元1279年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把大都定在了北京,在此之后元上都便逐渐的荒废了。如今我们徘徊在元上都遗址之中,看着这些残破的城垣,也许很难想象800多年之前这里曾经繁荣昌盛的景象,这里残留的一些土山,也向世人透露出一些淳朴的平凡,在辽阔的内蒙古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在此之中成为了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内蒙古来说,也是这片辽阔的大草原之中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在元上都遗址边就是金莲川草原,正蓝旗闪电河两岸的金莲花午前为花蕾,午后为花瓣,花大色黄,每年7月至8月是金莲花盛开的季节。
金莲川草原曾经是辽、金、元三代帝王的避暑胜地。金莲川又为蒙古王室成员避暑狩猎行宫。忽必烈还以此为创业根据地,招募天下名士,组成了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此即历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上都河又称为闪电河,是正蓝旗的母亲河,上都河孕育了上都文明,上都河流域是上都文化的发祥地。
这里美丽的风景也成为了很多人拍摄写真和婚纱照的地方。
游览元上都遗址这一条道路很长,游客可以乘坐环保电瓶车和骑自行车。
元上都的城墙均为黄土夯筑,夯层厚约20厘米左右,薄厚不均,夯实程度不若皇城,外表未有砖石包砌。 共辟有四门,南墙一门,西墙一门,北墙两门。 外城四周围绕有护城河遗迹。
元上都遗址让人感受到一份厚重和宁静,元上都曾经是那个时代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伟、最繁盛的都城。
古老的城垣。这些用夯土堆积而成的高达城墙也见证了元朝几百年历史的兴衰变化。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元上都遗址呈方形,站在城外的台基上,依稀可以辨认出房屋当年的格局。上都城周长约9公里,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其中宫城是整个建筑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后妃们夏季避暑时的居住之地,风格以自然为主。皇城和外城则是官吏们的居住地。
御天门属宫城南门,居于皇城和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上。门道为砖石砌筑,门外设瓮城,东西宽60米,南北长27米。元人有“明德城南万骑过,御天门下百官多”,“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的诗句。此处当是百官聚集、奉旨听宣之处。考古发现瓮城外东、西两侧有两排建筑基址,推测为百官上朝或候旨时的歇息之所。
元上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作为大蒙古国统治中心的元朝国都城址,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即有土木为主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形式。
在大安阁遗址前还有一些残存的植被。
大安阁本建筑基址位于宫城中心,上层为明清时期的喇嘛庙遗址,下层经考古推测为元代大安阁的建筑基址。基址平面呈“凸”字形,东西长36.5米,南北宽30米,基址底部转角处的外缘用规整的条形砂岩围筑。基址西南角处出土完整的汉白玉龙纹柱础,高2.1米,宽0.53米,厚0.52米,雕有精美的腾龙。 大安阁建于至元三年(1266年),是忽必烈攻陷南宋汴京后,“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全阁“飞翔突起,干青霄而矗上”,令观者有“神营鬼构、洞心骇目”之叹,元人有“大安御阁势苕亭,华阙中天壮上京”的赞叹,可见其曾经的雄伟与瑰丽景象。
大安阁在元上都用作宫城的“正殿”,元朝皇帝经常在这里举行重大的朝政典礼,如皇帝登基、接见外国使者等。此外,包括皇帝临朝、议政、修佛事、与大臣聚会等日常活动也在此举行。这里曾经发生了许多具有世界性或地区性影响的重大事件,包括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元成宗、武宗、天顺帝、文宗、顺帝等五位皇帝登基,忽必烈接见马可波罗,以及南宋灭亡后忽必烈受南宋君主的朝降等重大历史事件。
保存良好的宫城、皇城、外城城墙、整齐对称的街巷、错落有致的建筑遗迹、自然生态良好的草原、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代都城遗址。
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交通:每天9:50及17:30在北京六里桥长途汽车站乘坐客车车(卧铺),票价117元,约9个小时到达正蓝旗多伦县(客车目前仅到多伦县),可在多伦县转乘出租车或私人面的到元上都遗址景区。
落榜进士: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许有一天会和你擦肩而过。
【微信:wudan365】【微信公众号:lvxing36524】【微博:@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