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送别》的人都应该知道李叔同,他于1880年10月23日在天津出生,祖籍是山西洪洞,明初迁到天津,因为李叔同的生母本来是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南迁上海。他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是现代中国著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画家、雕塑家。李叔同是孝子,是才子,也是僧侣,然而《送别》的背后,李叔同到底与尘世结下了怎样的孽果才会遁入空门。
初恋的替代品
了解李叔同的人应该也知道,俞蓉儿便是李叔同的原配妻子,“蓉儿”,一个多么温柔俏碧的名字,可惜的是嫁给了不爱她的李叔同。他们两个人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李叔同深爱的初恋——杨翠喜的替身,也是李叔同的家人为了平复他失恋的创伤而匆忙迎娶的。所以这样的婚姻,能幸福吗?
李叔同少年时常跟随母亲一同去听戏,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遇见并爱上了名伶杨翠喜。杨翠喜美貌非凡,李叔同很爱她,每天都会等她谢幕卸妆,然后送她回家。年少时的初恋总是美好的,李叔同为了心爱之人在那一段时间里曾用心研究戏曲,帮杨翠喜编排、琢磨唱腔。李叔同也因此在这段时间在戏曲上有了深深的造诣。杨翠喜在李叔同的帮助下更是名声大噪,追捧者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王孙公子,名门贵士。
但出名后的杨翠喜与李叔同的感情就不如前了。更让李叔同意外的是,他奉二哥之命到上海办事,等办完事回到天津的时候,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杨翠喜就被段芝贵买走,作为礼物送给了北京的贵小王爷——载振。只因载振在天津多注意了一下杨翠喜,而他父亲又是慈禧面前的红人,段芝贵为了送人情,便顺水推舟了。
杨翠喜因此做了载振小王爷的侍妾;而段芝贵因为有功连升三级;只剩下李叔同伤心不已,甚至要绝食。
图 | 李叔同与妻子俞蓉儿
1897年,失去初恋的李叔同郁郁寡欢,母亲王氏怕李叔同想不开,就给他介绍了茶商的女儿——俞蓉儿。说起来,这段婚姻也是门当户对。李家是天津首富,俞蓉儿是富商之女;李叔同倜傥帅气,俞蓉儿端庄美丽。然而可惜的是,两人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她也只是李叔同失恋后缓解伤口的暂时慰藉。
李叔同伤痛之中,再加上是母亲定下的婚事,他自然不会反对,他这一生,把母亲摆在了第一位。李叔同与俞蓉儿成婚后,当家的二哥还给了李叔同三十万元自立门户,当家过日子。俞蓉儿知道李叔同是个孝子,更是通情达理对婆婆很是恭敬友好。
不久,俞蓉儿与李叔同的第一个儿子——葫芦(乳名)出生了。原本这一家子和和乐乐,俞蓉儿也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人生并不会这么顺利,葫芦不幸夭折,一家子因此哀伤弥漫。
红尘在左
戊戌变法后,李叔同刻了一方印章来表示支持,但是变法失败了,清政府就开始追查相关人员。李叔同索性就带着妻子母亲去了上海,打算开始新的生活。
在上海,他们一家子住在了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里,两人更是亲如兄弟,知己相投。李叔同还加入了城南诗社,才华出众的他很快成了里面数一数二的才子。
但在这里就不得不提李叔同的风流往事了。风月场中的李叔同,名妓相携,身边一直红艳生香。他把在上海结识的名妓李苹香奉为知己。李苹香不是普通的胭脂俗粉,她是上海滩有名的名妓,知书达礼,气质优雅不凡,然而身世坎坷。李叔同一直觉得与李苹香情投意合,两个人经常诗词对唱。同时,他也和另一位名妓谢秋云交往着,但是无论李叔同在外面怎么浪,他都会回家。
在那个年代,作为旧式女子的俞蓉儿觉得李叔同在外面花天酒地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那个时候有点钱有点才的男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李叔同相貌清秀,文采又好,家世富裕有钱,这样一个谦谦君子,如此不是很正常吗,再说了,李叔同也只是和有才的妓女对词唱和,并没有纳妾,这已经比很多人要好了,俞蓉儿这样想着。同时李叔同也保持了俞蓉儿对一个家的憧憬和美好,所以对于俞蓉儿来说,她要的就是李叔同能和她待在同一个屋檐下,一家人完完整整。俞蓉儿从不干涉李叔同在外面的情事,她本分持家,孝顺婆婆,在这点上,李叔同是尤为感激她的。
图 | 放荡不羁的李叔同
日本留学,与福基相爱
然而,李叔同的母亲去世后,他因此心灰意冷,俞蓉儿心中所想的好日子也仿佛到头了。他给母亲办了一场隆重而西式的葬礼,便踏上了去日本留学的旅途。俞蓉儿和两个儿子只能回到天津老宅生活,俞蓉儿开始了对李叔同漫长的等待,觉得总有一天,他累了就会回来了,毕竟这里是家,他还有儿子。
在日本期间,李叔同得了肺病,因为二哥医术高明,从小又比较亲,所以李叔同选择回天津看病。俞蓉儿非常开心,哪怕是他病着,好歹是在自己身边。然而,这段开心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病好后,李叔同便不顾俞蓉儿的阻拦,执意再次回到日本。于是俞蓉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等待。
然而六年后,李叔同从日本回来,却带回了妻子福基。李叔同将福基安置在上海,也许是为了不重复母亲姨太太的命运,他在日本就已经与她举行婚礼,给了福基一个妻子的名分。每逢节假日,他必定会赶回上海去陪福基(李叔同在天津工作),却从未在天津老宅过过一次春节,也没有对俞蓉儿的两个儿子有过多的关心。
苦了俞蓉儿,她漫长的等待始终换不来什么结果,只是让岁月苍老了自己的心。她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却唤不回李叔同离开这个家的脚步,往后余生,所有的悲哀她都只能独自承受。
图 | 李叔同出家
佛门在右
1918年8月19 日,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名“弘一”,号“演音”。
李叔同的二哥知道后,劝俞蓉儿带着孩子们去杭州请二弟还俗回来。俞蓉儿拒绝道:他是不会回来了。俞蓉儿太了解他了,他决定做的事,什么时候是她这个在他心里毫无位置的人能改变的呢。而福基更可怜,她从上海一路追到杭州,在虎跑寺外面跪了三天,哭求他回家,李叔同没有丝毫心软,不曾开门见面。三天后,福基痛哭离去,返回日本,从此杳无音信。
1922年正月,俞蓉儿去世了,享年四十五岁。俗家兄弟们一致认为李叔同应该回家送妻子最后一程。报丧的书信飞到杭州,李叔同正在庆福寺编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他放下佛学研究,对俞蓉儿的去世有了些许感慨,她为他守候了一生,等待了一生,并且留下子嗣,勤恳本分,于情于理,他应该给她一个交代。
他起身赶回家,然而一切都是因果注定吧,此时正赶上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杭州到天津的铁路被阻断了,李叔同叹息一声,转身就又回去编著佛学著作。
李叔同这一生,为中国近代史做了贡献。他是孝子,一生把母亲看得最重,就连出家了,也会记得在母亲的忌日给她做法事、诵经。对于福基,李叔同是真心待她并与她有过爱情的。他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俞蓉儿。他不曾对她有过半点的爱意,而她却无怨无悔为他等了一生,倾尽所有,或许从古至今,爱情里,谁付出得最多,谁就输得最惨。然而爱情这种东西,从始至终好像又都没有错,有的只是太多的心甘情愿罢了。
文丨文茵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