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救赎之下】《海边的曼切斯特》:三个阶段解读男主走出痛苦的历程及现实启发

你还有一整个人生,在前面等你,人生自有苦乐酸甜,但毕竟甜多过苦。@燕过无际

《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是由肯尼斯·罗纳根导演,米歇尔·威廉姆斯、卡西·阿弗莱、克凯尔·钱德勒等主演的电影。影片于2016年11月18日上映。影片讲述了李·钱德勒的哥哥因病去世,而他作为监护人不得不照顾失去父亲的侄子的故事。

这篇豆瓣评分8.6的影片,获得2016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2017年2月27日,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海边的曼彻斯特》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影片主演卡西·阿弗莱克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李·钱德勒(卡西·阿弗莱克 饰)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波士顿无休无止的做着各种杂活。但这似乎只是他为了 逃避过去、隐藏悲痛所找的借口,甚至当收到挚爱的哥哥乔(凯尔·钱德勒 饰)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的消息时,他严肃阴沉的脸上也没有增加更多的悲伤。

在他回到摒弃多年的家乡曼切斯特后,发现自己被指名为侄子帕特里克(卢卡斯·赫奇斯饰)的监护人。影片的主线也在这两个角色中展开,李不愿搬回这个有着太多回忆的家乡,而侄子帕特里克则不愿抛弃他的生活与朋友,跟李远走他乡。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关于生活与痛苦的电影,这两者并不矛盾,也并不冲突,在大多数时候,他们是共存的。片中角色或多或少都曾经挣扎于痛苦的泥潭之中,他们有的深陷,有的逃离,但一样的是,都带着一身泥泞,继续前行。

那么我今天就来分析下,李是因为什么而放弃了自己陷入悲伤,自毁之路走向堕落,最后又如何重新回到原点,带着泥泞,继续前行。在我看来,男主李从放弃自己到最终带着泥泞前行的因素可以从三个阶段去分析。第四部分,我会结合这部电影,结合李的经历,谈谈我对整个故事的思考与启示。

01、鲁莽和自私的性格埋下伏笔,随性自由的生活在家人的过分包容之下终究也会在亲人的离世终结,过失显然不是偶然

在哥哥乔伊去世之前,李一直是个大龄男孩。即便是儿女绕膝之时,他也没有扮演好父亲的角色。那时李的生活就像曼切斯特的海一样平静,他热衷于出海钓鱼,在船上喝够一整天再醉醺醺地回家。妻子兰迪重感冒也不能动摇他的行程,幸好有岳父母来照看。当出海归来的李得知岳父母刚好离开时,他的反应就像家里的保姆突然辞职了。

对于孩子,他的的确确是发自心底的爱,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挨个拥抱亲吻他们,甚至还不顾妻子兰迪的阻挠把婴儿高高举起。从兰迪的反应可以看出,一旦婴儿哭闹,将会由她来收拾。

结婚后的李尽管有三个孩子,但是随性自我的生活还是和婚前一样,拥抱蓝天,畅游大海;孩子只是在回家刚开始之时拥抱一下,待到孩子哭闹,显得手无足措,扔回妻子;这样的人是可以说来在对于孩子和妻子来说是自私的,没有融入角色的。

哥哥乔伊心脏病住院,医生解释病情时他一言不发,直到乔伊为了缓解气氛,抓住医生的口误问了一个题外话:“那什么是好疾病呢?”医生回答:(一语双关的)“皮疹”。

李这时候接腔了:“这个段子不错。”激怒嫂子艾丽斯愤然离开,父亲和哥哥都要去挽留,避免在这个非常时刻再添家庭矛盾,李却不嫌事儿大地撂狠话:“去她的!” 李表达不满时根本不考虑父兄的感受。

妻子、儿女、父兄给予李的爱太多,这份爱将他的鲁莽和自私包裹起来,以至于他的小打小闹甚至恣意妄为总是被原谅,而孩子的死亡、父兄相继离世彻底终结了所有包容。

凛冬之夜,酒肉朋友聚会、酒精、可卡因、妻子重感冒、壁炉……如此叠加,将李的粗心和自私放大成一个万劫不复的错误,三个年幼的孩子葬身火海,消防员只救出了已昏厥的兰迪,火灾那晚她从天黑哭到天明,被推入救护车时仍在呜咽,这样的悲剧其实都已经暗含在李的性格之中。如果说李稍微仔细和无私一点,这样的错误还会发生吗?

02、亲人离世后痛苦纷至沓来,从而也开始走上自毁之路并通向堕落,和侄子爱与被爱才慢慢走上救赎之路

失去三个孩子的李认定自己是罪人,于是选择远走他乡,自我放逐。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里,他同样拒人于千里之外,避免任何社交。

工作之余李在酒吧独自喝酒,恍惚之间陷入被害妄想,对无意中与他视线相接的陌生人升腾起敌意,大打出手。这便是火灾后到哥哥去世前李生活的全部,影片匆匆带过,仿佛他不在曼切斯特的日子里,所有生活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失去了色彩。

哥哥猝然离世令他返回故乡曼切斯特,驱车路上一组街景镜头,用李的视点呈现出曼切斯特绵延的海岸线、拖网渔船、熟悉的道路、社区、教堂和法院,他最美好的和最惨烈的记忆散布在这座小城的各个角落,冷不防地出现在眼前,清晰地刺痛他的心绪。

在医院里,李提起要通知家人,是哥哥的生前好友乔治告诉他,他的叔叔婶婶已搬离原住址一段时间。李提起前妻,脱口而出的却是“我的老婆”,经他人纠正改口为“前妻”。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停留在过去的记忆里,连语言系统都未曾更新,在医院也许是他第一次说出“前妻”这个词。

哥哥乔伊去世,侄子帕特里克成为李这世上唯一的至亲。以前乔伊住院,都由李来接管侄子的生活。但用李的话来说,他只是个“后备方案”,从来不用真正为这个孩子的生活负责。但这一次,乔伊把儿子的监护权完全托付给李。在律师所念遗嘱的段落,不断切入李回忆火灾的镜头,与现实类比、交叠。

乔伊在遗嘱里有极为周全的安排,包含了李搬回曼切斯特的搬家费、李找到新工作前的生活费等等,用意明显——让李回到曼切斯特。这既是为更好地照顾侄子而安排,也是为了用侄子去拴住李,让他勇敢的直面过去,不要再一味逃离。但李却执意在处理完后事立刻带着侄子搬离曼切斯特,他毋庸置疑的态度,遭到了侄子的激烈反叛。

侄子在父亲过世后似乎云淡风轻,他还是那个精力过剩的人气少年,继续呼朋引伴、参加乐队排练、经营两段恋情,如果教练同意,他还要保持冰球训练。但也是与教练的对话中,帕特里克道出了他“反常”的缘由:“说实话我需要找点事情分散注意力。”

李对此全然不觉,在与艾丽斯的电话中他说:“我觉得他还好,他有很多朋友……”葬礼结束后,帕特里克询问李能否让其中一个女朋友来家里过夜,李断然拒绝,理由是李不喜欢那个女孩。那个夜晚,无所事事的帕特里克打开冰箱找吃的,却对着掉落的冷冻鸡肉崩溃大哭。

之后穿插了两段闪回,是李的回忆,火灾之后,陪着他、守着他的除了乔伊,还有帕特里克,他们一起给了他家人的温暖。

翌日,李跟帕特里克商量重新规划未来,虽然以帕特里克逆反告终,但李终于学会为他人着想。李载帕特里克去他生母艾丽斯家吃饭、设法找钱维修乔伊的船、帮帕特里克打掩护制造他和女朋友独处的机会……

对于李而言,所有人情世故已随着多年的自我隔离变得生疏,照顾帕特里克成了他的“演练场”,他笨拙而生硬地练习着,一颗冰封已久的心有了人情味的复苏。沿着这个趋势,电影可以向一个美好的结局发展。但是直到李偶遇前妻,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心里防线又即将倒塌。

03、再次见到前妻,刚有人情味的李回忆起以前种种,这种悲伤惩罚又回到原点,但是学会妥善安排侄儿,惨淡人生也有了光亮和焦点

在相遇的那一刻,李还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讲一点场面话,夸兰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帅气。但是兰迪话锋一转,哽咽聊起过往,李开始回温的状态瞬间跌回冰点,他再也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李坐在酒吧前独自喝酒,起身时撞到一个正好路过的陌生人,接受了对方的道歉,李却又出其不意地打了对方一拳,瞬间被一群人围殴。在谁都认识谁的的曼切斯特小城里,“谁动我兄弟就等于动我”是人情网络的基本法则。

幸好乔治在场,替李解了围。在乔治家,李醒来第一句话是问帕特里克在哪里。可是在酒吧买醉时,他只沉溺在悲痛的回忆里,现实如此可憎,他恨不得自己被乱拳打死,全然忘记了自己作为监护人的承诺。

最后,李在家做饭时打瞌睡,差点引发火灾,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意识到过去是无法战胜的梦魇,认清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帕特里克的事实。如他所言:“我走不出来.”

结局是趋于圆满的,编剧安排了一个巧合,乔治家的孩子正好到了独立生活的年龄,空出房间可以接纳帕特里克。乔治对帕特里克视如己出,李终究还是搬离了曼切斯特。

之所以说“结局趋于圆满”,是因为李走出了进退维谷的困境,既能妥善安顿帕特里克,也暂时获得喘息,不必强求自己搬回曼切斯特。更重要的是,李没有回到苟活、颓废的状态,他找了一份待遇稍好的新工作,也在找一个更像“家”的住所,随时等待帕特里克来访。而从前,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只有孤独。

影片结尾停留在李和帕特里克出海钓鱼的背影上,一切仿若如故,却已沧海桑田。

李的过失固然难以宽恕,回忆已是对他最严厉的惩罚。自毁的人生不能令他获得半分救赎,反而被悔恨与负罪吞噬得更深。帕特里克既是李照顾的对象,也是无形中拯救了李的人,让他惨淡混沌的人生有了一星光亮和焦点,帮他把未尽的责任、未酬的夙愿完成。

影片主题沉重,却有暖意弥漫。快意和痛苦交织,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一部好电影,就是把众人皆知却难以名状的情感表达出来。那些深埋在繁芜细节中的共鸣,也许不会在你观影过程中触发,但会使你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回想起某个片段,喃喃自语道:“是啊,是这样的……”至此,这部电影也完成了它的讲述。

04、分析《海边的曼切斯特》李从自毁堕落到救赎和人生有了新的光亮的过程,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思考与意义: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和痛苦之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对待?

纵观李的人生,他没有成为幸福的人。因为太执着于过去,逃离自己以前生活的地方,同时把自己的生活掉入了迷茫和堕落之中。而又因为一场哥哥的遗嘱,在侄儿的感化和救赎之下,重新认识了生活,即使布满泥泞,也要继续前行。

生活中不如意和痛苦的事情十之八九,要是遇到不如意就选择自甘堕落,这样的人生注定是充满悲伤的。生活中很多人其实是跟李一样失去至亲,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却又不得回到以前逃离的地方。我认为只要做到这3点,我们就能最大程度上击败堕落和迷茫、走出现实泥泞,保有一丝光亮继续前行。

①接受现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完美的,有的事情一旦发生注定无法改变

李始终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过失,他的过失失去了三个可爱的孩子。他的妻子无法承受悲痛,选择离婚重新组建新家庭。李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假装逃离痛苦,继续自甘堕落,做着修水工等工作,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不选择接受这些现实,就没有办法改变。

在西方有一句谚语,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改变可以改变的。在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和失去至亲的痛苦时,第一步要学会接受。很多人只看到别人幸福美满,却看不到人人都有的痛苦,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痛苦的,已经是没有办法改变。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之中,只能白白浪费时间。只有接受了过去的已发生的事实,才能开始全新的生活。执着于过去,只会把自己困住。

②坚持责任:虽然责任在痛苦面前渺小,但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也会治愈痛苦

李告诉侄儿真正内心所承担的痛苦。前半部分因为李的自私和鲁莽,间接害死自己的孩子,后期因为自己的哥哥所托,他承担起照顾自己侄儿的责任。即使对曼切斯特这个充满痛苦的回忆还是选择回来照顾自己的侄儿,这就是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重新走上互相救赎之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有时会随着陷入痛苦而放弃自己的责任。大部分的人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不但没有让自己变得轻松,反而会让自己越来越堕落。更没有机会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治愈。

在影片的最后,李学会折中,因为责任感受到爱从而继续前行。

③战胜痛苦:调整自己的心理,不要陷入到消极的情绪中

整部影片的基调是比较丧的,李一度陷入到了负面的情绪中,沉迷喝酒,堕落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在生活中难免会遭到痛苦,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不痛不痒。在对抗痛苦这件事情上,取决于3个方面:归因、延伸和转移。

归因:分析痛苦产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按时自己。

延续:不要把痛苦的恶果,延续到其他方面。

转移:把痛苦当成暂时的,自我暗示转移痛苦。

每个人都有痛苦的时候,尤其是在遭到困难时,任由自己放弃,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要从痛苦中吸取力量。

总结一下:

《海边的曼切斯特》这部电影看完,让人感到一阵唏嘘,也看到一丝希望。对于曾经由于自己过失造成的伤害,深陷痛苦,自甘堕落,最后才找到一丝光亮和焦点,对生活的保有一丝热情。其实,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李的影子,在生活亲情中陷入了痛苦,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但是要想着改变,谁都会有一段彻底陷入迷失的痛苦时间,这段时间或许就是我们治愈的一个绝佳机会。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救赎之下,救赎之下手机版下载,救赎之下sans”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