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hone诞生开始,苹果公司就开始对于SIM卡的改造,并一直延续至今。
2010年,苹果在iPhone 4机型上,首次应用了Micro SIM卡,将SIM卡的面积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缩小。2011年,苹果公司再次提出「Nano SIM卡」标准,并在iPhone 5上得到应用,SIM卡的尺寸进一步压缩到原卡的二分之一。
2022年,随着iPhone 14系列的发布,苹果宣布将在美国本土推出的iPhone 14 中,取消实体卡槽,取而代之的是eSIM卡(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这也是苹果首次发布仅支持eSIM的iPhone。苹果称,iPhone 14提供的eSIM服务最多可支持8个运营商,同时使用两个电话号码。
这意味着,与SIM卡死磕12年的苹果,将彻底改变手机通讯硬件的基本形态。而另一方面,与苹果保持亦步亦趋的国产手机厂商,在eSIM卡的应用上,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处境。
eSIM技术,强在何处
SIM,全名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因为它一直以卡片形式存在,所以一般被称为SIM卡。一张小小的SIM卡,除了搭载CPU之外,还有程序存储器ROM、工作存储器RAM、数据存储器EEPROM,以及串行通信单元。一个SIM卡,基本上就是一个微型计算机。
上世纪90年代,2G通信标准GSM在欧洲诞生,并在全球迅速普及。
1991年,德国捷德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SIM卡,随后卖了300张给芬兰运营商Radiolinja。此后30余年,SIM卡尺寸不断缩小,从最初的银行卡一般大小,变成了如今只有不到小拇指盖的尺寸。
2016年,GSM协会发布了智能手机eSIM规范,标志着eSIM卡正式诞生。eSIM全称为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
eSIM卡的概念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这一做法将允许用户更加灵活的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无需解锁设备、购买新设备的前提下随时更换运营商,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设备快速接入到当地网络。
与eSIM卡相比,传统SIM卡在使用中,用户需要换卡、剪卡,实体卡片也占用了寸土寸金的手机物理空间。相比之下,eSIM的体积仅为传统SIM卡的10%,大大节约了手机的占用空间。
更为关键的是,eSIM卡让手机用户不用再去营业厅,办理繁琐的各项手续,而是自由地线上激活。按照苹果的通讯协议,一部手机还能同时支持8个运营商,这就意味着有出境需求的用户不需要来回换卡。
当然,直接嵌入手机主机结构的eSIM卡,也让进一步降低了智能手机的开孔率,手机防水等级和安全性也会因此大幅提升。
国产厂商,难以跟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搭载eSIM卡的美版 iPhone 14系列推出,中国四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同时表示,不支持手机eSIM业务,消费者需考虑清楚购买。
在国内,国产手机厂商也在此前推出过eSIM功能,但也都进程不佳。
2015年,据《IT时报》报道,华为于当年6月在P8、Mate 7、荣耀6 Plus等设备中提供了类似于eSIM的“天际通”国际漫游服务。但此项服务受到了运营商等层面的压力,华为对此升级没有大规模宣传。2015年8月,小米也曾在移动操作系统MIUI7中提供了类似“小米漫游”的功能,后来此服务却不了了之。
对于eSIM业务,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大多只停留着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上。
比如,2018年起,中国联通在6个省份、7个城市中先后开展了eSIM“可穿戴独立号”及“一号双业务”试点。同年,中国电信也在7个城市中开展了相同业务,并可支持4款智能穿戴设备。2020年,中国联通与30余家企业,50余款消费互联网智能终端完成了eSIM技术对接,涉及种类包括可穿戴、平板、PC及智能音箱等。
据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分析师的说法,目前亚洲一般都是双卡,即一张SIM,一张eSIM,国内eSIM没有普及,不是技术原因,而是运营商的意愿。苹果推eSIM是希望用户到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买当地的套餐,直接切换,这样运营商的漫游收费就降低了。
华西证券在研报中也表示,eSIM手机端核心挑战是运营商互联互通。eSIM通过“空中写卡”实现远程配置,可以批量开通、灵活变更签约和变更运营商。不过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转网门槛降低,对用户控制力降低。尤其目前作为偏存量消费级市场,手机侧的eSIM政策推进相较于物联网应用,仍需政策与产业多方协同推进。
不过,对于国内用户而言,eSIM功能虽然前期进展不顺,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不可能实现。
9月15日,有网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留言询问,最近eSIM卡的使用引起了更大的讨论,请问我国是否有eSIM手机卡的推广计划?
对此,工信部回应称:“我部高度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在确保用户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目前,我部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
华西证券称,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的核心是引入远程SIM配置(RSP)平台。同时,过去运营商掌控着SIM卡的定制和发行,但现在一些终端客户可以简化与运营商对接的流程,甚至直接找到芯片厂商。
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来看,上游主要是CA认证机构、eSIM芯片厂商和终端芯片厂商,中游包括eSIM平台供应商、电信运营商、eSIM终端和模组厂商,而下游主要是企业用户和消费者。随着产业链协同合作以及相关政策主体带头研究,eSIM终端应用有望持续推动,未来有望完成从物联网设备到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的突破。
据Counterpoint 预测,到2025年,eSIM设备的全年出货量将达到60亿的规模。其中,手机端eSIM出货设备占到45%,其余eSIM渗透率较高和增长较快的移动蜂窝设备则包含PC、路由器、手表、汽车、平板电脑等消费类和物联网设备。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