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婚姻情感

釜底抽薪灭火原理 成语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

作者:三困

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修炼》,讲义中部分内容直接引用《兵家修炼》,引用处不再标注。

要想使锅中的水停止沸腾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加入冷水,第二种是抽去锅下燃烧的木柴。前一种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只要冷水加得足够多,不管水沸腾得多么厉害都将立刻冷却下来,但这种方法只是临时性的,过一段时间水还会沸腾起来。后一种方法见效比较慢,但它却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一旦水停止了沸腾那么再也不会重新沸腾起来了。计名中的“釜”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锅,显然本计要讨论的是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非比寻常,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型兵家的必杀技。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翻译】

不能抵御敌人的力量时,可削弱敌人的能量。

【解读】

理解原文的关键在于理解“力”和“势”这两个字。“力”是力量的意思,“势”在古文中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在这里“势”是“能量”的意思。势产生力,就像水势产生水力,木柴燃烧产生火力,势多则力强,势少则力弱。

与敌人交战,我军直接面对的是敌军发出的力。当敌人的攻击力很强时,我军与之硬碰硬会带来惨重的损失,甚至根本无力抵抗,这时我军应避其力,通过削弱其势来消解其力,这便是釜底抽薪之计的内在机理。在长勺之战中,鲁国面对强大的齐国的挑战没有立即迎战,而是通过对峙消耗对方的士气,等到齐军击鼓三次、士气衰竭后,鲁国才吹响了迎战的号角,最终创造了以弱胜强的佳话。

本计可与擒贼擒王之计看作一组,擒贼擒王之计是从敌人的力量核心下手,而本计则是从敌人的力量源头下手。又可与调虎离山之计看成一组,调虎离山之计是从敌人力量的外在辅助下手,而本计则是从敌人力量的内在源头下手。值得指出的是,避实击虚的用兵之道是从敌人的攻击面上横向找到敌人的弱点,然后下手,而本计则穿过敌人的攻击面,纵向找到敌人的弱点,然后下手。所以此计的运用形式往往是烧毁敌人的粮仓,截断敌人的粮道,消解敌人的士气,瓦解敌人的斗志,等等。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而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顷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曰:“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曰: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翻译】

水的沸腾靠的是力,也就是火力,它是强中之强者,锐不可当;柴薪是火的魂魄,也就是产生火力的势,它是弱中之弱者,靠近它不会受到伤害。因此当我们无法抵挡敌人的力时,可以削弱他们的势。《尉缭子》说:“部队士气饱满就会力战,士气低落就会溃逃。”瓦解敌军士气的方法,就在于攻心。东汉初年,吴汉担任大司马一职时,有敌寇乘夜攻打汉军军营,营中因而陷入惊慌混乱,而吴汉却安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军中将士听说吴汉如此沉着,片刻之后便镇定了下来。于是吴汉挑选精兵反击,大败敌军。这就是不直接抵挡敌人的锋芒,而先削弱敌人气势的策略。北宋时期,薛长儒担任汉、湖、滑三个州的通判时,驻扎在汉州。数百名驻守州城的士兵突然叛变,他们打开军营大门,企图杀死知州、兵马监押,并焚烧军营以制造混乱。有人前来报告险情,知州、监押都因害怕而不敢出去。薛长儒挺身步行而出,从营墙破损处进入军营中,对参与叛乱的士兵晓以利害:“你们都有父母妻儿,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呢?凡谋划叛变的站到左边,凡被迫胁从的站到右边!”于是,没有参与谋划的数百士兵站到了右边,主谋的十三个人独自冲出营门,分散逃到村庄、郊野,不久就被抓了回来。当时的人们说,要不是薛长儒,满城将陷于灾难了!这就是攻心夺气计谋的运用。有的人说:两军对垒,攻打强敌的虚弱处以使之功败垂成。

【解读】

按语前两句简单明了地揭示出了釜底抽薪之计的精髓所在。力是阳刚之物,没有一定的实力很难抵挡住它。而力的源泉———势却是阴柔之物,它不具有攻击性,很容易对付,所以当我们无法直接抵御刚猛的力时,可以从力背后柔弱的势着手。正如按语最后一句所说的,这其实也是一种避实击虚策略。概言之,此计的精髓是通过瓦解力背后的势消解力,它的外在手段是迂回。就像曹操夜袭乌巢,烧毁袁绍的粮草物资,极大地打击了袁绍军队的士气,袁军因而崩溃,最终曹操以弱胜强,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日后消灭袁绍集团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按语用《尉缭子·战威第四》中的经典语句“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引出了本计的一种运用形式———攻心夺气,并举了两个战例。

想要用好此计得具备“深”这一兵家品质,能够透过事物的外在看到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懂得纵向寻找对手的弱点。用得好,此计可从根本上重创对手,甚至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型兵家的必备计谋。

在历史战例中此计被使用得比较多,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最常见的运用形式是按语中所说的攻心夺气,比如有的将领手上只有两万人马,却声称自己调集了五万人马,以此从心理上威慑敌人。此计一种非常厉害的运用形式是“后院点火”,比如当难以抵御敌军将领的进攻时,可派出间谍,散布该将领功高震主,对朝廷不满的谣言,或者可或明或暗地挑拨敌方的某位重臣,告诉他该将领功绩显赫必将威胁他在朝中的地位。缺乏了君主的信任和朝中大臣的支持,那么在外征战的敌军将领纵然有不世之才,也将难以有所作为,我方的危机便可化解。

此计从根本上下手解决问题,可谓厉害,然而这也导致了该计见效比较慢,因此在使用该计时,兵家务必要有耐心与毅力。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釜底抽薪灭火原理,成语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釜底抽薪灭火原理化学方程式,与釜底抽薪相同的灭火原理”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