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单独观点】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白酒黑马:从零开始三年狂赚30亿,怎么做的?》,提到了广炳州新贵光良股过去三年的惊人成就,并从企业的营销角度给予了肯定。
后来光良营销中心给我寄来了一批产品,其中有“光良59”、“敦煌版”和“沙漏版”。有一次与朋友一起品尝了一下,发现酒的口感不错,虽然与刚品尝过的听花酒和肆拾玖坊的泰斗酒不能相提并论,但五六十元价格下的产品,能做到这种品质也算是吻合了企业所宣扬的“良心酒”。
之后,我在市场走访的时候,特别关注光良酒。但最近,我在深圳、长沙和太原等地的市场走访中发现,大部分主流销售渠道终端,竟然难以见到光良酒的身影,无论是超市、便利店,还是烟酒店和餐饮店,在我所有走访过的终端售点,一次都没看到过光良酒,这或许是企业的渠道策略与我走访的终端不对位,或者是企业尚未进入上述终端。
有经销商告诉我,光良的低价策略,表明了它可能会走“从农村保卫城市”策略,也就是说,它的渠道主力可能是放在二三线市场,然后再考虑进入一线市场。果然,我从光良品牌介绍ppt中发现,光良已经进入了30个省份的600多个县城,总计50w个终端,这可能就是我在深圳等地没有看到光良酒的核心原因,(或者有进入,只是我没看见,毕竟我没有走访过所有终端)。
这多少令我对光良酒有点失望,因为光良酒在传播上的力量非常强大,我曾在多个电视连续剧的场景中,看到过光良酒的植入广告,说明企业在传播层面已经做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了,尽管不少植入场景,除了曝光产品本身外,对产品的销售力量应该也是微弱的。
如在《罚罪》中多次出现喝酒场面放光良酒的,普通人在拍档吃饭喝光良也算了,黑社会大老板在豪华餐厅也喝这种几十元一瓶的酒,就显得不伦不类了;而在武侠片《雪中悍刀行》中,又出现时尚味浓郁的光良酒,有时空穿越和被引导出戏的感觉。
其次,通过内部了解,光良原计划2021年营收突破30亿的,但实际结果仅有25亿,显然,这个目标并没有达成,这多少对自信满满野心勃勃的光良酒,带来第一个打击,当然,这也让我对光良的发展产生了担忧。因为一个品牌一开始的锋芒顺利,并不表示它能一直这么走下去,尤其是,光良还有产品和品牌层面的多处漏洞。
光良成功的积极意义是刺激了光瓶酒市场,据相关数据显示,光瓶酒的市场容量也是最近几年开始突飞猛进的,2014年的时候,光瓶酒市场容量大约在400亿区间。而到了2018年,这个市场已经扩张到754亿元,快接近翻一番了。如今,光瓶酒早已突破千亿规模,有精确数据显示,明年,也就是2023年,光瓶酒容量将突破1300亿元,这妥妥是一个红利多多的好赛道。
但与此同时,光良的成功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因为它的成功彻底惊醒了白酒同行,在自身获得快速暴涨的同时,也引发了整个白酒行业的关注,更吸引了不少低端白酒,开始以光瓶酒的身份进入市场,更讽刺的是,光良酒的瓶型外观竟然没有专利保护,大量瓶型与光良一样,标明数字的光瓶酒堂而皇之的进入市场,更有不少瓶型比光良更时尚的产品进入市场,争抢光瓶酒蛋糕,未来的光瓶酒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光良酒的定位是“人人都能喝得起的良心酒”,和“去包装化倡导者”这种定位看上去蛮好,但实际上也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它的产品价格从19元/瓶、29元/瓶、39元/瓶,到69元/瓶,区区几十元一瓶的白酒,等于向消费者宣告了自己的低端特性,几十元的酒,能好到哪里去?其次,如此低廉的价格,也导致在渠道上受到了阻力,单薄的利润,丝毫激发不了经销商的兴趣。而去包装化倡导者?光良之前,早就有汾酒、劲酒、江小白、老村长等光瓶酒。
其次,纯粮酒并非是好酒的代名词,这忽悠一下不懂酒的人可以。纯粮酒最多只是区分由酒精、香精、糖精和水等组成的勾兑酒,而勾兑酒的好处是口感要好于某些标榜纯粮酒的产品,但健康指数可能会逊色很多。光良酒的行为无非就是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此种定位和营销努力,只会让光良酒掉入“低端”和“low”的最低白酒消费层次。
接下来会有更强势的企业进入光瓶酒市场,而且酒质更好的产品也将进入市场争抢。更令光良酒担心的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汾酒等老牌企业也将大规模发力光瓶酒,一旦他们的价格接近光良酒,届时光良酒的日子会很不好过,但上述我说到的问题,其实还不是光良最大的问题,也不是我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光良酒真正的软肋是它自身存在的策略单薄和缺失问题。
光良酒最近几年在营销上的努力可谓风生水起,启用邹市明形象代言,赞助体育赛事和各种综艺活动,大规模影视植入和广告投入,以及在互联网上所做的各种努力,无一不在证明,光良是能不计成本地大投入的,光良的营销团队,也绝对是称职的,就目前看来,光良的营销也是非常成功的。
但我关心的是“光良”这个品牌,一个由“光瓶纯粮”四个字中取两个同音不同字来注册商标,绝对是一种抖机灵确定的创意,说不定大家还自鸣得意获得这个神来之笔。但从品牌角度来讲,这样起名字也未免太随意了些,因为光良这个品牌名称,决定了它的一生就只能在低端白酒市场折腾,更为重要的是,“光良”这两个字也限定了它的产品落点,难以上升到更高的品牌文化层面。
而在光良的核心诉求上,同样也是一种从产品本身获得的灵感:光瓶?不就是没有包装吗?没有包装不就等于“不装”吗?而“不装”不就是当下社会对“装”的一种反向力吗?而喝酒本身,更多是为了面子,而这就是装的一种表现。
而光良的“不装”,阐述了 “喝酒不是为了装面子”,看上去这句话好像切中了大众白酒消费的痛点,也为品牌赢得了一点点的共鸣,但实际上呢?装,也是一种生活状态,而且在这个社会中,不装的人根本很难获得成功,真正不装的人,是没有什么可装才不装的,而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哪一个不装?除非你赤身裸体,回到原始社会,那才叫不装!所以不是不装,而是要装得有水平装得无懈可击!
冲着“光良”的品牌名称,“人人都喝得起的国民良心酒”的品牌定位,和“不装”的核心诉求等三个营销策略,从传统营销思维角度来看,堪称完美,有一气呵成的快感。但从创新营销思维来看,无论是光良这个品牌名称,还是品牌定位和核心诉求,都太单薄了,单薄得难以支撑它的未来。换个角度看事物,有时候看上去很完美的策略,其实恰恰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硬伤。
一是品牌名称传统。传统营销思维下,品牌名称都是企业自我意识下的产物,创意者思考的都是自己的产品和自己要做的事业,从来不考虑消费者。而创新的品牌营销,创意名称的时候就已经锁定了目标人群,然后名字为消费者原创,体现消费者人群和性格特征,最不济也应该为品牌创建一个有文化力量的主题内容。
所以,光良这个品牌,这一生注定了要用巨额广告费用来填补它先天性的消费者不足,它必须要保持当下这种全方位的广告轰炸,才能给自己到来满意的销量,就像一个男人,先天性能力不足,需要依靠伟哥来辅助,由此,必然就会形成对伟哥的终生依赖。
二是品牌定位硬伤。光良定位于“人人喝得起的国民良心酒”,这个定位决定了它的产品,只能是几十元的低价策略。虽然一时能够迎合一部分低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但这么低廉的价格,同时也决定了它对渠道商的吸引力不会那么高,简单一算就知道,19元、29元、39元一瓶500毫升的白酒,这酒质能好到哪里去?中国人的心智中,“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的认知非常牢固。
而这种低廉价格的烙印,也使得光良这个品牌,永远与老村长和江小白等光瓶酒为伍,看上去现在活得蛮好!但是光良不知道的是,现在的光瓶酒已经开始向超百元进军了,也就是说,未来真正的光瓶酒市场核心,并不在几十元区位,而在100-200这个价位。而光良酒最先推出的是低价酒,往上升有难度。“少喝酒,喝好酒”理念也开始盛行,所以,后面更优质的光瓶酒品牌,有可能势头会压过光良。
三是核心诉求空乏。光良的核心诉求是“不装”,这个诉求又与前面两个策略一样,都是因为营销的着落点全都在产品上而引发的,虽然“不装”,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是,这个“不装”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力,生活中,几乎很少人,真的会因为光良的“不装”而产生消费冲动。显然,“不装”的核心诉求,只是一种简单的投机取巧,根本不能与消费者产生强烈共鸣,更难以支撑品牌的未来发展。
我倒是想,如果光良能从“良心酒”中提取“良心”这个东西,当做品牌的核心诉求,倒是可以大有作为,毕竟,良心是一个人的底线,丧良心的行为自然会被全社会所不齿。光良如果选择这个做核心诉求,则拥有太多的素材内容可用,也更能够打动人心。2010年我做电子锁营销时,良心策略使我大受裨益,所以我知道良心的力量。
四是消费关系缺失。光良团队与其他传统营销人一样,只知道要给品牌一个心智定位,却不知道产品的心智定位概念,其力量远远超越品牌定位,因为品牌定位靠巨额传播才能渐渐起到效果,而产品心智定位则靠产品本身就能起到巨大的销售促进作用,而关于这一点,包括里斯和特劳特在内,全世界的营销人,几乎都忽略了,或者说,压根就没这么想过。
其核心原理是:当一个新产品进入市场时,大部分消费者对该产品持观望态度,感觉上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这时候,企业如果能运用一个通俗的事物,来类比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就会引起警觉,并将该事物与自己的关系,转嫁到产品身上,从而唤醒自己的需求,展开积极的消费对应。而光良在营销上大动干戈,却连这个策略都不提供,实在是一大先天性缺憾。
五是产品区位太密。光良的产品,一出手就推出“19”、“29”、“39”和“59”四款,前三款价格都是以酒瓶数字相同,即19元、29元和39元一瓶,间隔仅10元,唯有“59”才卖69元一瓶。按照价值与身份匹配原理,产品应该分为高中低三种,以供消费者进行价值权衡,二选一单调,不明确其必要性;而三选一就有了扎实的标准,选择更容易;结果光良弄了个四选一,一下子给消费者出了难题。
其次,光良主推的应该是“光良59”,因为在影视剧中出现的都是它的身影。那么,按照这个目标,如果是我,则在“光良59”(69元/瓶)上下各设一个托,以39元一款为下的跑量定位,以99元一款为上的利润定位,强力衬托中间档的主推产品,三类消费者自然会对应三款产品。而现在弄个19元一瓶和29元一瓶,直接拉低了产品和品牌的价值认知。
总之,光良酒的全部营销策略,几乎源于纯粮光瓶,全部落在具体的产品上,缺乏品牌张力。然后就是一个劲地大投入营销,向消费者发出吆喝:我很优秀,你们选我吧!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对于有资本加持的企业,是可以通过烧钱达到自己的营销目的。但我总觉得,光良酒如果一直需要靠这样的外力,而不是靠品牌自身的力量来达成产品销售,总是一个缺陷。
上述五个担忧,或许只是我沈坤的一厢情愿,仅仅是吹毛求疵而已,实际上并不会影响光良的发展。但是,如果后来的光瓶酒竞争者,完美地填补了光良留下的这五个漏洞,以更丰满的品牌力量与光良展开竞争的话,那结果就有了悬念,因为消费者不会永远认第一个这么做的品牌,而是会选择做得最得人心的品牌,就像元气森林开创了气泡水产品,但更多的消费者被农夫山泉和百事们吸引。
光瓶酒是一个很好的赛道,未来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竞争,而在这一波竞争大潮中,自然会出现盲目跟随光良的模仿品牌,也会诞生更为强势更得人心的挑战者和超越者。比如,具有更强社会力量和更强刺激度的消费者品牌和主题品牌诞生;,或茅台五粮液等强势品牌推出更优口感品质的产品,在外力和内伤的双压之下,现在风头正劲的光良,恐怕真的会有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