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电脑微信视频对方听不到我的声音】微信电脑版登录后,手机不再通知,这个功能是不是鸡肋?

首先要承认的是,过去微信确实是商业上成功的软件,现在依然如此。


微信的用户数甚至成为了腾讯在各个行业的最大优势!

在微信用户数仍旧保持增长的同时,QQ的用户数已经跌到了5.94亿,比上一年减少了约5200万,减少约8.1%。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不明白微信为何会超越QQ,成为使用者众多的社交聊天app。在早期,看起来微信有的,QQ都有,甚至使用体验更好,比如传输文件,比如在线显示,比如自动回复。

这种不满在某段时间内,因为要做实验而需要和组员导师进行高强度沟通时达到了巅峰:稍微大点的文件无法传输,在两个手机(一个工作一个娱乐)上切换微信消息无法完全同步,以及在电脑上登陆微信后,手机端的提醒默认关闭。

此外,如果研究过微信的崛起,我想很容易就能发现一件事情:微信的定位本就不是电脑上的兼具极多功能的社交软件,而是从零开始以移动互联网普及后的社交产品,定位也绝非小众人群,而是更普遍的大众。

说白了,就是街上摆地摊的老人,开出租的大叔,卖烧烤的阿姨——他们可能连打字都运用得不好。这也是语音消息作为传递信息的方式明显效率更为低下的情况下,语音录入更为显眼和方便的微信很快就能普及的原因。

当社会要求不一,且对功能需求不同时,降低操作门槛和简化功能是一款软件在短时间内攻占并守住市场的最佳途径之一。微信的功能如果用简单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在手机上低操作难度下的社交和基于社交”。说白了既不是电脑为载体,也不是办公或者娱乐软件。

甚至这么多年来,对自己清楚认知的微信一直都没改过这个功能上的定位。

如果不相信的话,其实各位可以试试教家里很少接触智能手机的老人使用社交软件,很快各位就能发现,微信的上手速度远高于其他功能更多或者更精准定位的社交软件。

微信本来就是给手机设计的。

互联网产品比的从来不只有谁更高科技谁的功能更复杂,还有在互联网之外更广大的人性。

甚至时至如今,电脑版微信这一软件的定位依旧是“手机端微信的补充”,仅起一个辅助功能。如果以电脑版为准,增添例如办公场景下的功能的话,手机端也势必需要这些功能,但如此一来,对于很多根本无需办公只是作为聊天社交工具的人来说,只会徒增学习成本,非专业性或者具有不针对性的软件学习成本提升,也就意味着用户数量的难以更普遍也更大地增长。

张小龙是了解人性的。就如同史玉柱一样,他的宣传手法在当前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看都很愚蠢,但是要知道,世界的构成是多样的。多余的特效对于纯交流来讲就是障碍,而同时有的确有小部分用户有自己的小众需求,因此qq和微信在市场上都未被放弃。

每当想到这一点,在联合微信占据市场的过程来看,其实就发现微信的战略以微信的角度来说,的确是没错的。就比如电脑版微信如果进行大的革新,这不仅是成本的问题,还要面对已有十多亿的用户对于习惯的改变。

我现在仍在使用QQ,原因仅是发动态时避开朋友圈中长辈上司老师之类(实在懒得搞屏蔽),在使用原版QQ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琐碎功能让我极其头大,但是,只要我点开那些在我眼里幼稚无聊的功能时,就能发现比我年龄小的人很多都在使用这些功能。

这就体现了QQ和微信的定位同步导致的软件设计上的不同,尤其是QQ推出TIM版本,就更能体现出由发家平台再到用户定位以至于软件功能的不同。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从国外社交软件的角度进行类比,但是,国内市场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早期大体量的软件是可以培养出用户的普遍习惯的。

微信的成功不是偶然,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哪怕我至今都仍对微信存在不满,但以我爸我妈的视野来看,微信的确是他们当前使用且无法更换的软件,至于使用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有基本的那几个功能,另外满足不卡,就是好用。这其中也蕴藏了一定市场下沉的策略——对于从2g时代直接过来且没深度使用过电脑互联网的用户来说,微信可以轻松成为电话的替代品。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的发展,精英们总是愿意宣传自己的产品多么高大上,但只有愿意进行市场下沉降低门槛简化功能的产品的人,才能更容易地占据更大的市场。

另外,办公建议用办公软件。换个软件,甚至比如QQ这种基于电脑功能也发展丰富的软件,其实真的挺香的。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