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特酒生产于江西省长寿市,酒吧成立于1952年,前身是“卢荣源”酒吧。
说到四特酒的名称,起源于民国时期,当时樟树地区酒坊为了彰显自己的酒品质优良,会在酒标和酒瓶上贴个特字,“娄隆源”酒坊以“大鹏”为商标,贴了四个特字,后来人们称之为“四特酒”。说到四特酒,其是特香型白酒的代表。特香工艺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茅台、洋河等酒厂工艺之所长逐渐形成而来。上个世纪70年代,在白酒专家的指导下,该厂开始试制精制四特酒,特香工艺便是这样一步一步慢慢积累而成。
特香型白酒运用以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粉麦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酿造。而这种工艺,使其酿出的酒有独特的风味,这也是其成为独立香型的一大原因。说到特香的提出,始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个时期的四特酒个性鲜明,三香融合但又不是其中一种香型的完整呈现,因此都不靠;现在的四特酒,风味向大众口感靠齐,口味确实做淡了,因此更偏浓香的感觉。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特香的酒友,我建议试试80年代的四特酒。
说到80年代四特酒,我喝过两款产品,一款是80年代中后期的啤酒盖四特酒,一款是80年代中后期的陶瓷瓶四特酒,对于这两款酒,虽然风格路数一致,但档次却不一样。陶瓷瓶四特酒的品质明显比啤酒盖四特要好,陶瓷瓶四特酒体饱满一些,口感连绵一些,啤酒盖四特尾段收口要快一些。
对于老四特,我通过品鉴陶瓷瓶四特来解读一下该特香的风格特点。倒酒闻香,此酒香气中有明显的草木灰、焦香和芝麻香,并带有一丝米饭香气,整体的香气有点像熄灭的篝火堆,香气个性很强,但很粗糙,没有愉悦的花果蜜甜香或酱型的窖底陈曲香协调;入口品鉴,此酒入口有焦苦味和甜味的复合味道,这种口感有点像药糖浆的感觉,药的苦味和糖浆的甜味产生激烈的碰撞,酒到中段,口感开始变甜,随着酒味的持续,甜度越来越大,并逐渐向腻甜的角度转变。入口香味上,酒体入口味道重,冲击力强,草木灰、焦香、芝麻香复合的碳灰味道明显,酒到中后段,这种味道开始弱化,到了尾段,此酒有焦香和芝麻香回味,回味较长。整体此酒个性极强,舒适度一般,值得酒友圈发烧友们解惑。
相比之下,现在的四特酒风格与之完全不同。在我喝过的新四特酒中,风格最为纯粹的是11年的四特十年,四特十五年60°小酒和四特二十年。以四特十年为例,我的这瓶是20110927批次54°的特香酒。倒酒闻香,此酒糟香比较突出,香气中带有花香、米饭香和蜜香,窖香明显但不出头,毕竟其是条石泥底窖池,酿出的酒多少还是有浓香特点;入口品鉴,此酒入口醇甜,酒体连绵,酒体醇和感不够,粘稠度不够,尾段收口干净,酒体甜味以蜜甜、糟甜为主,带有醇甜。香味不够丰富、细腻。相比11年四特十年,四特十五年60°小酒则香气更加强劲一些,口感更加凌厉一些,绽放感更强一些,整体这款小酒是强化版的四特十年。
相比四特十年和四特十五年60°小酒,四特20年的老练感更好,其基酒年份较长,香气中有老练的陈香。我的这款四特二十年是酒友圈一波寄我的样品,倒酒闻香,此酒香气有淡淡米壳的香气,这种香气与陈香协调,除此之外,其糟香、花香、蜜香表现得恰到好处;入口品鉴,此酒入口醇和,酒体连绵,入口米壳香、陈香、糟香、蜜香、米饭香协调,酒体连绵,一致感不错,中后段收口,尾味不够长。整体此酒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中规中矩,水平与80年代陶瓷瓶四特酒旗鼓相当,但相比高端浓香酒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除此之外,我还喝过四特锦瓷五星、国韵和十五年大瓶酒。在更早的时候,我也喝过弘运和雅韵,但那个时候我的品鉴能力有限,细节感受已经描述不出来了。我的锦瓷五星是16年批次52°的酒,此酒香气特香比较典型,入口酒体有一丝醇绵感,酒到中段能够感受到一丝泸州浓香的特点,尾段收口较快,整体此酒主体是纯特香酒,带有一丝浓香感觉。相比之下,四特十五年虽然是四特的高端酒,但其香气中能闻到一丝泸州百年老窖的窖陈味,入口品鉴,此酒更加醇和连绵,口感更加舒适,整体浓香特点比锦瓷五星更强。不过档次与之相似的四特国韵泸州浓香感觉则更上一层楼。我的四特国韵是酒友圈一波给我寄的样品,相比四特十五年,此酒的泸浓特点有点压制特香风格,不过对比泸州酿艺,此酒倒是更多表现出特香的风格。整体对于四特国韵和十五年,其酒体设计基于大众,将泸州百年老窖的复合窖香融入其中,弥补了特香本身香气不够丰富、细腻的弱点,而这也让其更易于大众接受。
总的来说,从酒友角度,个人建议想要了解特香的朋友可以解惑一下11年的四特十年和80年代的老四特酒,其分别代表了老特香和新特香风格,对于特香酒,不管是老特香还是新特香,品质相比高端的浓香和酱香酒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感受她,更多是感受她的个性。最后,关于我对这些四特及特香酒的品质理解,作为酒友及行业的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