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新产业澎湃新动能
高端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补齐短板用好用活“链长制”
编者按 “四新”经济代表着产品创新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主攻重点。山东以“四新”经济引领产业升级,新兴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传统产业质量和效益加快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在发展“四新”经济的道路上,各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还需要破解哪些难题?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各地各行业进行了调研。
今年主汛期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而一副山东制造的“千里眼”初显身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卫星所调用齐鲁1号雷达卫星前往多地执行应急拍摄任务,一张张高清遥感影像为当地应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信号传输的核心部件空间行波管也是山东造,济钢防务技术有限公司空间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技术负责人徐鹏透露,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卫星关键零部件已陆续接到国内卫星研制客户的批量订单。
与此同时,齐鲁研究院、卫星应用、低空监视服务网等一批合作项目相继落户,一个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在济南初具雏形。你可能想不到,在两年前,这里的空天信息产业还是“零”。这正是近年来山东积极应用新科技、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塑强新动能的缩影: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强”产业持续做强做大,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50%以上,尤其是高端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速超过“十强”产业平均增速;截至去年底,山东7个优势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
跨界融合催生新机遇
轮胎不用买,而是根据公里数计费,中间出现问题可免费维修——这一发生在轮胎行业的由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型的案例,来自海尔卡奥斯平台的强力赋能,借此,每条轮胎打通从需求到制造、从消费到售后的全产业链。“根据平台数据反馈,我们还能结合客户耐久、抖动、滚阻等需求进行定向研发生产。”与卡奥斯联合搭建平台的双星轮胎产业制造本部总经理范晓东说。
“新动能不是凭空而来,山东产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科学敲定五大传统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跨界融合、共生发展在山东体现得很明显。”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张祥说。
发挥应用场景丰富、挖掘空间广阔的优势,山东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应用“三板斧”加速培育跨界融合的智慧产业。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目前,山东已先后涌现济南大数据基地、青岛软件园、威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信息技术产业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5G、大数据、智能家居、高端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甩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等“坛坛罐罐”,绿色高效产业也走上长高做强的发展轨道。“目前,山东氢能产业链条中,制取、储藏、运输、应用已形成一体化,产业规模初现;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风电装机规模也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具备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良好条件。”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这一“国字号”项目落户山东,氢干线、制氢加氢一体站、“港口+氢”“高速+氢”等氢能应用场景正在青岛、潍坊、淄博等试点城市加速落地。
产业集群降低发展风险
考察新产业发展成效,新经济企业的集中度是个重要指标。在生物医药领域,“独角兽”企业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字引人注目。今年以来,这家企业接连推出国内首个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首款玻尿酸饮用水“水肌泉”,业务结构进一步向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食品“四轮驱动”升级。
近年来,包括华熙生物在内的多家新经济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规模扩张,且业务内容持续丰富,背后是山东把握新经济企业跃迁机制,大力开展梯度培育,构建分层分类的支持体系。
“去年一年,山东就新认定了372家瞪羚企业和5家独角兽企业,超过前三批总和,这300多家企业拥有专利2956项,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06项。”省工信厅副厅长安文建介绍。据了解,我省正在推进新一轮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突出前期“育苗”与后续“扶壮”对企业进行基金跟进、股权投资、品牌塑造、上市培育等全链条培育,越来越多新产业开拓者正走上“跳跃式”发展快车道。
高质量的创新往往具有高度的集群特征,产业也是如此——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及科研单位、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的集聚,将帮助新兴产业更好降低发展风险与保持创新动力。山东分批认定产业集群并全部实行入库动态管理,逐一细化落实到具体市县、园区、企业和项目,集中政策资源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形成“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而优势产业集群的壮大又带动了产业园区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去年7月起,着眼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链长制”在山东全面推行。
加快破解“成长中的烦恼”
按照《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到2022年,新动能要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四新”经济增加占比要达到34%以上,“十强”产业增加值占比预计要达到57%。对照这一目标,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任栋指出,新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还有短板,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突出,“在新产业发展厚积成势的过程中,这些问题要加快破解。”
他建议,山东进一步用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政策,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创新资源聚集的综合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在海洋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发挥龙头作用,释放新产业发展红利。
“一些前沿产业基础还比较薄,面临人才缺乏等瓶颈,建议政府出台全要素、全链条的扶持政策,与北上广深差异化发展。”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表示。
“新兴产业培育本身也是当前扩大投资、巩固经济向好态势的一个关键点。”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聚焦新兴领域,我省将进一步用好用活“链长制”工作机制,其中,在绿色化工、新材料、轨道交通装备、海工装备、新型智能终端等优势领域实施“强链”工程,塑造一批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在战略性细分产业实施“建链”工程,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布局核心项目,培植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全新产业链;在基础薄弱、不安全、受制于人产品链,则将实施“补链”工程,增强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材料省内配套能力。(记者 申红 王健 赵国陆 付玉婷)
【来源:大众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