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英1月10日就中甲新军、上赛季中乙冠军四川安娜普尔纳在俱乐部准入资格审查方面的进展发表声明。“谢谢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俱乐部全体职员仍在积极努力接近中甲。
”根据川足官方的表态,足协要求其在1月12日17点前提交《2018年俱乐部全额支付教练员、运动员、工作人员工资奖金确认表》,否则将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除了中乙冠军危在旦夕的消息外,此前北京体育大学获得了河北精英55%的股权,俱乐部更名为河北北体大精英俱乐部一事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加上此前爆出的解散、撤资或者经营困难的消息,刚刚进入2019年,中乙竟成了中国足球的焦点所在——1月3日,本报曾推出了中乙专题的上集,报道了中乙在竞技层面上的“火热”与投入层面上的“冰冷”,探讨中乙理性投资的必要性。
经过记者的深入了解之后,本期将推出中乙专题的第二部分,重点解读中乙未来的发展方向。
重点:
1.保障投资人理性投资,设定支出和投资限额;
2.强化俱乐部自我造血功能;
3.强化政府合作,为投资人和俱乐部提供保障;
4.筹划成立中乙公司,为中乙联赛提供支撑。
在中乙退出潮涌现的背景下,如何保障中乙投资人的稳定性,保障俱乐部发展的稳定性,是中乙联赛发展的核心,只有完成这个核心任务,中乙联赛的赛制改革、城市化改革、年轻化改革,才能最终落在实处。
对于未来中乙发展,目前备受关注的一项政策便是限制支出和投入,以及限薪,按照规定:中乙俱乐部的投入上限是3500万,投资人注资上限则是2500万、2200万和2000万,此外,中乙不设置亏损要求。薪酬规定没有设置,但奖金规定设置是:预赛阶段赢球奖30万元,平球奖10万元,决赛阶段则是100万和30万(等同于中甲)。
中国足协关于支出限额和投资限额的规定是中乙俱乐部自行商讨的结果,记者采访了多家中乙俱乐部负责人,他们对这个限制也非常赞同,而且这一规定很符合中乙现状,没有亏损限制,如果投入2000万,其实已经可以保证俱乐部正常生存,如果通过相关营收(包括政府支持),支出达到3500万,基本符合冲甲球队的资金支出。
“支出限额和投资限额如果严格执行,其实对俱乐部的要求就非常高,俱乐部必须要避免无效支出或无效投入,任何资金的浪费都将加重投资人的负担,或者战绩受到严重影响,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更加严格的管理和经营,其实是从中乙开始的。换句话说,中乙俱乐部要想正常发展,对于俱乐部管理、球队管理的要求可能会比中超和中甲更严格,这对中国职业联赛发展其实是一件好事。”淄博星期天俱乐部总经理兼主教练侯志强表示。
中乙联赛仍旧处在激烈的变革期,主要是此前的投资者出现了不堪重负的现象,但新的投资者也不断涌现,比如中冠第一名的泰州远大,在昆明集训的时候更是把俱乐部大巴直接开到了昆明,方便球队的备战,而现在不少中乙俱乐部甚至没有自己的大巴。
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中乙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此前的教训。虽然部分投资人因企业或者个人问题陷入困境而不得不退出是不可控因素,但在可控范围内,更少的投入、更精简有效的运营和管理,必然是中乙发展的方向所在。
除了投资人理性投资、俱乐部的自身造血之外,政府支持也是关键,中国足协表示“中乙联赛将紧紧依靠俱乐部所在地政府和协会”,据悉,相关方面也有意从整体和宏观上强化与中乙俱乐部所在地方政府的进一步合作,比如召集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开会等,以此促进地方政府对中乙俱乐部的支持,为投资人提供整体的保障,进而彻底夯实中乙联赛这个中国职业联赛的塔基,在这一点上,看到了“举国体制”的影子。
同时,中国足协有意把中乙进行整体包装,成立中乙联赛公司,目前,中国足协也在冠名、赞助方面进行全面的整体包装,进一步做大中乙联赛这个市场。“中乙联赛虽然是第三级联赛,但中乙联赛的俱乐部更多,涵盖更广,未来的发展必然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也相信有眼光的赞助商会进一步加强对中乙的赞助。”青岛中能俱乐部总经理黄建告诉记者。
重点:
1.中乙球队全面扩军,未来或达到66支;
2.中乙或分级为城超和城甲联赛;
3.中超或中甲俱乐部二队可能参加城甲联赛;
4.中国足球或形成五级联赛体系。
在2018年中国职业联赛总结大会上,足协副主席李毓毅明确表示:“在中国足球竞赛体系的顶层设计中,中国足协将中乙联赛定位于城市联赛,以及中超、中甲外的第三方联赛,是支撑中超、中甲年轻化发展,缓解中国足球人才方面供需矛盾的联赛。中乙联赛将紧紧依靠俱乐部所在地政府和协会,要加强与中超、中甲的沟通交流、人员互动,要加强中乙联赛改革创新的研究。”
在过去几年,中乙持续扩军,2017赛季,中乙参赛球队为24支;2018赛季,中乙参赛队增加到了28支;2019赛季,中乙参赛球队为32支,但目前因为退出和限薪的问题,参赛球队并未完全确定,2019年1月12日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之后,2019赛季的中乙参赛球队将最后确定。
中乙还将持续扩军,按照计划,2020赛季将达到36支,2021到2023年赛季将达到40支、44支和48支,中国足协有意按照这个规划,继续通过三年的扩军,于2027年最终将中乙联赛的参赛球队确定为64支。
关于改革创新的研究,消息显示中国足协有意将中乙更名和分级,按照规划,中乙未来将组建城超联赛和城甲联赛——或者说是中乙A组和中乙B组,城超球队为全国性主客场赛制,城甲球队则进行分区制,然后和城超形成升降级关系。重点说明的是,此部分目前只是规划,并没有最终形成政策。
就足协的规划来说,中乙应该是完全职业化的方向,不管是城超或者城甲,整个规划完成之后,中国职业联赛将达到18(中超)+20(中甲)+64(中乙)的配置,职业联赛球队将达到102支,中冠也将向半职业化方向发展。城超和城甲将是一个主体,但是升降级体系意味着城超成为第三级联赛,城甲成为第四级联赛,中冠成为第五级(半职业或业余)联赛。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顶级俱乐部的年轻球员,中国足协表示将在中冠联赛中引入中超、中甲俱乐部二队,但如果城超和城甲的分级政策最终确定,那么中超、中甲俱乐部的二队将可以参加城甲联赛。
这一点还需要最后成型的政策进行确定,业内人士建议,城甲联赛引入中超中甲俱乐部二队需要有整体青训的名次考核,设定4到8个名额,而中冠俱乐部引入中超或中甲俱乐部二队则只需要注册制即可。
如果有可能,城超联赛其实建议参赛球队20支,引入4支最顶尖的中超俱乐部二队,如此,城超、城甲和中冠的中超中甲俱乐部参赛队,也可以形成升降级制度,唯一标准是中超俱乐部二队不得升入中甲,中甲俱乐部二队不得升入城超。
如此众多的职业俱乐部,球员供应必然紧张,在这方面,目前蓬勃发展的青训(足协、俱乐部、校园足球和社会)将是重要的支撑。
重点:
1.中国足协明确提出中乙城市化方向;
2.和城市化相配套的是本土化方向;
3.城市化对中乙俱乐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中乙未来的定位中,“城市的联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此前李毓毅对中乙建设的表述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至于城市化方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中超和中甲的影响下,在东部地区,中乙俱乐部的生存空间比较有限,所以他们的定位将立于城市化,以便与中超俱乐部进行明确的差异化定位。
比如淄博星期天,他们就立足于淄博,他们拥有专注于淄博星期天的球迷组织,但也有球迷组织同时为山东鲁能(中超联赛球队、省份化代表)和淄博星期天加油。
更明显的是江苏,江苏拥有中超球队江苏苏宁,中甲新军南通支云,中乙球队目前拥有江苏盐城、苏州东吴、昆山FC三家,2019赛季基本确定增加泰州远大、南京沙业,整个江苏将拥有5支中乙球队,其中一支省会城市所在地球队(南京沙叶),三支地市球队(盐城、苏州和泰州)以及一支县市球队(昆山)。
其中,昆山虽然是县级市,却是全国百强县之首,其GDP收入超过三个省市自治区,而且昆山业余足球发展迅速,已经形成分级的业余联赛,这一切都是昆山FC的基础。
但在西部地区,中乙俱乐部恐怕仍旧会是省市的代表,比如目前处于困境的宁夏山屿海,以及有极大可能进入中乙的拉萨城投和山西信都,这也是由西部经济发展和足球基础所决定的,更加广阔的西部,城市反而处于更核心的地位,这其实和中乙城市化的定位并不冲突。
城市化是方向,本土化则是手段之一,足协明确规定:2019赛季俱乐部报名名单中必须包含1名本土球员,2020年要求达到3人,2021年要求达到5人,目前了解的是,本土化的标准是出生地和职业球员首次签订工作合同,也有俱乐部提出,户口所在地(可以设置年限要求),以及连续三年注册的青训球员也可以作为本土化球员。
城市化不是一个宽泛的口号,需要俱乐部把血液彻底融入这个城市,要和这个城市的市民、年轻人、校园形成全面的互动,以中乙俱乐部为导向,进一步完善这个城市的足球范围乃至体育氛围,唯有如此,才可以保证俱乐部的长远发展,才可以保证政府的全面支持。
重点:
1.中乙设置“U21政策”,明确年轻化的强制要求;
2.转会体系改革适应年轻化要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度,不少中乙俱乐部根本没有21岁以下的年轻球员,中国足协提出年轻化之后,不少中乙俱乐部都忙晕了——他们第一时间把电话打给了中超俱乐部或者青训不错的中甲、中乙俱乐部,求购21岁以下球员。
中国足协的规定是:中乙要建设U17、U15、U14、U13的四级梯队,这是此前就明确规定的;设置2019赛季U21累计出场3人次,2020赛季U21同时在场2人、累积出场4人次,2021年U21球员同时在场3人、累计出场4人次。
年轻化的要求其实相当高,原因很简单:从足球规律上来讲,低级别联赛应该承担更低年龄段球员培养的任务,这符合足球规律;从现实来讲,2018赛季,U21球员,中乙联赛的比例仅仅10%多一点,相反中超U21球员比例超过20%,中甲达到了20%,中乙反而成为了“养老院”。当然,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因为中超和中甲实施U23政策,24岁到25岁这个年龄段球员的使用率,中乙的比例明显比中超和中甲要高。
为了支持中乙的U21政策,中国足协明确表示中乙将实施设置长期租借政策,目前消息显示,政策或仅对21岁以下球员有效。从18岁到21岁,球员可以在重要的成长阶段持续参加中乙职业联赛,这是青年联赛无法比拟的锻炼机会。
中国职业足球的年轻球员规定,未来建议如下:中超不设置限制政策或放宽到25岁,目标是为国家队储备年轻球员;中甲设置U23限制政策(配套政策是U23球员设置长期租借政策),目的是为国家队及国奥队培养年轻球员;中乙设置U21限制政策,目的是为国奥队及国青队培养球员。更重要的是,一名球员从18岁到25岁可以形成完善的上升通道。
总而言之,乙级联赛的发展核心是城市化和年轻化,本土化则依附于城市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化和政府支持,强化中乙联赛的健康发展。
在职业联赛的金字塔体系中,只有中乙这个塔基夯实了,中甲和中超才能充满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