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妈妈对我说自己孩子很任性爱发脾气,简直拿他没法。想要的东西不给买就跺脚撒泼,玩积木搭不好也要哭闹发脾气。有时候在外面或有客人时也这么闹,这就很尴尬了。据说每个当妈的都会有那么几个瞬间想假装孩子不是自己生的。
其实孩子哭闹发脾气是一个很正常的事。
-
第一、不要说小孩儿,就是大人也不容易控制好脾气,好歹咱多吃了几十年饭呢!
第二、人类的情绪表达有一个习得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小卑鄙出生的时候只会用哭来表达生理需求的不满足。其他所有情感都是后天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有妈妈说这不对,我儿出生就会笑呢。嗯,新生宝宝的微笑基本上相当于鳄鱼的眼泪,属于无差别攻击。人类把它写在基因里,可能是怕小卑鄙因为长的太丑而被丢掉。
总之,像开心、沮丧、发脾气、委屈……等等等等这些情绪都是需要孩子慢慢学会的。
那为什么小P孩总是最先学会发脾气呢?很简单,因为发脾气很爽很容易。这是一种情绪的向外释放,好像放火箭一样,biu地一下坏情绪就放出去了。我们都有体会,生气了发泄一下,感觉会好很多。
而对小孩来说,发脾气还有其他不可替代的意义。
-
引起注意:
他通过发脾气成功地把你拖下水,吸引了爸爸妈妈的注意。有人跟他一起分担坏情绪,或者帮助他解决引起他发脾气的困境。
所以会发脾气的小孩是正常的,但有一些孩子属于特别爱发脾气,随时随地都在发脾气。必须得说,这个坏脾气小孩儿是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养育者共同培养出来的。对这些孩子来说发脾气还有更深的一层意义:
通过发脾气控制你
这些脾气暴躁的“小坏蛋”,本来也和其他孩子没两样,偶尔发发脾气。不同的是,他通过发脾气尝到了甜头。比如原来不给他吃的零食,发发脾气就吃到了。当他发现可以控制爸爸妈妈的时候,发脾气就不再是单纯的情绪发泄了,而是一个豪华版遥控器。
我邻居家有个男孩,外号“哭闹三郎”,只要他在家,几乎隔不多久就能听到震天的哭闹声。他外婆说这孩子特别犟,只要他想要的东西不给就会一直哭闹到得到为止。据说可以保持一两小时不间断的哭闹,堪称天赋异禀。
我是亲眼看着他长大的,也很清楚他是如何一点点level up(升级)到小怪兽的。他家的模式就是:要东西——不给——哭闹——还不给——继续哭闹——算了,投降了,给你吧!
这和游戏闯关是不是超级像:打boss——不死——发大招——血剩不多了——再补刀——耶,boss被K.O.啦!
所以这孩子哭闹的时间越来越长一点也不奇怪,技能等级提升了呀!
-
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类难缠的小怪兽写得。讲真这一类BOSS级别的小孩很难搞。因为他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多半家里还有个专门喂经验送人头的家长。比较大概率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血条短,经不起磨,神经也受不了长时间高强度的折磨。我们常说孩子被爷爷奶奶惯坏了,其实很多时候是老年人心软,耳根子也软,经不起磨。
还有我们常常会低估一个孩子想要棒棒糖的执着。
要搞定小怪兽,通常我们要先搞定心软的家长。隔离也好,教育也罢。再不行跟你们推荐两样好东西:耳塞眼罩(牌子不限,这不是营销文,没有的话搞团纱布塞耳朵里)。
然后准备放大招:温柔+坚定。你们大概看过无数育儿书都提到过这点,如果那么容易做到,就用不着点进来看这篇文了。
温柔易得,坚定难求。(也有反过来的),熊孩子,尤其是升级版的熊孩子在哭闹的时候,一般家长都会有两种心理活动:给他算了(不坚定),或者揍他算了(不温柔)。
其实我是特别体谅家长的,前面说我们常常低估一个孩子要求棒棒糖的执着。我是亲身经历过的。我女儿脾气不算坏,可是架不住执着。为了她的牙齿着想,我一天最多允许两根棒棒糖。结果那天在外面玩的时候就一直缠着我要多一根。被我拒绝了。这货就是不死心,每五分钟过来要一次。老公说我瞎较真,一根棒棒糖,至于嘛?这不是多一根少一根的事儿,这是规矩。
尤其是她一直不放弃地来找我,我就更不能妥协了。越坚持到后面越不能妥协,买了我就输了,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起来。如果这一次我坚持30分钟认输了,下次她能缠我一小时。
各位可以学习一下这个思路,不能拖到后面答应,这种行为太涨熊孩子的经验值了。喜欢玩游戏的家长可以估计一下,一分钟一点经验值,你能坚持多久?你胜利了这些经验值就是你的,你认了怂,答应了孩子的要求,这些经验值就归他了,下次继续拿来对付你!
-
说回温柔。你以为我在她5分钟一次的攻击下没想过来一次爆发式反击吗?我的耐性也是有限度的,我当时在看书,被她烦得一点都没看进去。内心的怪兽无数次冒起了头都被我摁下去了。当我觉察到心里的大怪兽就快控制不住了的时候,一边默默对自己说:“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一边放下手中的书,专心的处理这个小麻烦精。
这个小技巧非常管用。各位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小看熊孩子的缠功。如果你不放下手中的事集中精力对付他,下场要么被孩子得逞,要么被心里的怪兽得逞。尤其是原定计划被打乱时,心里的烦躁和郁闷就更强烈。我们也是人,我们的情绪也需要管理和宣泄。这就为什么我们常常做不到温柔而坚定的原因。
唯有父母放下手中的事,停止脑中想的事,我们眼中才能看得到孩子。看到他的愿望和心情,仍然选择坚持拒绝,这才是温柔地拒绝的真谛。
-
等熊孩子哭过闹够,停下来后。再来做情绪引导,告诉他发脾气的时候时候可以打打枕头,做做深呼吸,尝试一些不会伤害到自己和别人的法子。
忘了谁说的,做父母就是一场修行。小小的孩子生下来仿佛一张白纸,慢慢染上和我们相类的优点和缺点。对付孩子的缺点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在对付镜子里自己的缺点。有的人选择否认,有的人选择打击,而我希望能接纳包容,然后一起改进。
请关注我的账号:妈妈智囊团
欢迎收藏、转发、留言
原创保证,请勿抄袭,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