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朝的酷刑,人们很容易想起清朝十大酷刑。但是在清朝有一种刑罚,虽然没立即将犯人处决,但是却成为犯人最恐惧的刑罚,这就是流刑。
可能有的读者会说,不就是流刑吗怎么就让犯人如此恐惧?相信很多人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曾看到过这样的情节,一名犯人被戴上枷锁在衙役的看管下流放的蛮荒或者西北荒凉地带,最后客死他乡。
据史籍记载,历史上关于罪犯的流放记录最早开始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清朝时流放犯人的这个刑罚来到了最高峰。清朝对流放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先后制定了《三流道里表》《五军道里表》等法律文书。
不仅如此,清朝还对流放的距离远近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规定。分为四个等级,2000里(附近)、2500里(近边)、3000里(边远)、4000里(极边和烟瘴地带)。
然而,在清朝犯人在被处罚流放时,只要听到自己将被流放到一个地方时,很多人在去之前选择自杀。
那么究竟这个流放地点在哪,竟然让罪犯如此恐惧?小编说的这个流放地点就是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设置宁古塔,这里被当时人称为人间地狱。“按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宁古塔在清朝时其实是一个城名,也是清朝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一个重镇,旧址位于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由于这里环境恶劣,常年天寒地冻,寸草不生,五谷不长,清朝统治者认为这里很适合进行罪犯的改造。
由于很多犯人被流放至此,结果不是被冻死就在与沙俄的作战中战死,因此清朝流放的犯人只要得知自己将被流放到这里时,他们其中很多人都会选择自杀。
据清朝的《大清律例》里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
另外,清朝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一般要在那里呆10年时间,然后考察犯人的表现。如果被流放的犯人在这期间表现很好,他们会被允许回籍;如果流放的犯人是无期流放,那么永远不得回籍,除非有皇帝特赦。
“宁古塔,不知何方舆,历代不知何所属。数千里内外,无寸碣可稽,无故老可问。”当时犯人在宁古塔90%以上最后都死于非命,这也是为何犯人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去宁古塔的最大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