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微信读书的需求与功能分析

首先我想先明确一下微信读书的定位,应该是出版类书籍,而不包括网络小说,也不包括新闻资讯或文章。微信读书给用户推荐的书籍中有80%以上是属于出版类书籍,即通常在其它读书类APP中分类为“图书”或“出版”的书籍。

但真正单纯地做出版类图片阅读的APP基本没有,因为网络小说来钱快,付费用户也比较多,是重要的现金流;相对来说,出版类图书面向的读者数量较小,对书籍质量和阅读体验的要求却可能比较高,且付费意愿不一定能高过网络小说的消费者。

因为我个人是出版类图片的阅读者,几乎没有阅读过网络小说,更不想把严肃的图书阅读和网络小说混在一起;所以我们这里只讨论图书阅读类APP的需求与功能 。

早期的“网易云阅读”有“订阅”功能可阅读新闻资讯和文章,后来版本更新的时候把这一块去掉了;“微信读书”当前的版本中仍然存在“看一看”和“已关注公众号文章”的功能,但因为比较多用户反馈不喜欢看一看中推荐的文章,现可在设置中关闭看一看的文章推荐功能,而公众号文章的入口也放到了比较次要的位置。

我的手机中安装了10个读书类APP,其中以出版类图书为主的有:微信读书、Kindle阅读、网易蜗牛读书、京东读书;其它APP会在书城的显著位置推荐网络小说,其中“好看阅读”中可以关闭网络小说的入口。当然,以上10个APP中都包括有“出版”或“图书”的分类;但如果没有网络小说的干扰,可以让整个APP显得更为简洁。毕竟阅读网络小说和出版类图书的功能需求是很不一样的,比如笔记和全文搜索、阅读时长统计等功能在网络小说阅读中都是没必要存在的;但在出版类图书阅读中却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10个APP中,我有真正使用过的只有5个:在 “Kindle 阅读”中读过一本有关 JavaScript 编程的书;“好看阅读”中看了自己导入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这本书;“京东读书”中读了《沃兹传:与苹果一起疯狂》和《孤独深处》中的《北京折叠》;在“网易蜗牛读书”中阅读了105个小时的书;而在“微信读书”中则已经完成了450多个小时的阅读。

在2017-2018年,我主要在“网易蜗牛读书”进行阅读,因为它每天可以免费阅读一个小时,而且那里有很多我喜欢阅读的书,更有敢怼烂书的小编,有不收录中医和成功学书籍的正气。不得不说,网易蜗牛读书确实是一个有情怀的APP,当然我当时会选择这个平台除了情怀外,还因为每天可免费阅读一个小时,更因为它支持“上下滚动”的阅读方式。本来最开始的读书类APP一般都是支持上下滚动阅读的,但后来发现几乎都变成了左右翻页;而我当时更喜欢上下滚动,网易蜗牛阅读几乎成了我当初的唯一选择。

2019年的某一天,我因为要找《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也把几乎所有读书类的APP都安装了,搜索后发现没有任何一个APP上有这本书(现在“微信读书”中已经有这本书了),于是又把刚下载的大部分APP都删除了,只剩下“微信读书”,尽管它当时并不支持上下滚动的阅读方式,但我还是尝试着用它看起了书,慢慢地我竟然发现喜欢上了左右滑动的翻页方式,而且简洁的设计风格和读书排行榜也吸引了我,于是想先把免费读书的天数用完了再说,可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年时间,我还是一直在享受着微信读书的“免费无限卡”。

微信读书的 slogan 是“让阅读不再孤独”,“社交阅读”也是微信读书的一个重要标签,毕竟微信是做社交的,但在产品的不断迭代中我发现微信的影子越来越弱了,“想法”的入口变得没那么明显了,微信好友也只是一个“推荐关注”的选项,如果你不喜欢,完全可以不关注任何一个微信好友,你看到的想法完全可以和你的微信好友没有任何关系。尽管微信读书中还有“读书小队”之类的存在,但更多的是为了拉新,而不是要把微信的好友关系带到微信读书中来。

我觉得这个可以算是微信读书做得最对的地方,读书是内容消费,不应该使用微信中的双向好友关系,而应该用现在这种单向关注的模式。如果我对某个人写的想法或读的书感兴趣,我会选择关注他,而不论他是不是我的好友;如果他的想法和读的书我不感兴趣,可以随时取消关注,不论他是否有关注我。

作为一个使用了2年的读书类APP,经历过多次的版本更新,我看到了微信读书的变化,也经常在思考读书类产品的各个细节,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好图书阅读类APP?”

我将以“微信读书”为样本,细致地分析一下图书阅读APP的需求与功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必不可少的功能、微信读书的加分项、可有可无的功能、改进意见。

必不可少的功能:

1. 搜索和分类导航

“搜索”是相对“分类导航”来说更为必不可少的功能,尽管一般读书类APP会把“分类”放到“底部导航”,但它其实没那么重要,分类导航是给没有特定阅读目的的人使用的,但因为读一本书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比较高,大部分读者会在先知道书名之后再决定开始阅读的。所以,他们使用APP的第一步可能就是“搜索”,而不是通过分类去查找图书;另外很多人其实对图书的分类概念不是很清晰,所以直接使用“榜单”的方式可能更容易被普通用户所理解,微信读书就是这样做的。

搜索本来是个比较简单的功能,但微信读书之前有一个改版让用户很不舒服,它把搜索结果中的电子书和纸质书的结果混合在一起显示,这就导致用户很难从搜索结果中确定到底有没有这本电子书,毕竟用户使用的是电子阅读设备,搜索出纸质书来有什么意义呢?如果用户想购买纸质书,为什么不直接去网上商城搜索?很明显微信读书增加纸质书的搜索结果是一种广告行为,但把广告和正常的搜索结果混在一起明显是一种很不厚道的行为 。好在,微信读书很快在更新后的版本中提供了专门搜索电子书的选项,但在“全部”的搜索类型中,还是没有把“电子书、书单、纸质书等”作出明显的区别,用户在确定搜索结果的类型时是很费脑子的。

2. 书架与阅读

常见的书架有三种布局:

微信读书的书架是最常见的布局,直接把书的封面平铺开来,而网易蜗牛读书的则默认只显示正在阅读的一本书,Kindle阅读则除了平铺外还把正在阅读的书放到了底部导航的中间位置。突出正在阅读的书的好处是可以让用户更快地进入阅读的状态,更容易把时间专注于一本书;坏处不那么明显,鼓励用户一本书一本书地阅读好像是应该提倡的,但打开书架时只能看到一本书,容易给人不适感,毕竟“书架”在我们的认识里应该就是放书的地方,而不是一本书。当然,蜗牛读书中不叫“书架”,而叫“书桌”,但我认为用户不会去区分这两个概念,而是会默认按“书架”的概念来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当用户打开读书APP时不是总处于相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情境下适于阅读的书籍可能不太一样,同时阅读几本书也许会比持续阅读一本书的体验更好,知识的交叉也更容易激发人的思维。

再换一种说法,如果书架中只显示一本书,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打开它,而是需要点击后再打开呢?也许我们换一个思路可能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书架上默认不显示全部图书,而是给少数几个固定的位置,用户可以固定几本书到书架,而不是根据阅读记录动态去更新它,这样可以让用户专注地阅读计划内的少数几本书,而不是随意点击了某本书后就把它放到最前面了。有计划地阅读可能比只专注于一本书要更有意义。

讲完书架,让我们再来讲一讲“阅读”,与阅读体验相关的细节有几个:

1)字体与排版

2)背景颜色与亮度

3)查看目录

4)翻页

微信读书的背景颜色和翻页效果我都很喜欢,查看目录功能也很方便,举个反例是Kindle阅读的“查看目录”功能难用得要死,在阅读状态下要打开目录需要点击3次,而其它APP只需要点击1次。另外,微信阅读的背景色选择黑色时,相当于打开了黑夜模式,但会比系统的黑夜模式看起来更为舒服。

如上图所示,我更喜欢微信读书自带的黑色背景,在晚上的时候阅读起来没那么刺眼。

3. 查看图书目录

查看目录包括“在书的介绍页中查看目录”和“阅读过程中查看目录”,当前版本的微信读书中,在书的简介后面会直接显示书的目录,做得很好。阅读过程中查看目录也很方便,正如上面讲到,也只有Kindle阅读把这个功能做得比较奇葩。

4. 划线与笔记

如果是阅读网络小说的APP应该可以不用考虑笔记的功能,但阅读出版类电子书的应用则必须有这个功能,大部分读书类APP做得都不错,微信读书在这方面也做得挺好的,尤其在PC端的划线与笔记功能更是好用。

5. 导出笔记

既然有添加笔记的功能,也就必须要有导出笔记的功能,同时应该支持针对笔记的搜索功能。最好支持多种导出方式,比如导出到邮箱、导出到印象笔记或者导出纯文本等方便进一步编辑的格式,当然最好也支持导出成PDF或图片格式。微信读书的导出功能比较简单,只支持直接导出到剪切版;粘贴时很容易丢失格式和数据。京东读书中就支持导出到印象笔记或邮箱等方式。

6. 阅读时长统计

统计阅读时长是量化阅读行为很好的方式,统计总的阅读时长可以让用户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在阅读方面,也可以更好地监促自己多花点时间进行阅读。当然,如果能提供更为丰富的统计功能的话会更好。

7. 隐私

读书可以有社交活动,但有些人或有些书的阅读可能不希望他人看到,保护好用户的隐私很重要。无论是正在阅读的书目或笔记,都可能暴露用户隐私,微信读书中提供了比较好的隐私保护的功能,书架中的书随时可以选择“私密阅读”,设为私密后别人看不到你的阅读记录和想法(笔记),还可以在隐私设置中选择“加入书架后自动开启私密阅读”。书架可以显示一个人的阅读品味,但如果你不想公开你的书架,微信读书还提供了“替身书架”的功能,你可以把你最想展示的书目固定到书架上为你撑门面。

当然,隐私问题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微信读书默认情况下“想法”是公开的,个人主页也是公开的,其中包括:最近读的书、读完的书、总读书时长、总被点赞数、粉丝数、公开的书单、点评和想法。有些读书APP没有做社交关系,阅读与笔记都只有自己才能看到,那也就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了。但我个人更喜欢微信读书中这种默认大家都可以看到的想法,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扩展书中的内容;个人主页中的书架也是获得好书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公开的书单更是能给他人提供很好的阅读参考。

以上是我认为一个读书类APP必不可少的功能,大部分支持图书阅读的APP也基本都支持以上功能,但在具体的细节方面会有差异,其中微信读书算是使用体验最好的之一。

微信读书的加分项:

1. 每个用户都可以创建和分享的书单

微信读书中的书单功能是在限制了书架中可添加图书的数量(免费用户500本)后新增的功能,以前看到一本想看的书就直接添加到书架上,现在书架满了,不能再添加图书了,刚开始改版的时候书单功能还没有推出,只能先把没那么想看的书先移出书架再添加新书,这个过程真的很痛苦。

书单功能推出后,暂时不看的书可以先放到书单中;而且书单默认是公开的,还可以为他人推荐好书;当然也可以通过他人的书单更方便地发现好书(但这个需求真的存在吗?我们缺少是是推荐吗?不,我们缺少的是去把书架上的书读完的行动!)。

书单有4个入口,分别是:

“书城”中的“书单”,打开后有“今日书单”和“书单榜”;

“发现”中的关注好友公开的书单;

“书架”中的“书单”可以查看到自己创建和收藏的书单;

“个人主页”中可以看到公开的书单。

“书单”可能是比“书架”更好的“社交名片”,从一个人的书单中可以更好地知道他的阅读兴趣和擅长领域;相比书架,书单更能体现自己“想看”的书,毕竟每个人都有惰性,很可能不知不觉中就把时间浪费在了轻松却没有多少营养的书上。

其它读书类APP大部分没有书单的功能,有些只有小编推荐的书单,比如京东读书;有些则用户可以创建书单,但只有被小编推荐后才能被别人看到,比如QQ阅读和好看阅读。因为其它读书类APP缺少社交的功能,没有个人主页,也没有好友关注,所以也不能提供微信读书这种任何用户都能创建并分享书单的功能。

2. 功能丰富的阅读时长统计

大部分读书类APP都有阅读时长统计的功能,但基本上只统计了总的阅读时长,有的有最近一周内的阅读时长折线图,而微信读书中除了可以看到总的读书时长外,还可以看到每周、每年和去年的阅读时长统计数据,包括读书时长及分布折线图、读了多少本书、读了多少个字、留下多少条笔记、读完了哪些书,及读书时长最多的6本书。

微信读书还有阅读时长换书币的活动,还有使用每周阅读时长统计的“读书排行榜”也是很好的激励用户读书的方法。

但遗憾的是年度读书统计只能看到去年的,不能看到其它年份的;像豆瓣读书就提供了所有年份的阅读统计。

另外,微信读书中的时长统计还缺少一个分类统计的功能,比如京东读书、百度阅读和当当云阅读都提供了分类时长统计的功能:

毕竟同样的阅读,花在网络小说和严肃的书籍上的时间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读书和听书的注意力投入也是很不一样的,把所有时长都统计在一起会让阅读时长变得廉价了。

但我觉得更好的统计方法是给用户自定义图书标签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把所有书架上的图书归到不同的标签中,支持给一本书添加多个标签,这样不只有利于用户对书架的管理;而且阅读时长统计的时候提供按标签统计的功能,这必定会是一个很赞的功能。

3. 单向关注的好友关系

对它其它读书类APP,我发现只有微信读书和QQ阅读提供了好友列表的功能;网易蜗牛阅读支持关注好友,但没有好友列表;豆瓣阅读只能关注作者,不能关注普通用户。

从社交功能来看,QQ阅读提供了好友列表和个人主页,但没有好友的动态消息、推荐的书籍也与好友没有关系,也就是说这里的“关注”相当于把个人主页放到一个收藏夹,要看到他的相关信息只能通过“收藏夹”(关注列表)去个人主页查看。

但微信读书的社交功能是比较完整的,除了有好友列表外,还有关注好友的想法更新,也会优先推荐好友在读的图书和最近更新的书单,好友的书评也会及时在“发现”页面中看到;微信读书中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向普通用户分享笔记(想法)、书评、在读的图书、书单。

因为微信是做社交的,所以微信读书出来后很多人就天然地想到“社交阅读”,但做社交阅读与微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社交阅读适合单向关注的好友关系,而不是像QQ和微信中的双向好友关系,因为双向好友适合熟人社交;而内容社交(以内容吸引关注)必须是单向关注的好友关系。双向好友关系很难迁移,也很难建立起来;但单向好友关系很容易建立,只要内容有吸引力就会有关注度,不输出内容的用户可以输出关注,这种社交方式不需要依托原有的好友关系,所以任何软件都可以建立起来。所以,在做社交阅读方面,微信并没任何优势;其它阅读类APP只要把功能实现好,一样可以做起来。

内容社交的优势是用户有内容输出,社交只是一种手段,单向关注可以激励用户创作优质的内容,同时也能为内容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对于读书而言,有输出的阅读会比单纯的阅读更有趣、更有效果。

4. 个性化智能推荐

个性化推荐的技术现在看来并没有多大的难度,从理论上说各家读书类APP应该都有能力提供这个功能,但我却只看到Kindle阅读 、当当云阅读、QQ阅读和微信读书 这四款APP提供了个性化推荐的功能。

很多人一提到个性化推荐就会想到“信息茧房”,认为个性化推荐会把用户限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只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立场与观点,会让自己看到的世界越来越小,而不是越来越大。

其实,这是对个性化推荐的误解,人工智能工程师经常自嘲是“调参工程师”,给你推荐什么内容不是取决于统一的人工智能算法,而是要看“调参工程师”给的参数是什么。如果工程师认为除了给你相同立场的推荐外,也应该提供相反立场的观点给用户;除了推荐你喜欢的内容之外,也应该偶尔推荐一些热点内容或某些冷门的内容,让你去外边的世界看看;那么,个性化推荐又有什么错呢?所以,请注意,如果某些个性化推荐让你的视野越来越狭窄了,这不是人工智能的错,是他们的“调参工程师“的错。

微信读书中的个性化推荐主要有3个地方,分别是:“发现”中的“为你推荐”、“看一看”中推荐的书籍、“搜索”时弹出的“猜你喜欢”。

其实这个功能是没必要做那么多入口的,3个地方的推荐机制应该是一样的,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只需要有一个入口就够了,我更喜欢“发现”中的“为你推荐”。“看一看”中的图书推荐功能应该是在计划之外的,当时推出“看一看”的本意应该是移植微信中的“看一看”,但因为微信读书是图书阅读的地方,所以在“看一看”中除了文章推荐外,还添加了书籍推荐的功能,但推出看一看功能后,大量用户表示很不喜欢这个功能,推荐的净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文章,于是微信读书在更新版本时提供了“关闭看一看的文章推荐”的选项,如果你把它关闭后,就会像我的界面中的一样,成了专门推荐书籍的地方,与其它地方的个性化推荐功能重复了。

搜索时弹出的“猜你喜欢”,可以在“隐私”的“关闭个性化推荐”中关闭;但这个设置是有问题的,按理来说关闭后,其它个性化推荐也应该不存在了才对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在使用中发现微信读书中的个性化推荐的功能真的很好,它几乎代替了“书城”的功能,我基本不会想去通过书城来找书,在个性化推荐中就能找到很多好书,有很多甚至在其它的推荐书单中没有看到过的好书。

5. PC端阅读

微信读书的PC端是在2019年底上线的,刚上线的时候只支持阅读,并没有划线与笔记的功能,但还好,不久后就把这个功能添加上去了。从此以后,微信读书PC端就成了我“努力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的工具。

虽然对比APP少了很多功能,但支持书架、阅读和笔记功能,已经足够我日常阅读的需要了,更大的屏幕显示减少了翻页的次数、鼠标划线比手指长按要方便多了、通过键盘输入笔记更是比手机上输入文字不知好了多少倍、解放的双手也获得了手持手机阅读时体会不到的轻松感。

除了微信读书外,百度阅读也提供了PC端阅读的功能,体验也很不错;另外,京东读书也提供了PC客户端,但我完全想不出有什么必要做个PC客户端,而不是像微信读书和百度阅读一样做个PC端网页的版本!实际体验后,我发现京东的PC客户端做得比较差,使用起来很不舒服,远比不上微信读书和百度阅读的PC端网页版。

微信读书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功能:

1. 听书

微信读书有“自动朗读”的功能,使每一本书都变成可以“听”的书,但我认为听书与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产品,不应该放到微信读书中。尤其是把听书时长与阅读时长合在一起,就像有些人用手摇一摇,就跑到微信运动的榜首去了。好在微信已经意识到了这是应该独立出来的功能,现在已经推出了独立的“微信听书”APP。

2. 三分钟看电影

“看电影”与“读书”有什么关系?在微信读书中添加这个功能完全是因为短视频热,腾讯对抖音展开疯狂的反攻,甚至把短视频这种与读书完全不相关的东西都添加到微信读书中去了。

3. 已关注公众号

虽然和“三分钟看电影”一样入口不算太明显,但我仍然觉得很多余;文章阅读与图书阅读应该是属于不同的产品,一个是浅阅读一个是深阅读,无论是内容来源与更新方式,还是用户的阅读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我更希望看到微信为它提供更好的入口,而不想在微信读书中看到它。

以上三大功能,对应的是“听书、短视频、文章阅读”,完全可以做成独立的三个APP或小程序,整合到微信读书中倒显得有点“四不像”。

改进意见:

总的来说,我认为微信读书是一个体验非常好的应用(包括APP和网页版),但有一些细节我觉得还可以再优化一下:

1. 搜索结果中先展示“电子书”,再展示“纸质书”,而不是混合在一起

2. 提供全局或某本书“不允许评论”的选项

我公开自己的想法(笔记)不意味着我愿意让他人评论我的想法,有些争议性较大的想法很容易惹来不友善的评论,希望提供全局关闭评论或者针对某本书不接收他人评论的选项。

3. 提供“不接受他人点赞和评论提醒”的选项

当你发的想法比较热门的时候,点赞和评论的提醒会多得让你不能安静地阅读,这是很不友好的体验,希望提供关闭提醒的功能。

4. 希望微信读书的笔记能导出到腾讯文档

现在微信读书的笔记只能导出到剪切板,这样很容易丢失格式和内容,很不方便;我看到微信8.0中已经能把公众号的文章直接导出到腾讯文档了,可能会有更多编辑需要的读书笔记为什么不能导出到腾讯文档呢?

5. 把书架中的“分组”功能换成“标签”

分组功能只能把一本书放到一个分组,而不能让一本书同时在几个分组,这对管理图书的分类不太方便。而标签功能允许给一本书添加上不同的标签,允许用户在不同的维护上为图书分类,是更为灵活的一种分类方式。

6. 书架中显示每本书的“阅读时长”和已经完成的“百分比”

添加了阅读时长和已经完成的百分比后,可以让用户更好地估算读完这本书需要的时间,从而能更好地激励用户去读完此书。我觉得“读完”一本书,就像你玩消消乐时的快感一样,只是这种成就感会更为强烈,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完成一件事情是因为不能确定困难程度,当目标清晰后,达成目标也就变得更为简单了。

另外,在图书的介绍页面除了要有全书的“字数”之外,还应该像 Kindle 阅读一样显示这本书的“常规阅读时长”:

7. 读书时长细化,可以选择按图书标签计算时长

类似京东读书和百度阅读那样统计在不同的分类下的阅读时长,如果把这里的“分类”换成用户自定义的标签就更好了。同时,还希望能提供更丰富的数据统计功能,比如可以看到每本书的开始阅读时间与读完的时间,可以看到一本书的阅读历史中的时间分布,可以选择自定义时间范围内的统计数据等。

以上分析基于微信读书5.3.2安卓版和PC端最新版(2021.2.1),全文完。

--- end ---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iphone如何导出微信收藏夹,iphone如何导出sim卡联系人,iphone如何导出通讯录,iphone怎么导出微信聊天记录”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