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南京沙叶俱乐部没有上交上赛季球员、工作人员的工资确认表,失去2020赛季中乙联赛准入资格。意味着这支成立于2014年,2018年底闯入中乙的球队,仅仅坚持了一个赛季之后就黯然退出。
事实上,这个结果早就有预兆。2019赛季踢了没几轮就爆出了欠薪的新闻,可见俱乐部独立支撑已然非常困难。在寻找合作伙伴失败的情况下,选择解散就在意料之中了。我查了下俱乐部公众号,发现最后一场比赛的推送都省略了,或许那位小编也是被欠薪的一员吧。
这几年足协选择扩军,意图扩大足球联赛的金字塔塔基,想法固然没错,但在夯实基础这个环节上做得并不好。
乙级球队的运营费每年基本在2000万以上,想要升级的话只会更高。沙叶俱乐部的张总坦陈要维持球队正常运转至少1800万。一是球员的工资和奖金,二是俱乐部相关的运作费用,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球队出行的吃住行,每场比赛的安保费和场地使用费等。一场比赛至少几十万打底。
本来俱乐部就是要靠踢主场比赛来赚钱的。然而球队却是越踢越亏,除了球员的工资,场地使用和安保都要钱。赚钱的地方除了可怜的场地广告,门票和队服周边售卖根本就谈不上有收入!
说到底就是现在的足球氛围太差了。我们球迷也一样,最好门票越便宜越好。那么便宜了或者免费是不是球迷就多了呢?还是差不多,大多数场次门可罗雀。
所以在观众不多的情况下,广告效应可想而知,广告商的投入也就可想而知。要知道,广告投入差不多就是俱乐部最大的收入来源了。
另外,还有一项是电视转播。假如没有电视转播,那么场地广告和球衣广告毫无意义了。所以对于足协来说,将中超中甲中乙各级联赛的电视转播打包,用高一级的联赛来养低级别联赛就非常有必要了。这样可以在低级别联赛成熟之后,反哺高级别联赛,比如中乙球员培养之后转卖给中甲甚至中超球队。
没有这个环节的话,中乙俱乐部肯定坚持不了多久。除了南京沙叶,还有福建天信、吉林百嘉、大连千兆、延边北国等球队都是从业余球队起步,结果今年纷纷倒下。
另外,足协还想让俱乐部去企业化,改成中性名。只能说这个初衷是好的,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却是对许多俱乐部的重重一击。连冠名权也没有了资格,那企业投资俱乐部的意义何在?纯粹做好事吗?不是说不要改中性名,在当前的环境之下,这样做有点操之过急。
足协要做的是优化足球投资环境,让更多的投资商有利可图,从而愿意投入,促进俱乐部良性运作。同时注重管理好各级联赛,提升比赛质量,促使联赛健康长期发展。
显然,在足球氛围并不浓厚的情况下,足协又不愿意放手让各俱乐部成立中超联盟,越管越死,各级联赛特别是中乙没有活力。
不过南京沙叶仅仅维持了几个月就难以生存还是让人意想不到。
资料显示,这支球队多年立足青训,老板有两个产业来给俱乐部输血,但据说远远不够。
沙叶建立了自己的青训部,和南京许多幼儿园、小学及中学都有合作,与河海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网上搜索下,可以找到一篇2018年4月《沙叶足球走进校园 专业支持让学校尝到甜头》的文章,这是沙叶俱乐部和南京栖霞中心小学的一次合作,来推广扶持青少年足球运动。
然而青训需要多年经营才行出成果,在出成果之前,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校园足球合作,至少要十年,才能培养出稳定的球迷群体和球员。然而,沙叶至今不过五年,而沙叶的倒塌,让那些踢足球的青少年看不到未来,之前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
现在也只能假设了,假如南京沙叶仍然踢业余足球,踢中冠和足协杯,再坚持三五年,那么等青训梯队成熟了,是不是就熬出头了?一方面可以卖球员,另一方面,不会被巨额的乙级联赛运营费拖垮?
回顾南京沙叶2019赛季的联赛成绩,倒数第三轮客场0-0逼平志在冲甲的苏州东吴,说明球队还是有一定战斗力,并没有被欠薪事件拖垮。当然有球迷说,东吴并不想冲。但是如果真的不想冲甲的话,这样的成绩还是很危险的。而且后来东吴还打了好几轮的附加赛,对球队的运营也是很不利的。
有人唱道:曾经的誓言都随秋风远去吧,飘散在寂寞的石头城下。
南京沙叶走了,石头城下的足球会寂寞吗?也许有江苏苏宁在,球赛还是有的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