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秸画、烧烫画等,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已有千年历史。濮阳麦秆画是民间技艺,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经过现代技术处理。麦秆画在色彩运用上,以麦秆儿自然色为主调,点缀少许明快色彩而富于变化,配以红与黑相间的底纹,使其浑然一体,醒目、大气。制作精美,色泽明快,神态逼真,给人一种反朴归真的艺术享受。
麦秆画的起源及其民间传说
据考证小麦先是由西亚通过中亚进入到中国。从小麦出现在古代中国时,就开始以小麦秆为原料来进行艺术创作了,由于历史上社会动荡战争纷乱,难以寻觅麦秆画的踪影,直至秦怀王墓发掘,麦秆画才得以面世,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麦秆画的色泽依然鲜明。
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着这样一种故事:东汉刘秀被王莽追杀,情形十分危险,万般无奈之下,藏身于麦地之中。麦草随即化为树林保护刘秀,因此当地人视麦草为祈福迎祥之草,所以开始制作麦草画,来供奉朝廷。虽只是一个传说,没有真实的历史考据,但是更进一步增强了麦秆画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麦子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极其重要的一种农作物,历来被人们视为圣洁之物,它象征着丰收与财富。
史料记载,约在宋朝末年就开始流行利用麦秆贴出的扇子昆虫造型,小装饰画的手工艺品,这大概就是濮阳早期的麦秆画雏形,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濮阳清丰一带的麦秆画就有了一定的影响,当地的民间艺人已能熟练地掌握麦秆画的平贴技艺。
虽然麦秆画来自民间,但是在当时,麦秆画只能作为贡品,只能在皇家贵族间珍藏欣赏。所以在民间很少看到麦秆画,因此麦秆画的技艺没能一直流传下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在中国的民间工艺史中一直是一个空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民间工艺也蓬勃发展起来,老一辈民间艺术家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才得以使麦秆画重现人间。
濮阳麦秆画参加省级以上的艺术节、博览会达六十余次,并多次赴国外访问展出,受到参观者的交口称赞,荣获全国大奖五十余项。濮阳麦秆画已与洛阳的唐三彩,开封的汴绣、南阳的玉雕齐名,并称为“河南工艺四宝”。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下方评论支持濮阳历史文化
更多文章,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濮阳e栈(pye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