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虽然看似涉嫌众多罪名,但却面临取证困难、适用法律模糊等问题,尤其是PUA组织更难被追究法律责任
文本刊记者 赵丽
经过近两年的诉讼,杨俊(化名)等4名前PUA公司学员,终于收到法院下发的一审判决书。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法院一审判决“浪迹情感”培训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判决双方合同无效,要求其所属公司将学费返还前学员。不过,“浪迹情感”所属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将会上诉。
一个月后,出现了全国首例查处发布违规违法PUA信息的行政案件。今年5月,江苏网警查处了一起搭建网站兜售非法PUA教程,传播涉及实施诈骗、淫秽色情等违法信息的案件。
一时间,PUA组织的利弊之争,再度掀起舆论千层浪。不良PUA长期扎根网络,部分青年在接触了解后沉迷于所谓“情感操控术”,婚恋观、价值观遭到侵蚀,甚至导致受害者精神崩溃、自残自杀。《半月谈》则直指不良PUA为“新型精神鸦片”。
前学员揭开“披着羊皮的狼”
PUA即Pick-up Artist,是一种“搭讪艺术学”。但对于其教授的“恋爱技巧”,有网友质疑,这实质上是通过一系列包装和话术演绎,给目标对象洗脑,并逐步演化成骗色、骗财、诱奸等,达到情感操控目的。
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介绍,在江苏网警查处的该起非法兜售PUA教程案件中,违法行为人徐某开设“极恶联盟”网站,售卖共计2000G网盘容量的PUA教程,内容以“自杀鼓励”“宠物养成”“疯狂榨取”为卖点,将女性直接称之为“猎物”“宠物”。
“除网站兜售外,徐某还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故意向购买者传授实施包括骗取女性钱财、故意伤害女性身体、诱导女性自杀等所谓经验、技能。”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管理科科长宋励说。
在调查走访中,记者联系到了某情感创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张元(化名)。作为曾经的PUA课程学员,也在“浪迹情感”有过工作经历的张元向记者介绍说:“网上还有一种‘五步法’,属于PUA的一个分支课程,其更像是邪术。”按照张元的介绍,此类情感课程目录主要分为8个部分:1、吸引力原理:男女之间怎么吸引,从生理角度的剖析;2、框架推拉:忽冷忽热,进退理论;3、窗口识别:察言观色;4、搭讪技巧;5、聊天技巧;6、约会技巧;7、拍照修图;8、长期关系维护。
近年来,不良PUA组织扎根于网络并呈蔓延趋势。2018年,民间互助组织“小红帽”开展了PUA认知情况的全国性调研,收到了将近600份由PUA接触者和学习者填写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了解PUA不到一年时间的受访对象占36.78%。
去年,名为“享妞军团”的PUA组织也被曝光。与“极恶联盟”网站一样,该组织兜售“五步陷阱情感操控术”,课程内容包括“疯狂榨取”“专属烙印纹身鼓励”“宠物养成术”等。
在上述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法院一审判决的“浪迹情感”培训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案件中,“浪迹情感”所属公司的代理人在庭审过程中一再强调,培训的内容为如何与女性聊天、搭讪、穿衣搭配等内容,并未违反公序良俗。但一审判决书显示,被告未就此提供相关证据。
据此次起诉“浪迹情感”的前学员介绍,在参加浪迹情感组织的所谓“培训”后发现,“浪迹情感”并没有教育资质,且“浪迹情感”开展的实际培训,与其在微信上所承诺的“培训计划”完全不符,“浪迹情感”组织的“培训计划”实为“撩妹计划”,内容几乎全部为如何“把控”异性的感情。这种培训不仅与他的初衷相违背,也违反公序良俗,违背基本的伦理道德,他完全不能接受。
2017年10月,多名前学员一起将“浪迹情感”诉至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浪迹方面态度回避,我们一直在搜集证据,跑了很多部门,经过两次庭审,直到最近才打完。”据杨俊等人的代理律师高勋介绍,“浪迹情感”当时为培训学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虽然几名当事人事后被踢出群,但他们之前掌握的聊天记录成为了主要证据。“里边包含公司工作人员利用心理学知识控制异性、促使与异性发生性关系的教程,此外也包含一些涉黄的图片和视频。”高勋律师称,据其了解,法院也依法调取了一些相关证据。
一审判决书显示,被告在庭审中陈述“导师培训计划”共开设5期,每期培训时间为7天,每期授课内容一致、导师一致。授课方式为现场授课及微信群发送相关教程。
该判决书称,法院调查了解了杨俊诉“浪迹情感”合同纠纷案,并结合被告“五期培训均为一致”的陈述,认定其培训内容违反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判决合同无效,要求“浪迹情感”所属公司返还4名学员每人学费29800元。
不良PUA至少涉及“七宗罪”
6月3日,胜诉的前PUA学员把胜诉的消息发到前学员维权微信群里,他@了所有人:“现在我们打过一次,你们直接去就简单多了。”这个群在2017年,由公益组织“小红帽”建立,近40名成员,大多与杨俊有类似的遭遇。
据业内人士介绍说,PUA于2005年进入国内,最早只是在一些bbs论坛圈子交流、灌水。2008年,泡学网成立,“外界几乎都以泡学网成立这一年作为PUA元年。根据泡学网的数据显示,目前注册会员数超过180万。但其实不止这个数。现在PUA三大巨头分别是:泡学网、浪迹教育、坏男孩(现为小鹿情感)。
查阅相关资料,记者注意到,2008 年起,一系列围绕着PUA 文化的网站得以在中国获得推广。其中,泡学网、爱约会、超级约会学、豆瓣搭讪学小组等网站或社区的建设,逐渐构成了中国的PUA 网络社区氛围。
随后,PUA逐渐在国内发展:
2010 年,泡学网注册人数超过二十万,被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也在这一年,中国首个PUA 行业联盟组织PUACN 举办了中国第一届PUA大型线下论坛——“2010 中国魅力男性高峰论坛”,首次建立中国的PUA 文化交流平台;2011 年,中国的PUA Space团队和来自欧美的杂耍人Charisma Arts团队在北京开展了首次中外PUA 文化的交流讲座。
此前,“小红帽”创始人孔唯唯在接受《检察日报》采访时曾介绍,PUA暴露出的黑暗面仅是冰山一角,从她手上掌握的材料来看,不良PUA至少涉及“七宗罪”:将情侣间的不雅小视频上传至网络,涉嫌涉黄犯罪;未经许可上传女性的照片、职业、家庭等个人信息用于炫耀,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将女性的生活照片、视频等以盈利为目的写成“教程”售卖获利,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部分PUA导师因职业性质,属于传染病发病高风险人群,有些明知自己患有传染性疾病还隐瞒病史,积极发展多名性伴侣,故意将疾病传染给更多人,侵害他人健康权;不良PUA行业研发大量行话、术语甚至兜售迷药,使女性在不知道、不能够或者不敢反抗的情况下被诱使或强行发生性关系,涉嫌性侵、强奸;PUA主打的“榨取技术、逆向合理化、夸大错误、推拉”等技巧,对同居伴侣进行身体、精神、性及经济方面的侵害,与反家暴法精神相违背;一些PUA课程大肆传播“多重后宫关系”“把女人当狗训练”“鼓励引诱吸毒卖淫嫖娼”等严重违背公俗良序言论,搅乱社会秩序,且打着心理咨询师的名号却不提供相关服务。
孔唯唯曾接触过这样的案例,有PUA学员学习走入极端,因非法入侵女方居住地,最终被法院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判处拘役六个月。在孔唯唯的调查数据中还显示,学习PUA的人中15岁至24岁青少年比例达56%,65%的PUA接触者拥有本科学历,16%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这批学习者将来正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婚恋价值观不应该被现在生态恶劣的PUA行业污染。”
不过,6月5日,“浪迹情感”所属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欣告诉《新京报》记者,培训过程中建立的微信群有管理员24小时监督,一旦有人发布不雅内容均会被清理出群,因此不存在所谓的“淫秽色情内容”。
对于起诉的前学员提及的以“和多少女性发生关系”为课程考核标准一说,刘欣也予以否认,并称公司所教授的内容为“健康、正能量的情感教育,让男生为喜欢的女孩做出改变”。刘欣说,市面上的PUA鱼龙混杂,其中包含不少侮辱、贬低女性的内容,但“浪迹情感”的培训内容一向积极、健康。
6月5日,“浪迹情感”所属公司官方账号发表声明称,“在早期,我们或许在内容与宣传上还有所纰漏,但经过这两年的调整,我们的两性情感教学上已经做到了规范透明。我们坚决抵制一切以‘发生两性关系’为结果的虚假两性社交行为”。
完善惩处举措
江苏网警对发布违规违法PUA信息的惩罚是拘留五天、罚款5万元。在受访人员看来,这样的违法后果和其社会危害性并不成正比,PUA虽然看似涉嫌众多罪名,但却面临取证困难、适用法律模糊等问题,尤其是PUA组织更难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负责,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
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或者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关闭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
对于兜售与传播违规违法信息的行为,《半月谈》的最新报道则显示,公安部门目前的处理措施只能是关停网站、删除相关信息,此类行为到底属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目前仍有争议。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传播这类教程的人大多善于打擦边球,因此需要法律进一步明确这类行为是否触及法律、触及哪项法律。
对此,也有法律人士表示,类似PUA课程等传播行为并没有特定的教唆对象,且传播方式隐晦,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类行为属于犯罪,目前刑法还无法追究其责任,建议若其危害继续放大,应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等途径,将其纳入法律打击范围。
在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启明看来,要对PUA教程和教学内容进行界定,“如果涉及玩弄女性和欺骗感情是道德领域的问题。如果涉及到控制他人感情后,虚构事实,教他人犯罪、诈骗等,是可以被定性为教唆他人犯罪案”。
“如果在恋爱关系中,通过伪造身份等手段,进行诈骗,根据具体情况,定性为诈骗罪。至于强奸,如果是实施暴力行为手段,强迫发生性关系,那可以归为强奸;但如果是双方自愿,可能更多属于感情欺骗,法律上对感情欺骗并没有规定。”张启明向记者介绍说,如果通过控制感情,以感情为基础,引诱欺骗去教唆他人自杀,或者相约自杀,可能涉及到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但,女性自愿对身体进行轻微伤害,法律难以界定,这是个人行为;如果学员教唆女性自残身体造成较严重伤害,涉嫌故意伤害罪。”张启明说。
据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目前更多的不良PUA受害者不敢站出来,一是害怕自己隐私泄露,二是一旦案例公开,等待她们的或许是网络的暴力攻击,甚至是个人信息被再度曝光。
在张启明看来,从法律的角度,很难去介入,“对于受害人来说,如果威胁人是不良PUA教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那么可以报案处理或者起诉。但如果是网络上其他人的网络暴力,则比较难以进行管理”。
从刑法角度来说,张启明认为,目前不良PUA治理难的关键还在于界定属性问题,比如出于情感欺骗而去实施的一些行为,法律难以界定。有时候不良PUA导致的问题处于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之间的游离状态。所以,要想有效根治,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逐步压缩PUA的生存空间,直到彻底清除。
对此,不少受访者呼吁,希望对于社会上利用PUA模式进行犯罪的行为,要尽快厘清模糊边界,并提出明确的法律判决依据,给予严厉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