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跳跳妈妈谈教育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自然高尚,也能改变命运,但光会读书,在如今的时代下,只能成为高分低能儿。
古有伤仲永,今有魏永康,他们都在小小年纪展现出大大的天赋,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当天赋被耗尽,平庸流露出来,神童掉落神坛,回归到普通人的行列。
探索神童魏永康从“神”到“人”的过程
魏永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说当年那个13岁考上大学的神童,多多少少都有些印象。
魏永康出生于湖南一个小县城,父亲没有工作能力,父亲只是普通的售货员,普通的家庭看上去贫寒许多。
但是母亲坚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一直对魏永康的教育非常上心,在魏永康牙牙学语的阶段,就开始读唐诗宋词来进行早教。
在母亲孜孜不倦的教育下,魏永康2岁就熟识千字,2年学完小学6年级的知识,8岁考上当地重点高中,13岁就参加了高考,考上了湖南属于数二的大学湘潭大学,17岁就在大学老师的引荐下,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硕博连读。
20岁之前魏永康的人生一帆风顺,求学之路平坦无障碍,这样的他被周围的人称之为“神童”。
究竟是“神童”还是“伤仲永”,在魏永康20岁的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科国学院读研阶段,魏永康被学校退学,原因是缺乏自理能力,不能与周围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从而不能正常完成实验课题。
曾有人在冬天下雪天,看到魏永康打扮怪异、蓬头垢面、衣着单薄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通过周围人的描述可以知道,在中国科学院读研阶段魏永康精神多多少少出现了问题,不仅学习内容无法完成,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进行。
曾经的神童跌落神坛后,现状如何?
曾经的神童跌落神坛,让人唏嘘不已,这与魏永康母亲之前的教育方式脱不了干系。
魏永康母亲把一切希望压在孩子身上,给了他太大的期望和压力,每天除了读书就是读书,没朋友没玩伴,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到了中科院失去了母亲的照顾和陪伴,一下子没有了支撑点,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都变得怪异起来。
魏永康从中国科学院大学退学后,母亲称其给自己丢脸,后其一蹶不振,在家沉迷打游戏,进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锁状态。
就这样消沉了几年,在母亲和周围人的开导下,魏永康慢慢回归正常生活,娶妻生子,重回大学读研,一切都回到正轨。
个人分析:
13岁上大学,17岁硕博连读,比正常人快了整整7年时间,也许是命运,也许是现实,注定魏永康要回归到正常人的行列。
神童是学习天赋的代名词,他们有天赋且在父母的调教下成为高于常人的能力者,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所谓父母的调教是好是坏,还需要看后天的发展。
从魏永康的经历来看,“神童”并非是一个善意的常用词,但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里,确实窸窣平常又带有褒奖的常用词。
神童聚集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所谓少年班,就是针对有天赋的学生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提前教育模式,在1978年我国高校开始招收青少年大学生,后因种种原因各高校都停止了少年班的办学。
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都开设少年班,尤其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风靡全国,惹得全国范围内有天赋的学生纷纷报考。
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一共招收45名学生,其中浙江10人上榜,安徽7人上榜,江苏6人,年龄最小的来宿州的陈骆鑫,年仅13岁就在高考中考出679分的高分,成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
今天13岁的陈骆鑫,让人想起了曾经13岁的魏永康,不知道陈骆鑫会不会也成为当代伤仲永呢?
关于少年班的争议不断,一些人认为:
“这种激进的教学方式不应该存在,不符合当代教学理念,这样的理念教学下,只会出现越来越多像魏永康一样的伤仲永”。
也有人认为:
“少年班的存在是为了开发和培养有天赋有创造力的人才,用特殊的教育方式教育特殊的人才,没有什么对与错。”
笔者认为:
“神童是成为天才还是成为伤仲永,除了学校教育还受家庭教育影响,而且家庭教育占较大的比重。所以少年班不是决定神童未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家庭教育和培养理念才是。”
话题讨论:
你认为“少年班”有存在的必要吗?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