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曹耀峰 杨盛远)2017年5月2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在元氏县铁屯村调研时,曾对该村十几年如一日依规治村、为民服务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在6月9日的一次工作会议上,赵克志书记在谈到干部要克服惰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想时再次提到了铁屯村24小时值班和代办制度。一个村庄,如何能够赢得省委书记的赞许和推介?
“代办”赢民心
铁屯村是全国农村代理代办制度的发源地。从2000年开始,截至到现在,铁屯村“两委”为群众代理代办各类事件、解决困难纠纷1900多件,记下代办录51本。
2000年1月5日:“村民闫付林等人反映:村装卸公司垒围墙,建院,把浇地机井垒到院内,无法浇地。”这是铁屯村有纸质记录的第一条村民请求办理事项。负责处理这件事的村干部闫志路当天就着手办理,他在登记本上写道:“经村“两委”班子联席会研究后,3日内答复解决。”事情最终的处理的结果是:3月15日前新打机井一眼,已能浇地。闫付林等人在登记本上写道:满意!
2004年4月11日:村民闫志敏反映:电工不让其浇地,事性的缘起,因电工立线杆时占了自己的麦地,故这次没交电费。纠缠不清的琐事第二天就得到了解决:一次性补助闫志敏100元。闫志敏表示满意。
……
铁屯村的“事务代办”,最早是出于“解决纠纷”的考虑,但慢慢地扩展到为民服务的多个领域,提升着“代办”的服务水准。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铁屯村设立了党员500米服务圈,每个服务圈有5名党员,主动联系村民,做好日常帮扶;还专门成立了应急小分队应对紧急情况,多年来共解决火灾、急病就医等应急救助事项90多起突发事件。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点点滴滴的小事凝聚了民心,让基层党组织成了百姓的主心骨。有事找村干部,肯定管;随时打电话,保证有人接,村里的代办电话成了名副其实惠民“110”。随着时间的推移,铁屯村“两委”所办理事项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杂,有的甚至超出了村“两委”的职责范围。
2017年6月5日,位于铁屯村的饲料厂、服装厂、乳制品厂遇到了难题:因大气污染治理,需要拆除燃煤锅炉,燃烧换用天然气,需要更换锅炉、支付接口费等费用不说,施工还得2个月。公司老板闫士杰等人一筹莫展。就在去年冬天,因为大气污染治理,他的公司就停工两个月,损失了一大批的客户,要是现在再停产2个月,将完不成订单,面临违约赔偿,丢了客户恐怕以后企业更难以为继。村“两委”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助他联系天然气公司,减免了接口费,还协调了天然气运输车,在埋设管道期间临时供气,把公司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6月9日下午,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社长王振儒一行在石家庄市元氏县铁屯村进行调研。图为王振儒(左三)在村民服务中心查看登记本,并与值班人员进行交流。记者 杨盛远 摄
“制度”得民心
铁屯村把代办过程中的工作心得,渐渐地凝聚成了一条条“判例”,形成了《村规民约》99项902条。大到村党委职责、财务管理,小到村干部迟到早退、内务卫生,都有相应的规定。村党委书记闫胜联说:“这些就是我们带队伍干事情的铁规矩。”
铁屯村实行严格的坐班、值班制度。无论什么时候去村委会办事,都能找到人。村干部白天正常上班,没有节假日;晚上轮流值班,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方便了群众,凝聚了民心。
一开始,村干部都不习惯,迟到、早退也不鲜见,差不多每个人都交过罚款。有一次,村党委书记闫胜联正要出门上班,家里来了几个办事的村民。等他送走办事人再去上班,已经迟到了一会儿。虽然是因为公事耽搁,自己是村党委书记,但他仍然严格按规定缴纳罚款。
2002年,一户村民给儿子办喜事,按照当地习俗,邀请关系不错的街坊、朋友前去帮忙张罗,张增山等6名村干部也在其中,就按照考勤规定写了假条请了假。事后,村委会了解到,该村民家虽然操办了喜事,但他儿子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没有领取结婚证,于是要求张增山等6名参与操办喜事的村干部每人缴纳300元罚款。原来,铁屯村“两委”反对私婚早婚,专门出台规定:凡私婚早婚操办喜事,村“两委”干部不能参加,以表示不支持,违规参加的罚款300元。张增山等人心里不痛快:难不成人家办喜事邀请我们去,我们还得问上一句“你家孩子有结婚证吗”?但憋屈归憋屈,规定有规定的道理,罚款还是要交的。张增山说:“这就是规章制度。”
村里的财务资金历来是村民关注的焦点。铁屯村有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共9人组成的理财小组,必须9个人共同签字才能入账,凡是不合规矩的开支一律否决。因为公事,村委办公室主任闫闰计就吃过亏。
2010年的一个夏天,闫闰计等7名村“两委”干部陪同镇上几名人员做普查,从上午一直忙到将近下午2点,也没顾上吃中饭。工作完成后,闫闰计等十几人一起在路边的小摊上简单吃了点饭,花费90多元钱。到了月底报账的时候,理财小组把这张饭费的票据给挑了出来,理由是不合规矩。理财小组组长闫二见说:“晚了就不能回家吃饭?”
6月9日下午,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社长王振儒一行在石家庄市元氏县铁屯村进行调研。图为王振儒(前左二)在元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卢润彩(前左三)的陪同下,在铁屯村村史馆进行参观。记者 杨盛远 摄
有公心,才有民心
“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得到外界尊重的需求,最高层次是体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人的行为和选择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个利就是需求。当村干部,应趋哪些利?如果仅仅为了钱、谋私利,那是低层次的利。这种利是蝇头小利,常常还会变成害;高层次的利,就是在任期中干一些大事、办一些实事,让村庄得到发展,全村百姓得到实惠。这才是当村干部的正确动机。”
很难想象,这段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实践,既浅白易懂又发人深省的讲话,来自于一个基层党组织书记最近给党员们上的一次党课。在元氏县铁屯村,每月一次的书记上党课,每周五组织“两委”干部学习,已经坚持了多年。党课的内容从国家大政方针到涉农法规政策,从思想意识形态内容到党员干部如何做人做事,涉及党员教育的方方面面。
抓思想、强党建,铁屯村一抓就是20多年,并且落实到一项项的具体工作中。早些年的铁屯村,村容村貌很差。村里的一条主干道,被两边的住户竞相侵占,你修门台,他盖小房,挤占得街不像街道不像道。闫胜联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村“两委”要求村民限期拆除违规建筑。但村民们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动。其中就有党委书记闫胜联的三弟闫庆国,他家的门台侵占街道40多厘米。
闫胜联用铁锤第一个把三弟家的门台给砸了。三弟和弟媳找到闫胜联家里大闹一场:“你当你的村干部,我做我的老百姓,从此以后咱们兄弟井水不犯河水!”闫胜联也难受,但当村干部就要讲公道、做表率,如果干部们都各怀私心、畏首畏尾,还有什么凝聚力、战斗力?其他的村“两委”干部和全部党员也无一例外,从自家做起,从亲戚朋友做起,率先拆掉违章建筑,把侵占的街道让了出来。
村子大,产业多,大的工程走招标程序,日常维修维护的零碎活儿也不少,比如给运动器材刷油漆、更换破损的便道砖。于是就有亲朋好友找到村“两委”干部,想承包点活儿干。但无论找到谁,答复都差不多:找我也沾不上光。活儿给谁干,干得好不好,该给多少钱,我们谁说了都不管用,那得村评估预算验收小组说了算,你干不干?因为没有额外的利益,时间一长,亲朋好友没人来找了。
讲公心,树威信,得民心。20多年来,铁屯村连续7次换届选举,每次都是原班子成员连选连任,高票当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牢不可破的钢铁堡垒;村里事事有人管,村民家家有产业,村风好村民富,20多年村里无上访事件、无刑事案件,201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5.3亿元,集体固定资产累计8378万,人均收入1.55万元,连续2次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