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日常生活就像今天的农村一样,基本都是聚居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父系文化形成,其强大的家族也形成为当地的世家大族,很多大官在年老后也会选择古老归乡。叶子掉落的思想起了作用,离家族不远的地方将建造自己家的祖坟。(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落地生根
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是落叶归根,不论是走到什么地方,在自己年老的时候,都会回归自己的家乡,这里不仅是生养自己的地方,也是死后安葬自己的地方,古人的生活是群聚而居,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基本上都是本宗族的人。
在五代之前的唐朝,朝廷选拔官吏时,虽然科举考试已经成为主流,但是那些世家大族依旧把持着官场的主要上升通道,最为著名的是五姓七望的几家人,就连皇帝他们也未曾放在眼里;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打压这些世家,编写《氏族志》的时候,提高自己为一等姓,想和人家平起平坐,人家都不正眼看李唐皇族,这些人都是长久生活在一个地方的家族势力。
这些世家都有自己的郡望,比如太原王氏和汝南袁氏,他们的祖辈到达这个地方以后,本着落地生根和视死如视生的想法,在一个地方开枝散叶,最终形成强大的宗族力量,像袁绍和袁术就是汝南袁氏;为啥加地名?是因为他们家在当地有强大的实力,而且祖坟就埋在那个地方,汝南也就是袁氏家族的根基所在。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尊卑文化,从上到下有特别严格的等级秩序,像皇帝的坟墓就号称陵冢,修建得十分高大,其他的士大夫贵族阶层依照自己的等级修建自己的坟,《礼记》说“古者墓而不坟”,《说文解字》说“坟,墓也,注:墓则平处,坟为高处”,也就是说古代的普通老百姓家的墓地是没有坟冢的。
本地修建的坟冢越是高大,越能显示自己家的实力和地位,能在一个地方落地生根并且发展起来,确实也是历经艰辛,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样的家族,一般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谁家也不会愿意随意的迁徙,古人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使像“刘备”这样的强龙,治理蜀中的时候,也得拜访像李严那样的蜀中豪杰,可见世家大族的力量,在地方是非常强悍的。
十迁九败
在古代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家族才会一起迁移?一般是受到朝廷诏令或者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才会整个家族一起迁移,而离开长久居住的地方,你还会是那个有影响力的人吗?
汉武帝时期,为了平衡地方势力以及充实陵邑,下令全国各地的豪强和世家迁入到茂陵邑去,离开自己家长久生活的地方,也就成了所谓的无根之水,没有根基,而且到了这样的地方,最后很可能是整个家族的衰落,全部的富贵人家都住到一起,曾经独享的资源可能再也拿不到了,这样不就等于家族会慢慢的衰落吗?
李白写诗“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这里面的五陵就是汉武帝曾经迁徙富户们居住的地方,全部都是贵族,你还能显示自己家的优越来吗?
还有一种迁徙是国破家亡的迁徙,这样的迁徙多为逃命,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外的地方,那些曾经的辉煌也曾不可一世,然而终究逃不过命运和时势的车轮。
西晋皇族在遭受八王之乱后,迎来了五胡乱华的时代,在琅琊王氏的协助之下,司马睿和王导之间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时代,自此皇族势力一落千丈,经过几十年的尔虞我诈之后,皇族更加衰落,南迁的世家也败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离开自己家族的根基所在,想要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这也就是为啥说“切莫迁坟,十迁九败”,这里的“迁坟”不仅仅是说给家里的祖坟换个“风水”或者换个地方,这一迁徙,可能是千里之遥,迁徙之后,还想要之前的成功,异常困难,大多是以失败收场。
结语
古人的一个俗语,也许就是某些事情的一个总结,细细品味之后,里面还是会有非常有用的部分可供大家吸收,或许你也能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人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