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什么颜色代表中国,大多数人会选择红色。
这是一种极具贯穿性和冲击力的色彩,尤其是相对于整部华夏历史而言。但是,说起中国红,就像是提及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知道新嫁娘要穿红衣裳,过年要写红对联、贴红窗花,但是关于红色的源起由来、演变发展、色彩表现我们了解得就少了。今天,我们趁着机会来好好地“红”一把。
“红”的造字史
据考证,“红”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金文里。而创始于商朝末年,又在西周得到大力推行的金文还被称为钟鼎文或铭文,是铸造或镂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到今天已经有超过30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红”这个字“芳龄”也有几千年了。
从“红”的造字结构来看,左边从“糸”,这说明红色的来源和布帛之类的丝制品有着相当重要的联系。另外,“红”的右边从“工”,连起来看这个字的原义应当是指女子从事抽丝纺织与缝纫等手艺劳动的工作。“女红”(音同‘工’)一词便是这个含义明证,所幸,这个词古今意义都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
“红”指代范围的变化
- 指代桃色及粉红等浅色阶的赤色
成书于汉朝的《说文解字》中曾有过相关记载:“红,帛赤白色也。”这里面的帛是战国时期以前对所有丝织品的统称。书中的这段话意思是:红是赤色混合白色后呈现出来的色调。自己试过调色的小伙伴都知道,赤色加上白色会配出一种淡淡的粉。
- 代表整个赤色系列
中国古代想要获得红色多会从茜草、苏枋、檀木等天然材料里提取。最开始,红色被用来染制各种丝织品。后来,人们发现经过一次染色和经过多次染色的丝织品会呈现出深浅不同、明度不同的红色,于是开始用“糸”作偏旁,不断创造出新的词汇,来准确形容这些在表现上有一定变化的色彩。
例如橘黄色的布帛“缇”、赤红色的丝绳“绂”、青赤色的织物“緅”、浅绛色的“纁”等等。在这一时期,而“红”也渐渐演变成代表赤色系列的泛称。
- 一个专有的颜色名词
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唐代,“红”真正成为了一个专有颜色名词。“独指色泽耀目亮丽的红色”。这个含义被一直延用下来,至今没有发生改变。这种被圈定的红色便是我们现实生活里看得最多、印象最深的色彩,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红”。
“红”内涵的发展
- 地位权势的象征
早在汉朝时,红色便成了统治者的心头好。汉武帝刘邦将红色定为皇家特用颜色,当时皇帝穿的龙袍是红色的,皇后常服也大多以红色为主,就连宫门的柱子也被染上了红色。
《虢国夫人游春图》
到了唐朝,红色更是大放异彩。皇帝穿上了红衫袍作常服,朝中三品到五品官员的朝服限用红色。热情奔放的唐朝贵族女子更是视红色为流行,钟爱异常。
时至明朝,红色的尊荣地位更为昭显。一方面,因为明朝兴起于南方,从五行观上来说,南方表火;另一方面,明朝的开国皇帝姓朱,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和红是本家。因此,明代皇帝祭日时都会身穿红色御服,连皇城的围墙都要涂上红色以示皇居之所。这一时期,红色成了皇室建筑的专用色。
- 习俗礼仪的渗透
在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上,似乎与节日、喜庆、吉祥、热闹相关的事物,都会用红色来表示。如红盖头,红嫁衣,红花轿,红灯笼,红鞭炮、红包压岁钱、红窗花、红对联……红色是流淌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浓重底色。
- 艳骨风流女儿情
中国古代风流雅士常会称女性知己为“红颜”、“红粉”、“红袖”及“红妆”。唐朝时“红楼”用来指女子的闺阁。仿佛所有和“红”组合到一起的名词,都莫名多了一分绮思和几许缱绻。《红楼梦》里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也曾用“红”来指代的风情万种的女儿家。
@贪色笔记,遇见更多色彩的故事〜
#博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