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贞观。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隋朝的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残酷欺压百姓,荒淫腐化,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民起义如同烈火一样在全国蔓延开来。隋朝被推翻了。隋炀帝被人活活勒死了,下场是十分可悲的。
唐太宗看到隋朝的灭亡,深深地吸取了教训。所以,他当了皇帝以后,尽力减轻百姓的负担,不许官吏腐化,免得自己和自己的后代也落得个隋炀帝那样的下场。
他召集众大臣来,嘱咐说:“我原在民间生活,很了解百姓疾苦。当了皇帝以后,办事总是小心谨慎。即使如此,仍然常常出现差错。太子自幼生活在皇宫中,每天吃喝玩乐,百姓的困苦,他一概不知,将来处理国家大事,很可能出错。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帮助他啊!”
唐太宗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并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外,其他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接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
唐太宗害怕儿子们因为养尊处优,不了解社会,所以十分重视对儿子们的教育。他除了选择有名望的学者当老师之外,还注意随时随地地启发儿子们的思想认识。
他同儿子们一起吃饭时,就问:“你们知道饭的来历吗?”儿子们说:“不知道。”唐太宗就说:“这是农民辛勤劳动种植出来的,只有不误农时,让老百姓高高兴兴种好地,你们才会永远有饭吃。”
看见儿子们练骑马,就问:“你们对马了解吗?”儿子们说:“不了解”。唐太宗就说:“马是代人出力的牲口,不要让马太累,这样才可以永远有马骑。”
看见儿子们划船,就问:“你们了解船吗?”儿子们说:“不了解”。唐太宗就说:“船啊,好比国君,水啊,好比百姓。水能载船,也能覆船。你们将来当国君,要牢记这个道理呀!”
看见儿子们在一棵大树下乘凉,就问:“你们了解树吗?”儿子们说:“不了解。”唐太宗就说:“这棵树虽然弯曲,但如果认真矫正它,就能长直了。做国君的,虽然会犯错误,只要虚心接受意见,就会心明眼亮起来。你们都要牢记在心啊!”
只要有机会,唐太宗就教导太子,要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弱点。
有一天,太子在湖中划船。正巧,唐太宗从湖边走过,就停住了脚步。太子看到了父皇,就将船划到岸边,问:“父皇找我有事吗?”唐太宗问:“你知道船是靠什么行走吗?”太子想了想,答:“靠水,才能行走。”唐太宗又问:“你知道隋朝是怎样亡国的吗?”太子想了想,说:“隋炀帝残暴荒淫,大兴土木,迫害百姓,百姓就造反了。您顺应民心,乘势灭了隋朝。”唐太宗听了,点了点头,说:“你说得不错。可你知道吗?江河里的水比如是百姓,水上走的船好比是君王。水可以把船浮起来行走,也可以把船打翻,让船沉下去。我的意思是说,百姓可以使君王取得天下,百姓也可以使君王失去天下。”太子说:“父皇说得很深刻。”唐太宗再次叮咛:“千万千万记住这个道理啊!”唐太宗的原话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由于这句话道出了皇帝的真实处境,含有很深的哲理内涵,所以流传至今,成了一句不朽的名言。唐太宗不仅教训太子,让太子知道,当皇帝的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如果不了解百姓,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他对自己也是一样地看待,并不认为皇帝就都是对的。所以,他命令各级官员:“今后,我发出的命令,若有不符合百姓利益的,或其他不合理的,希望大家能给我指出来,不得糊里糊涂地照办。”
到了晚年,唐太宗更加注重对太子的教育。他认为,培养治国的本领,不仅要懂得治国的道理,更重要的事还必须亲自去实践一番,使自己具有实际的治国能力,因此,他命令太子代他处理一部分政事,使太子在实际从政中学到经验,增长才干。
唐太宗还根据自己治国的经验教训,写成了《帝范》一书,用来教育子孙。他在《帝范》的《前序》中说:“汝以幼年,偏钟慈爱,义方多阙,庭训有乖,擢自维城之居,属以少阳之任,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余每以此为忧,未尝不废寝忘食。……所以披镜前踪,博采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尔。”大意是说:因为你年纪太小,又受到多方面的慈爱,所以对你的道德和为人方面的教育很缺乏。现在把你立为太子之后,你对君臣之间的礼节还不太明白,尤其不知道老百姓种田生产的艰难。我每想到这里,都深深地为你而担忧,有时甚至为此而废寝忘食。这样我就根据前代君王的事迹,博采历史书籍上的种种记载,把其中重要的言论汇集在一起,把它作为对你的训诫。《帝范》共有十二篇:君体、建亲、求贤、省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李世民为儿子想得十分周到,这十二个问题的确是担任君王必须面对的问题。更了不起的是,李世民并不认为自己就是帝王的典范。他在《后序》中坦白地承认自己有许多缺点。例如:喜欢那些珍宝古玩,兴建了不少高台深池作为自己游览之地,好几次到外地去巡幸,使人民很劳累等。他说:这几件事,都是我的过失,你不要效法我。李世民对儿子说:我自己虽有缺点,但是毕竟功劳很大,老百姓不至于怨恨我;而你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劳,由于祖父和父亲的功业,而登上了帝位。如果你能够为国家百姓做许多好事,那自然国泰民安,自己也没有什么危险;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做许多坏事,百姓就不会拥戴你,甚至会使你的帝业废黜,自身的性命都不保。——这也许是历代帝王在教育子孙时说得最明白最理智最彻底的训诫了。
唐太宗十分注重让孩子学会认识自我,但所用的方法却绝非空洞的说教,往往用浅显的故事、生动的比喻来引导孩子。当下的父母,有许多喜欢以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子女,若是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不够,“说不过”孩子了,便努力去找其他人来帮忙教育。这些方法其实都是不可取的,就像唐太宗教导孩子要自知一样,父母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
趣历史官方微信号:qulishi_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