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航证券 刘牧野)
一、国内唯一量产12英寸CMP设备厂商,业绩增速亮眼
1.1国内CMP设备龙头,设备、耗材、服务协同发展
华海清科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主要从事CMP设备和工艺及配套耗材的研发。2014年研制出我国首台12英寸CMP设备Universal-300,并于次年进入中芯国际验证;2017年公司再推出8英寸CMP设备完善产品矩阵。
华海清科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家能量产12英寸CMP商业机型的设备厂,承担着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的重任,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英特尔、长鑫存储、厦门联芯、广州粤芯、上海积塔等国内外先进IC制造商的产线中。
展望未来,公司将以CMP设备为中心,形成集成电路关键制造装备、耗材及技术服务、晶圆再生代工业务协同发展的技术布局与市场定位,辐射全球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纵向延伸方面,公司对已有12英寸和8英寸CMP设备的抛光工艺、产能、关键耗材及技术服务进行持续创新升级;横向扩展上,利用在CMP领域深厚积淀,开拓12英寸晶圆减薄抛光一体机、再生晶圆代工业务、CMP耗材业务,为公司未来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官网显示,2021年9月,公司首台12英寸超精密晶圆减薄机Versatile-GP 300研制成功并进入客户验证;2022年2月,公司晶圆再生产品规模量产,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万片。
1.2 清华系创始团队,划转后实控人为四川国资委
公司由清控创投等发起设立,一直为公司的直接股东,占发行后股份的28.19%。公司此前背后的实控人为清华大学,并长期在CMP领域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2021年,清华大学拟将所持有的清华控股10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四川省国资委并同时由四川能投承接清华控股(现变更名称为天府清源)100%股权,目前四川省国资委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第二大股东清津厚德为员工持股平台,清津厚德、清津立德、清津立言三大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公司9.17%的股份。公司参股长存创新、上集创新,均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长存创新实控人为长江存储,与公司大客户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公司高管团队强大,兼备产业与学术研究实力。
公司董事长路新春曾长期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首席研究员。国际专利检索平台Patsnap显示,截至2021年末,路新春作为专利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152项,位居全球CMP设备技术发明人第一名。
产业方面,公司总经理张国铭曾任北方华创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常务副总经理李昆曾长期担任应用材料(中国)的经理;檀广节、孙浩明等曾任职于中芯国际。学术研究方面,王同庆、赵德文均获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后,正高级工程师,在CMP方面发表多篇论文,拥有多项授权专利。
1.3 产品放量迎来业绩高增,在手订单可观
公司规模迅速扩张,业绩增速亮眼。随着确认销售的CMP设备数量提升,公司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0.1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8.05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154.50%,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92.85%。
利润方面,2020年起,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均扭亏为赢,2022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121.63%,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58.22%。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业绩预告,预计2022H1公司营业收入在5.5-7.0亿元,同比增长87.32%-138.41%;归母净利润1.4-1.8亿元,同比增长98.46%-155.17%。
随着公司体量增大,规模优势凸显,期间费用率迅速下降。
2021年公司合计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仅为16.45%,已与同行可比公司不相上下。规模化效应带来的上下游议价能力提升,叠加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公司综合生产成本降低,毛利率稳步提升,2020年、2021年、2022Q1毛利率分别为38.17%/44.73%/47.33%;对应净利率分别为25.34%/24.63%/24.01%。
在手订单饱满,未来业绩可期。
从公司存货来看,2019-2021年公司存货中发出商品金额分别为1.05亿元,2021年同比+199.17%。2022Q1公司存货总金额16.90亿元,其中发出商品金额8.28亿元。这些发出商品在验证完成后,均能转化成公司业绩。
从合同负债来看,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达7.79亿元,同比+375.25%;一季度合同负债持续增长至8.36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超过139台,其中已发出未验收结算的CMP设备达69台,未发出产品的在手订单超过70台,未来业绩有所保障。
1.4 持续投入研发,牢筑技术壁垒
研发实力雄厚,研发投入持续高增。
公司核心团队先后承担了两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及三项国家级重大项目/课题,其中02专项《28-14nm抛光设备及工艺、配套材料产业化》项目“CMP抛光系统研发与整机系统集成”课题已于2020年6月验收并完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25.66%,占营业收入的14.17%。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20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4项。与清华大学共同拥有107项专利,并以独占方式使用其独有的48项CMP专利。
公司已有先进制程DRAM CMP、3D NAND CMP工艺研究项目、减薄设备项目、关键节点金属CMP机台研制等完成研发投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待相关单位验收。
未来公司将继续投入2.22亿元,推进CMP后清洗关键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项目以及高性能抛光气压控制系统的开发。(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二、CMP设备市场规模提升,华海清科率先突破
2.1 CMP设备:晶圆平坦化关键
CMP(化学机械抛光)是一种表面全局平坦化技术,通过夹持晶圆的抛光头和抛光垫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平坦化硅片表面。
抛光过程中滴入抛光液,与硅片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表面生成较易去除的物质,并通过对抛光头的不同区域施加不同压力来调节区域研磨速率,通过化学腐蚀和机械研磨的交替作用实现晶圆表面的抛光。
CMP概念最早于1965年由Walsh等人提出,起初是用于制造高质量的玻璃表面,如军用望远镜等。摩尔定律推动集成电路在向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也向垂直空间延伸,为了解决多层互连过程中的台阶问题,为光刻提供平台表面控制线宽,CMP技术被引入IC制造中。
1991年,IBM公司首次成功将CMP技术应用到芯片生产当中,制造64Mb DRAM芯片。
按照抛光金属的不同,将CMP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研发期:1965-1988年,用于氧化物,金属钨、铝等;(2)成熟期:1988-2000年,主要应用于金属铜;(3)领域延伸期:2000年-至今,主要用于金属钴、低介电常数材料(low-K介质)等。
按照工艺发展流程来看,0.25μm技术节点开始,CMP成为IC制造平坦化流程中唯一技术;22nm后的FinFET晶体管添加了虚拟栅平坦化工艺,这是实现后续3D结构刻蚀的关键技术。
7nm以下制程时,CMP的应用在最初的氧化硅CMP和钨CMP基础上新增了包含氮化硅CMP、鳍式多晶硅CMP、钨金属栅极CMP等先进CMP技术。
相较于传统方式,CMP能兼顾表面全局和局部平坦化的抛光技术。
传统的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去除速率较低,无法满足先进芯片量产需求。CMP技术综合了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各自的长处,通过化学和机械的组合避免了纯机械抛光过程中表面光洁度差、损伤层厚度大的缺点,也克服了化学抛光过程中的表面平整度和平行度差的问题,同时兼顾了抛光效率。
CMP设备是实现平坦化工艺的关键设备,集机械学、流体力学、材料化学、精细化工、控制软件等多领域先进技术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CMP设备包括抛光、清洗、传送三大模块,其中抛光模块为核心。但随着制程线宽不断缩减和抛光液配方复杂度提升,抛光后更难以清洗,且对CMP清洗后的颗粒物数量要求呈指数级降低,对清洗单元的清洁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升级也刺激着CMP设备的需求。
0.25μm技术节点时,CMP抛光步骤仅8步,而7nm及以下逻辑芯片工艺中,CMP抛光的步骤数可提升至30余步。
存储领域,芯片从2D NAND向3D NAND技术变革,CMP抛光数倍增;且随着3D NAND渗透率的提升以及堆叠层数的增加,CMP设备在整体生产链条中的使用频次将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占比也将逐步提升。
2.2 设备市场景气度持续,CMP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下游需求旺盛,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在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的强劲需求带动下,本轮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周期自2019年延续至今。根据WTST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为5558.9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26.2%。
今年以来,WTST两度上调对2022年市场规模的预测,今年行业或将在分化中成长。WTST最新预测显示,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6464.6亿美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增16.3%。
行业高景气开启新一轮投资周期,晶圆厂扩产持续进行。
根据SEMI统计,2020年初-2024年末,全球将新增或扩产25座8英寸晶圆厂,60座12英寸晶圆厂,预计产能将分别增长18%和48%,其中中国大陆共新增/扩产29座晶圆厂(8英寸14座,12英寸15座)。
从部分大厂的资本开支来看,其在2021年的高增长、高基数基础上,2022年继续加大资本支出,其中Foundry龙头台积电2022年预计资本开支达400-44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46.7%;Intel也启动了其IDM2.0计划,在美国、欧洲等新建多个12英寸晶圆厂。
晶圆厂的扩产带动IC制造设备的投资,SEMI预测2022年晶圆厂的设备支出将达到1090亿美元,较2019年的550亿美元,接近翻倍。
从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全球设备市场规模1026.4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中国大陆市场规模296.2亿美元,占比28.9%,为全球第一大市场。SEMI预计2022年设备市场将继续增长11.4%,达到1143亿美元,其中前道设备(晶圆制造设备)市场预计为988.8亿美元。
晶圆厂扩产叠加技术升级,2021年中国大陆CMP设备市场空间破50亿元。
华海清科招股书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CMP设备市场规模达4.3亿美元,2013-2020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2%。我们测算了2021年、2022年的市场空间:根据Gartner数据,2021年CMP设备占前道设备的3%左右,结合SEMI预测的全球前道设备销售数据,测算全球CMP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26.2亿美元、29.7亿美元。
以2021年中国大陆设备销售额占全球的28.9%占比测算,2021年中国大陆CMP市场规模为7.6亿美元;2022年以此前27.2%的增速预测,2022年中国大陆市场规模约9.7亿美元。
海外公司寡头垄断,国产替代大势所趋。从CMP设备的市场区域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大陆市场份额27%,占据CMP设备的第一大市场,但CMP市场长期被海外公司垄断,亟待国内厂商寻求技术突破。Gartner数据显示,2020年应用材料占全球CMP设备市场的64.1%,荏原制作所占29.1%。
我国CMP设备玩家主要有华海清科和烁科微电子(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设立),烁科微电子以8英寸CMP设备为主,华海清科是国内唯一能量产12英寸CMP设备的国内厂商,其生产的商业化机型已成功进入国内外先进IC制造商的大生产线中,占据国产CMP设备销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随着产品的放量,华海清科在大陆CMP设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从2018年的1.05%上升至2020年的12.64%,以华海清科2021年CMP设备销售6.94亿元计算,其2021年国内市占率提升至13.65%。CMP市场国产化替代空间大,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未来有望加速渗透。
2.3华海清科:CMP国产替代中坚力量,量价齐升业绩提升
2.3.1 CMP产品矩阵丰富,14nm以上基本能实现国产替代
CMP设备产品矩阵丰富,拥有国内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CMP设备产品包括12英寸Universal-300系列及8英寸Universal-200系列,Universal-300为公司推出的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12英寸CMP设备,随后公司在此基础上研发了面向不同市场、适用于不同制程的多款12英寸产品,目前公司主力产品以12英寸300X/300Plus/300Dual为主,在国内已投产的12英寸大生产线上实现批量化应用,2021年6月公司第100台12英寸CMP设备出货,截至21年末累计量产晶圆超过1300万片。
2017年公司推出8英寸CMP设备(Universal-200/200Plus),主要用于晶圆制造、MEMS制造及科研攻关等领域,覆盖更大的市场。
此外,公司的抛光减薄一体机Versatile GP-300已于2021年9月发往客户验证。
关键技术国内领先,CMP设备迭代速度较慢,国内龙头地位不易撼动。
公司在逻辑芯片领域,基本可以满足28nm以上所有制程需求,14nm及以下制程的CMP设备的研发主要是对现有300X/300T设备关键模块及核心技术进行优化,目前公司已有机台在客户端做14nm产线验证。3D NAND制造方面,128层已产业化应用;DRAM制造也已突破至1X/1Ynm,公司产品能适配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晶圆产线的需求。
关键技术方面,公司研制的CMP设备集先进抛光系统、终点检测系统、超洁净清洗系统、精确传送系统等关键功能模块于一体,内部高度集成的关键核心技术数十项。
此外,CMP设备在较长时间内无技术迭代风险,通过对关键模块持续升级优化便可进一步向7nm、5nm、3nm等更先进制程过渡,公司在CMP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公司14nm以上产品基本可实现国产替代。
从同行对比来看,公司与目前全球主流的高端CMP设备一样,采用7分区抛光头和12英寸CMP设备;制程方面有所差距,应用材料和日本荏原能实现最先进的5nm工艺,公司14nm产品尚未量产。
CMP产品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设备在抛光、清洗、工艺智能控制等核心模块/技术的表现,因此,公司产品在现有的14nm以上工艺应用中与龙头公司不存在技术差距,具备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国际主流的性能表现,但在14nm以下,公司仍有技术提升空间。
相较于国外厂商,公司产品具备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且在国内上线安装以及后续耗材的更换上也有地缘优势,成为我国CMP领域国产替代的中坚力量。
2.3.2深度绑定国内大客户,公司产品量价齐升
客户关系稳定,12英寸高端机型热销。
2019-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分别为94.96%/85.71%/92.99%,客户集中度较高。且公司近3年的前三大客户均为长江存储、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位居国内存储第一,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分居国内晶圆代工厂第一、二名。
这些公司均有明确的扩产计划,公司有望获得重复订单从中受益。
从大客户采购情况来看,主要以采购12英寸设备为主,300Plus、300Dual、300X为公司热销机型,2021年长江存储产能爬坡,采购了22台Universal-300X高端机型。
公司国内产线中标比例持续提升,国产化替代进程良好。
从长江存储、华虹无锡、上海华力一二期、上海积塔公示的招标情况来看,2019-2021年几家合计招标CMP设备38/82/61台,华海清科期间分别中标8/23/27台,中标比例从2019年的21.05%提升至2021年的44.26%;凭借成本+技术优势,公司逐渐成为国内厂商扩产采购12英寸CMP设备的重点考虑对象。
CMP设备产销量持续提升,存在较多已发货待确认的收入。
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完成销售71(68+3)台,基本为12英寸CMP设备。2019-2021年每年分别发货13/33/83台,其中各年完成验收、确认收入分别为12/19/36台。截至年底,公司累计存在69台设备尚待确认收入的设备,除了部分Demo机型工艺难度大,验证周期较长外,2021年待验收的62台机型绝大多数将在2022年转化为销售收入,本年度业绩确定性较高。
规模化优势凸显,公司产品盈利性明显提升。
公司产品向高端化突破,加上大客户不断拓展,公司产品单机价值量持续提升,2017年公司300系列产品均价为1330.0万元/台,到2021年产品价格攀升至1949.1万元/台;2021年200系列产品ASP为1155.0万元/台。
随着公司产品的放量,对上游议价能力也明显增强,诸多核心原材料,如机械标准件、机械加工件、液路元件的采购价格较2017年明显下降,带动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2019年-2021年公司CMP设备的毛利率分别为30.2%/36.8%/42.8%。
三、横向拓展迎第二利润增长点,募投项目扩充产能
3.1 再生晶圆:业务高度协同,积极扩产迎国内市场增长
硅晶圆片可以分为晶圆正片(Prime Wafer)及测试硅片(Test Wafer),正片主要包括抛光片、外延片等,可直接用于IC制造。晶圆厂加工过程中,需要利用成本较低的监控测试硅片对半导体设备进行热机、监测或者适当的填充,测试硅片包括控片(Monitor Wafer)和挡片(Dummy Wafer)。
CMP工艺是晶圆再生工艺的核心,与公司业务高度协同。
晶圆再生业务是对IC制造过程中使用过的控挡片回收,将其工艺薄膜、金属颗粒残留等杂质去除,使其达到再次使用的标准。晶圆再生工艺流程包括去膜、粗抛、精抛、清洗、检测等工序,其中精抛为最关键一环,主要通过CMP设备完成,CMP设备是晶圆再生工艺产线中投资最大的工艺制程设备。公司外延式拓展,利用自身在CMP工艺的长期技术优势,并自供相关设备,在为客户提供持续服务的同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晶圆产能提升+硅片价格上涨,推动晶圆再生市场规模增加。
控挡片的用量与晶圆产能增长趋势一致,且随着芯片制程工艺的提高,再生晶圆需求提升。
根据SEMI数据,2021年全球8英寸、12英寸晶圆正片需求分别达到650万片/月、680万片/月,按照需求比例折算,2021年全球再生晶圆市场需求有望超过200万片/月。RST预测2024年市场需求较2021年有望翻倍。
从市场规模来看,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晶圆再生市场规模为5.3亿美元,近年来半导体硅片价格明显上行,叠加大幅扩产,2026年晶圆再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4亿美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
日本和台湾基本占据全球市场,国内参与玩家较少。
从竞争格局来看,行业龙头公司为日本RS Technologies,此外日本Hamada Heavy、Mimasu公司以及中国台湾的中砂、辛耘、升阳等公司在全球晶圆再生市场中占据较大产能。根据RST公告,2021年RST的12英寸再生晶圆产能为46万片/月,公司市场份额为33%。以产能计算的日本3家公司合计市占率达到60%左右,台湾3家公司市占率在10%左右。2020年之前,中国大陆在晶圆再生专业代工领域几近空白。
国内市场需求放量,华海清科积极扩产。
晶圆再生业务本质是晶圆厂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的一项服务,价格敏感性较高,为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与减少运输时间、成本等,会优先选择本地服务,地域属性较强。
SEMI预计,若我国大陆在建的12英寸晶圆厂全部达产,届时大陆产能将超过239万片/月,以再生晶圆数量占晶圆总产量30%和良品率90%的行业特征测算,国内12英寸再生晶圆市场空间将达到65万片/月。当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再生晶圆主要厂家仅华海清科、至纯科技、协鑫集成(项目资金用途有所变更)。
公司晶圆再生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截至2022年2月,累计出货超过10万片。公司本次募集资金计划投入3.58亿元扩产10万片12英寸再生晶圆月产能,我们以保守25美元/片的价格测算,预期项目全部达产后,有望为公司每年最多带来2亿元的年收益。
3.2 关键耗材销售和维保业务:单台价值量提升,收入规模扩大
CMP设备使用耗材量大,核心部件有定期维保更新的需求。基于CMP工艺的特点,设备正常运行中,会产生自损耗,除了需要使用抛光液、抛光垫等外部耗材外,还需要对设备内部因长时间运行而造成磨损的抛光头、保持环、气膜、清洗刷、钻石碟等关键耗材进行定期维保更新。
公司主要针对已销售的CMP设备,向客户销售关键耗材,如:保持环、探测器、气膜、7分区抛光头等;而维保服务主要包括向客户提供7分区抛光头维保等。通常来说气膜和保持环需要由CMP设备原厂进行更换,保证精细度或者与原设备尺寸的完全匹配。而耗材中7分区抛光头的技术壁垒较高,一般不可被其他厂商替代,仅由原厂提供耗材或维保服务。公司能在设备销售之外获取更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和额外收入。
市场服务是半导体设备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公司增厚利润的重要方式。
与半导体设备龙头公司应用材料相比,其2021年全球应用服务业务总收入50.13亿美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1.74%。公司2021年配套材料及技术服务总收入1.11亿元,合计占比不到14%。CMP设备作为晶圆前端制造中耗材最多的设备之一,公司该项业务收入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从毛利率情况来看,耗材销售的保持环、气膜相对价值量较低,毛利率在30%-40%左右;2020年公司开始向客户提供7分区抛光头维保服务,毛利率较高,公司技术服务的毛利率提升至60%以上,有效增厚了公司利润。
关键耗材销售和维保业务与公司CMP设备的保有量高度相关,且收入具体一定的滞后性。
我们测算单台设备所需耗材的价值量大概在43万元/年左右,单台配套服务价值量2019、2020、2021年分别为58/70/114万元,明显提升,主要系2020年配有7分区抛光头的300X产品开始出货,其维保业务价值量较大,我们测算2021年单台300X产品的维保收入约200万元/年。
未来,随着公司销售CMP设备数量增加以及相关产线的陆续投产并持续运行,公司关键耗材销售和维保业务规模将随之扩大,且该业务收入的可持续性较强。
3.3 募投产能再扩充,高研发项目夯实技术能力
本次IPO共计划募集资金15.1亿元,有序投资以下三个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高端半导体装备(化学机械抛光机)产业化项目:公司计划投资5.4亿元在天津建设年产100台化学机械抛光机(包括减薄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市场扩张需求,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地位。项目已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周期15个月,当前项目已完工并开始生产。
(2)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计划投资3.12亿元开展系列课题研究,主要面向14nm及以下制程工艺的先进CMP设备、减薄多项关键技术及系统,夯实公司技术能力。
(3)晶圆再生项目:计划投资3.58亿元,新增46套生产设备及仪器,形成10万片/月12英寸再生晶圆的生产能力。该项目中设备仪器购置费约2.88亿元,占比80.44%,项目建设周期15个月,目前正在有序建设中。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4.1盈利预测
(1)CMP设备业务:根据前述销售过程分析,考虑demo机台验收周期约12-18个月,非demo机台验收3-6个月,公司目前已发出未验收机台共69台,在手未发货订单共70台,未来几年公司CMP设备收入确定性高。我们拆解了公司几大客户的新建/在建的产线及未来产能增量,预计公司2022-2024年公司CMP设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7.4%/45.7%/24.6%;CMP设备向高端化发展,毛利率逐步提升,预计未来3年毛利率分别为44%/44.5%/45%。
(2)耗材及维保业务:公司设备累计保有量提升,且配备7分区抛光头的CMP设备出货占比逐步提升,预计公司该项业务营业收入维持较快增速,2022-2024年同比增长110.2%/84.3%/55.7%,未来将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4.1%/16.9%/20.2%。业务毛利率在2021年基础上稳中略升,分别为56.9%/57.4%/57.5%。
(3)晶圆再生业务:参照同行公司产能爬坡的节奏,按单片25美元价格计算,预计2022-2024年晶圆再生业务将分别为公司贡献0.56亿元,参考行业龙头RS Technologies公司2021年业务毛利率36.8%,考虑到公司CMP一体化降本优势,保守预计公司晶圆再生业务毛利率能稳定在36%左右。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16.59亿元,同比增长106.2%/53.5%/30.3%,合计毛利率分别为45.5%/46.3%/47.1%。
4.2 估值比较
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前期研发投入大,我们分别采用PS、PE的方法对公司进行估值。
PS方面,选取国内半导体设备前道厂商各细分领域龙头:中微公司、芯源微、拓荆科技、盛美上海,2022-2024年可比公司PS均值分别为15.89倍,根据我们的收入测算,以公司7月8日收盘价,对应PS分别为17.55倍,略高于行业均值;PE方面,剔除了盈利规模较小的拓荆科技,加入了半导体前道设备平台型公司北方华创。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83.87,PE低于行业均值。
4.3报告总结
公司作为国内唯一能量产12英寸CMP设备的龙头企业,未来有望实现从1->N的快速放量,充分受益于晶圆厂扩产和国产替代逻辑。
我们看好公司主要业务CMP设备出货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晶圆再生、耗材及配套服务等业务的协同效应。
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59亿元,同比增长106.2%/53.5%/30.3%;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亿元,同比增长75.11%/55.76%/33.26%,对应7月8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83.87。
4.4 风险提示
(1)晶圆厂资本开支下行风险:由于消费电子市场的疲软,半导体行业全面高景气的行情恐难以持续,未来将进入分化上行的结构性行情。CMP设备销售量与下游晶圆厂扩产情况紧密相关,若部分晶圆厂开始缩减资本开支,放缓建设进度,可能会影响公司产品出货,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2)验证或研发不及预期,产品竞争力下降风险:公司目前28nm及以上产品基本能实现国产替代,且能量产12英寸CMP设备。但公司14nm产品仍在验证中,14nm以下技术在研。国内竞争对手12英寸产品已在验证,且能覆盖14nm,若公司客户验证失败或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可能会被同行挤占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
(3)横向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公司新切入的晶圆再生业务目前仍在建设期,处于扩产能、拓客户的发展初期,公司服务能力、盈利性等仍需观察。而耗材和技术服务业务高度依赖于公司CMP设备出货情况。
(4)疫情反复的风险:疫情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可能影响晶圆厂的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冲击物流,影响上游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以及公司设备的发货,影响设备的交期。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