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最近手里拿了三个offer,自己觉得很纠结,不知道如何取舍,……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确认哪一个机会是自己的下一阶段的人生方向,还真的是一件大事情。不可以随便就下结论了。
如果真的有一天,您也面临这样的抉择路口,你该如何选择呢?
01 三个Offer的背景情况
这个朋友是一位十几年经验的职场人,马上就40岁了,已经进入到各种媒体文章里宣传的中年危机时代了。前面的一家企业也曾经是风口上的猪,不过遇到了风停了的情况,所以呢,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她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拿到的3份Offer基本如下:
1、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优点是离家近,公司人员非常稳定。经历了风口上的猪的落地瞬间的她,对于风口行业心有余悸,稳定性是她现在心理的第一优先级。缺点是,对方开出的价格是她目前的50%。
所以吐槽一下,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个么……只能是大家想想吧。除非公司是你家开的,然后还是你家别人养活你,否则,想要占齐全了,那还真没那种好事。
2、一个互联网创业企业,最近几年已经走到了某个领域的头部了,优点是公司品牌形象不错,名气很大,缺点是据了解,之前的人员非常不稳定,平均任职半年时间。薪水和之前略有增幅。
3、一个传统行业触网企业,是互联网创业明星人物的新创业项目,经过几年时间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优点是岗位的工作内容匹配度高,缺点是距离不是很近,但是在北京来说,路程一个小时,还属于可接受范围内。薪水和之前持平。
02 做重大决定前第一步,清零
我给她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这是一件大事,所以,首先要让自己先清零。
清零的意思是,不要被之前的某些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所谓的保持一个冷静和理智的状态吧。
不是有个故事讲的么,踢猫效应。
如果白天因为一个什么事情,搞得心情不好,老爸晚上回家把孩子训了一顿,孩子心情就不好了,踢了猫一脚,然后猫也心情不好,跑到外边遇到了卡车,司机赶紧避让结果撞到了孩子……
不要把前一件事情带给你的经验、感受和情绪带入到下一个事情中间去,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带过去,但是不要让这些东西影响你的基本状态和判断。
所以,虽然前一家公司有了一些不好的体验,也非常让自己觉得需要吸取教训,但是,不要把前一家公司遇到的特定情况,带进来做后续决策的判断依据,这样可能会是那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的,看到的问题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和实际相去甚远。
03 选Offer首先是选老板
这里的老板包括自己的直接上司,和老板的老板。毕竟日常工作中间,我们花了最多的时间是和老板一起解决问题、升级打怪。
我们和老板之间是否同频,非常重要。同频的话,他讲一个事情,一开口你就秒懂;不同频的话,他说半天,你再解释半天,还是不对路。
举个例子,公司要做周年庆,老板说我们要塑造氛围,一定要让客户满意。零售店的话,有的店长就开始立即着手做环境布置,绿植、灯光、物品摆放,有的店长可能首先会去做和老客户的一轮沟通,把客户可能会想要买的款式、颜色的物品先调集过来……那你觉得老板是在说什么呢?哪一个店长做得对?可能俩都对,也可能俩都不对,关键是看老板说的这个事情,到底他是怎么想的。
其次,老板对于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的理解,是否是和你的理解,尤其是你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是否一致,这也非常重要。
比如同样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关系管理岗位,有的公司会侧重到劳动法的方向,合同管理、合规管理是这个岗位的基本要求,主要对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负责;但也有的公司会侧重到员工的沟通和激励方向,塑造良好的公司氛围会是主要责任。所以,得和老板先聊聊对于这个岗位工作内容的理解,你的理解是否和他是一致的。
老板的为人处事风格,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很难做到每件事情都去请示老板,那么,在自己独立处理的过程中,自己肯定会有一个分寸的拿捏,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不同的人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肯定会有细节的偏差和不同,那如果你的分寸拿捏和老板的尺度不同,那老板是个什么风格呢?他会支持你还是会挑战你?这直接决定了你在这个岗位工作是否能够长久。
比如,葫芦娃到蛇精这里救爷爷,大目标一致,但是不同的娃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也会从不同的角度上了不同的当,他们如果有老板的话,那老板这个时候是暴跳如雷,还是继续鼓励?是对某个娃欢喜有加,还是对某个娃气得要死?是偏向于大家都应该按照二娃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还是允许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同时,如果获取的信息足够的话,还需要考虑一下老板的老板和老板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将直接决定你在工作中的表现,被公司的认可程度。你想啊,葫芦娃的工作方式不被认可,葫芦娃的下属,被认可的概率能有多大?
04选Offer,其次也是选行业
各种软文里经常出现,大家要看行业,那行业怎么看?
对于国家发展、对于老百姓生活有价值的行业就是好行业。
前一阵子,P2P行业糟糕的一塌糊涂,最近的各种文章里,来自教育行业的人又在焦虑了。那这个时候教育行业真的是个很差劲的行业么?
我个人觉得,这些文章多少都有点博人眼球的嫌疑。多数都是从投资人的角度在看问题的。真正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对经济有价值的,除了那些专事诈骗的行业和企业以外,老百姓的生活是离不开每一个行业的。
只不过是说,从发展趋势上看,比如一些在收缩的大行业领域,现在对人员的需求在下降,现在的机会不多,可能未来的发展空间会受限。但是,这不代表你就不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了。今年的一个著名例子,湖南文科状元就读北大考古系,你觉得行业对于她的职业发展真的会有阻碍么?
另外一个选行业的思考角度,是看市场。具体某一个公司的规模大小,目前的情况我们是知道的,但发展前景如何还真的不好说。那就去看整体市场的大小,整体市场是一个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的话,公司的发展机会还是不小的。
比如二手车行业,经历了前几年的资本快速扩张之后,似乎都沉寂了下来。但是,它是一个没落了的行业的?看看中国人的汽车保有量,看看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甚至五六七八线城市的发展,你就知道了,只是这个行业资本方面没捞到什么钱,所以宣传口径上不在关注它了,但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05选Offer,同时也是选企业文化
公司的口碑度,也构成了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其实,多数公司的市场口碑度都差不多。我们感觉不错的,可能都是那些拼命投放广告的,好像很有知名度,但其实雇主品牌建设这里,大多数公司都还处在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而员工福利,也可以放到了企业文化这里来考虑。早些年可能在这里不同的企业差距会比较大,但是这么多年的劳动法普及,以及企业快速发展下来,各家公司的福利也都基本上相差不大了。而且,福利中间大家喜欢强调的休假,带薪假期天数,对于我这位朋友来说,基本从来就没使用过,所以都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在这个因素里边,我们俩最主要考虑的是,公司对主要岗位的人员的态度,或者说用人方面的价值观。
比如,可以看看之前任职人员的更迭情况。如果更迭非常频繁,一般来说总归是有原因的,你可以听听老板自己对这个事情的判断,他判断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他关注的角度,这个角度是否和你的价值观一致?你是否也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出状况就是不可以接受的?
但即使有了说得过去的原因,这个岗位连续多人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一般还真不是任职人员的问题,更大可能是这个老板的原因,或者公司整体的原因。
有时候是公司内部存在利益关系难以平衡,有时候是老板不能接受与人分享,有时候是老板自己的权利欲望难以克制,有时候是公司里其他的人员会向这个岗位伸手……
市场上的人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的,一个人搞不定这个岗位的工作是他能力不行,这么多人搞不定,不见得你就能搞定。
这里怎么说呢,有一个场景,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前一阵子电视剧看多了,大家会说,“在某某公司,我这样的人都活不过一集”……
你觉得你能在那种环境下,活过几集?
06 我们俩最后选了个居中的Offer
综合了以上的考虑,最后选了个薪酬居中的Offer。
主要原因是,和老板的沟通比较一致,对业务的理解符合自己的期望。行业是个大的市场领域,虽然不是资本看好的赛道,但这个市场是关系民生的市场,各家企业都会有比较大的空间。公司以往的人员流动没那么频繁,也就是看起来不太折腾人的。虽然离家不近,但也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个机会的其他因素,比如行业,比如企业文化,比如公司发展前景,有的是在了解的前提下差不多,有的是在了解并不充分的前提下,我们就也认为是差不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