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
南桥是位于江夏的一座古桥,建造于元代,历史悠久,但其并不具有人人皆知的盛名,反而有些被遗忘的感觉。为了找寻通向南桥的路,向本地人打听,他们要么模模糊糊,要么几乎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古桥存在。好在电子地图细致入微,按照腾讯地图规划的路线,出山坡街道沿808号县道向东行驶约四五公里上天子山大道,往湖泗方向再走两三公里,就可以见到元朝南桥的标记。标记不大不小,没有吸人眼球的设计,如果不是有意寻找,很容易呼啸而过,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县道防护林丛中打开了三四米宽的路口,路口经过专门修葺,只是深秋时节,枯枝凌乱横陈,落叶随意栖落在不规则的石板上,没有了些规矩,多了几分自然。
穿过路口,路面开始呈弧形上坡,前行几步,就可以看到小沟水面,南桥已经在你脚下。桥面不宽,大概五六米,由红砂石板铺就,年代久远,石板已经开始有了松动,野草从缝隙中生长蔓延,盖住了石板,人行常过的路线,在野草中踩出了一条小路,露出了砂石的真面目。
桥面两侧由长条石块筑成浅浅围栏,石块只是稍作打磨,随意的条纹勉强有些装饰效果。
桥面不过十余米长,走过桥面回头可见小桥全貌。半圆单拱卧波,跨过小沟河,顺着单拱曲线,砂石砖条微微交错堆砌,形成钝角桥面。砖体大小存在差别,形成的线条也不平整,微微倾斜还有些波折。数百年日晒雨淋,砖体颜色开始变迁出阴暗深浅的斑驳,一些古朴沧桑。远远看去,深色砖体与白色石灰勾线构成的镜像黑白清晰,模糊着岁月的痕迹。
桥身没有雕刻,没有装饰,甚至没有一块石头留下桥的名字。按照旁边现代石碑的记载,桥拱底面有阴性刻字,介绍了建桥历史。
要到桥下寻找古老的字迹,沟壑水深并不容易,估计只好作罢,即使到了桥下,也未必能看清文字。谁发现了这些记载,让小桥浮出了历史水面,是幸运还是有违建造者低调隐世的本意?水面沉寂不流,没有声响,只是偶尔传来不远处车流风动。
站在桥上,看着林丛后面依稀可见的小山村,远方云雾飘渺的梁子湖,我力图寻找着小桥的显赫与骄傲。
公路旁边古窑址的石碑,也似乎在暗示这里曾经是辉煌商业流通、瓷器运送的必经之地。
网络上也说过,这是茶马古道要害关口。网络说法太过随意,石碑的暗示也不符合历史逻辑,小桥何必要承担厚重的记忆。即使在古代,运送瓷器的马车在这样狭窄小桥上颠簸,货物难免受损,如果有车马对行,那更是无法消除混乱,保持流畅。其实,小桥的记载已经告诉我们,这就是村里人为村民通行建设的普通小桥,并没有其他特别意义。她没有精心细致的艺术设计,也没有独特的建筑水准,安全通行足矣。呆在这里,小小石桥没有见识过皇车凤鸾的尊贵,也没有体味过金戈铁马的威风气度,甚至,没有经历过人潮涌动,车水马龙的繁华。更多的是,哗哗流水声响中,晨雾里,牧童牛铃笛声,夕阳下,夜幕低垂,老农归来的沉寂、叹息。儿童嘻戏,恋人呢喃,月光皎洁,萦绕着你,随着清风而去。“春天的花,是多么地香,秋天的月,是多么地亮,少年的我,是多么地快乐,美丽的她,不知怎么样?”突然想起曾经流行的少年情歌…走了,散了,默默的在那里,几百年过去,没有人嫉妒,没有人在意,甚至被忘记,散发着淡淡的,没有记忆的记忆。何必富贵,何必显赫?历史学家杜兰特•威尔说过,历史就是艺术与战争的竞争。艺术的平淡让战争没有了竞争机会,少了些慷慨激烈,却成就了平凡永恒。
来吧,看看南桥,或许会激起你、我,普通人的共鸣,点点滴滴。
来源:荆门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