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论
第三套人民币是我国目前发行、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于2000年7月1日起停止在市场上流通。这套人民币以其主题思想鲜明、设计风格新颖、券别结构合理、主辅币品种齐全、印刷工艺先进并有较强的防伪性能等特点,在我国货币发行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 特点:
一是主题思想鲜明,内容相互呼应,极富民族特色。两种原版的1角券正面均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图,只是一个是侧视图,一个是正视图,象征文化教育新改革;2角券正面为武汉长江大桥图,象征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5角券正面为纺织车间图,象征发展轻工业。三种面额角券背面分别采用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等组成的图案,象征社会主义文化、科学、艺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1元券正面为女拖拉机手图,象征农业为基础,背面的羊群象征发展畜牧业;2元券正面为车床工人图,象征工业为主导35元券正面为炼钢工人图,象征工业以钢为纲;2、5元券背面的石油矿井和露天煤矿象征发展能源工业;10元券正面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象征人民参政议政,当家做主人,背面以红色牡丹花和彩带衬托天安门,象征伟大祖国的富强和团结。
二是进一步打破了边框式设计思想。我国旧式钞票的设计思想是封闭式的,图案全部被围在一个矩形花框内。在设计第二套人民币时,已经做了一些打破这种模式的尝试,改为上下边框,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做了更大胆的突破:主币取消了上边框,下边框也有较大变形,成为富有民族风格的图案3辅币除最初设计的枣红色1角券仍保留了变形的底边框外,全部取消了边框,成为开放式构图。这样,在较小的票面上显得画面开阔、深远。
三是色彩丰富。第二套人民币由于印刷技术所限,基本上是单色的,这样的票面既不够美观,也不利于防伪。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除了有一个基本色调外,还采用了多色印刷技术,这就使得画面色调活泼、丰富,又提高了防伪性能。
四是增设了壮文,调整了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排序和印制位置。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蒙、维、藏文的基础上,接受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建议增设了壮文,并重新按蒙、藏、维、壮顺序排列。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印制位置也根据票面图案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
五是缩小了票幅。1961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报“缩小新版人民币票幅”的报告,主要原因是我国连续两年农业遭受自然灾害,为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棉等纤维原料和胡麻油消耗,10月29日获国务院批准。因此,第三套人民币各种面额票券均比第二套人民币同面额票券的票幅有一定比例的缩小,既便利了流通使用,又节约了印制费用。
六是画面设计和先进技术相结合。50年代,国际印钞业已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机雕、接线等新技术,在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中,由于美术专家和专业设计人员集体创作,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除主景工艺完全采用手雕外,面值文字的衬底花纹或花符图案多采用机雕技术。例如10元券面值衬底,则是利用机雕网状线与手工装饰相结合,形成向日葵花盘的效果。在其他票券面值衬底图案设计中,还使用了接线技术,大大提高了钞票的防假性能。
(二)发行时间表
1962年4月20日,发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
1964年4月15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墨绿色长江大桥二角券;
1964年4月15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深绿色车工二元;
1966年1月10日,发行背绿一角券(含带水印券);
1966年1月10日,发行第三套十元券;
1967年12月15日,发行背棕色一角券;
1967年12月15日,银行对背绿一角券(含带水印的)实行只收不付;
1969年10月20日,发行第三套女拖拉机手一元券;
1969年10月20日,发行第三套炼钢五元券;
1971年11月20日,银行对枣红一角票券实行只收不付。
1974年1月5日,发行第三套纺织五角券;
1991年3月1日,对第三套车工二元、纺织五角实行只收不付;
1992年1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第三套人民币伍元、贰角、壹角券实行“只收不付”的通知》,规定自1992年春节后对上述票券实行只收不付。
1996年3月1日,对第三套拾元、一元券实行只收不付;(待考)
1999年2月3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第三套人民币停止流通的公告》
2000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限期办理兑换第三套人民币(时间延长了半年);
2000年7月1日,第三套人民币停止流通;
(三) 水印:
第三版钞票纸上的水印总的可分为两种,即固定水印和满版水印。1965年版10元券上的天安门图像为固定水印;其他品种出现的空心五角星水印、国旗五星水印和古币夹国旗五星水印在整张钞票上都有,没有固定的位置,故称满版水印。钞票上水印工艺的应用,有效地起到防止伪造假冒钞票的作用。
水印纸同正常的纸张比较起来,水印的暗部纤维密度高,亮的地方纤维密度低,透过光线识别最为清晰。所以,真正的水印效果,只能在制造纸张时才获得,伪造是困难的。一些伪币制造者用压印、涂白或印刷等手段搞出一个似乎带有明暗的假水印,只要稍具水印知识,是很容易识破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经上级批准,决定自1957年起,研制中国自己的专用水印钞票纸,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水印钞票纸的研制,是一项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工作,设计、雕塑、制版、抄纸,每一个环节的工艺要求都很高。在研制过程中,曾聘请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做老师,同时研究了造纸的全部工艺过程,仔细查找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反复试验,终于在1960年上半年试制成功了五角星布币混合满版水印钞票纸,在当年又连续试制成功了国旗五角星满版水印钞票纸,后来又一鼓作气,在第二年研制成功10元券高面额高质量的天安门固定水印钞票纸。仅在三年多时间里,共研制成功了十几个品种的钞票水印纸,为印制第三套人民币做好了准备。第三套人 民币的印制,正处在困难的自然灾害时期,但新版钞票却首次全部采用了自己研制的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印钞票纸,从此,结束了 我国长期依赖进口钞票纸的历史。
(四)行长章:
第三套人民币出现了三种行长章:凸印,钢印和胶印。
(五)设计风格:
1、三版的设计风格不统一现象是非战争时代人民币各套中最多的。可能是由于其发行时的背景环境,纵然有向左走向右走的传说,红一角的风格与其他辅币卷格格不入,无法解释。如果按照正常的设计逻辑,只能猜测当时还应该设计有与红一角同一风格的其他辅币卷,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发行,代之以后来常见的三版辅币卷。三版主币中的5元的设计布局与其他3种主币位置不一。是否在当时也曾经有过其他的设计版本,后来又有如此那般的阴错阳差故事?很难追溯。
2、第三套人民币因为水印等各种防伪措施的采用,底纹防伪功能淡化,艺术功能上升,因此,在底纹设计上均采用花纹、网纹等形式,但在艺术效果和颜色搭配上更加灵活、协调和美观,形式也千变万化,陪衬效果更加突出,而且不分边框内外,整个票券满版均有底纹。
3、第三套人民币国徽位置全在背面的右上方。
(六)冠号差异分类:
冠号是票券印好后才打印上去的,由于号码机的字体、位数及所用颜色的差别,致使同一版别票券之间也有差异:
1.冠号形体的差异。一是表现为冠号有大小区别,例如:第三套人民币伍角平版无水印三位罗马冠字有大小之分,小冠字为先发行。
2.冠号位数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第三套人民币有2种情况:一是冠字位数不同。第三套人民币除5角纺织车间票券和2元车床工人票券外,其他票券均有三冠字和二冠字之分,三冠字为先发行,例如:第三套拾圆券既有三位罗马冠字,也有两位罗马冠字,三冠字为先发行。二是号码位数的不同。第三套人民币除5角券和2元券为单一七位号码外,其他票券均有七位号码和八位号码之别,七位号码较八位号码先发行。
3.冠号颜色的不同。例如:第三套人民币1角券(背面棕色)有红色冠号和蓝色冠号两种,红色冠号为先发行。
(七) 纸张和印制工艺差异:
1.印钞纸张的差异。第三套人民币的1角、5角券均有带水印和无水印的区别,带水印的较稀少,1元、2元券有五角星布币混合满版水印和国旗五角星满版水印的区别,五角星布币混合满版水印较少。
2.印制方法的差异。第三套人民币1角、2角、5角三张票券在分批印制过程中都采用不同的印制方法,有胶印、有凹印等。
3.印刷技术的差异。第三套人民币早期使用的是湿纸印刷技术,后期多使用胶凹联合机印刷,为干式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