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景物描写】会阅读 | 读老舍先生散文,学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大约有2600字

需要阅读

7分钟

--

门|庄园

老舍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作品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

读老舍先生的作品,不但能看到中国古老大地上人们的生活百态,更由于作品中浸润的京味儿和幽默,带给人经久不变的回味。

老舍先生的散文,尤其是写景散文也写得别有风味,读后令人难忘。这一方面是由于他曾经在英国和国内各地有着丰富的游历,见多识广,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老舍先生写作写景文别具匠心。品味老舍先生的散文,特别是其中的景物描写,别有韵味。

图 | 全景视觉

山水画法,独特的构图取景方式

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为主要描摹对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那些铺陈于宣纸上的青山绿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对于江山,对于隐逸生活的各种想象。文人们对于那片山水的想象,落在宣纸上,便是《千里江山图》这样的独特风景,落在笔端,就是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

老舍先生的散文也具有山水画似的构图方法。他擅长“以大观小”,特别是插上想象的翅膀,让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

请看南边的山。看那腰中深绿,而头上淡黄的千佛山;看后面那个塔,只是那么一根黑棍儿似的,可是似乎把那一群小山和那片蓝而含着金光的天空联成一体,它好像表现着群山向上的精神。再往西看,一串小山都像带着不同的绿色往西走呢。远处,只见天边上一些蓝的曲线,随着你的眼力与日光的强弱,忽隐忽现,使你轻叹一声:山,伟大图画中的诗料。

——《更大一些的想象》(济南通信)

图 | 全景视觉

这一段关于济南群山的描写,从眼前的千佛山写起,随着视线走向远方,逐渐看到远处一串小山,更远便看到天边的蓝色,不就是一副济南群山图吗?那些淡黄色、不同绿色的山,黑色的塔,还有天蓝色,加上强弱不同的日光,不就是这幅图的明暗对比吗?

读者阅读这段文字,如同跟随老舍先生移步换景,目光由近及远,将济南的山景俯瞰眼底。在老舍先生的散文中,诸如常写到的济南、青岛、成都都不乏这样“入画”的机会。

人与自然:探寻更为丰富的风景内容

老舍在描写景物时,不但善于构图,而且经常运用联系的方法,探寻景物背后的人文渊源。

这在老舍的散文中有三点表现:一是在他笔下,没有孤立的景物,有的是与人息息相关,生动丰富的景物。

老舍先生曾经写过小说《大明湖》,可惜在“一·二八”中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大火吞噬。老舍先生在《大明湖之春》这篇文章中曾经饱含深情地回忆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秋景——

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情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败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色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

图 | 全景视觉

美丽的大明湖,虽然是秋天,却因为有人们劳动的存留,那些断藕,配着湖上的芦花、野蔓,却唯有画意,显着“明”。劳动改造了环境,让衰败的秋日也因为劳动的果实具有明媚风光,全无秋日的颓废之意。人在大明湖美景中是隐身不见的,但人劳动的果实,却彰显了不一样的大明湖。

这种内敛的书写,赋予大明湖生动的存在感。画面是美的,却并非纸上作品,而是具有生命活力。

二是这种对于对于景物与自然的关注表现在写景时总是关注此地物产。在写到昆明时,老舍特地写道:

四面是山,围着平坝子。稻田万顷。海田之间,相当宽的河堤有许多道,都有几十里长,满种着树木。万倾稻,中间画着深绿的线,虽然没有怎样了不起的特色,可也不是怎的总看着想画图。

图 | 全景视觉

这是对于昆明山水的俯瞰,具有当地特色的物产,好像挥毫泼墨般给人留下浓重的印象。这一段景物描写中短句白描,音韵铿锵,却具有宏伟的气象,让人忍不住想在头脑中想象这幅美丽的图画。

第三,在这自然绘就的美景中,老舍很注重人与景物结合。他很少有单纯的写景,他的景物总是带有作者观察的目光,生动活泼,或具有“画中人”的特点。在文章《滇行短记》中,老舍记载了去昆明龙泉村,当时许多西南联大教员住在那里,他听到了古琴——

顺着墙,丛丛绿竹。竹前,老梅两株,瘦硬的枝子伸到窗前。巨杏一株,隐蔽半院。绿荫下,一案数椅,彭先生弹琴,查先生吹箫;然后,查先生独奏大琴。

图 | 全景视觉

这一段描写和老舍平时的口语化语言截然不同,是充满雅致的文言味儿的书面用语。简洁的话勾勒出演奏的场景,绿竹,老梅,古琴,箫声别有韵味。老舍先生称这是“琴音梅影”。的确,这也是当时西南联大老师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和不屈精神的再现。这种人文精神和景物的结合,再加上语言的风采,令人闻之忘俗。

对比与感受:赋予景物独特的个性

老舍先生的景物描写独出心裁,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他特别擅长抓住景物最根本、最引人瞩目的特点。在这个最根本特点上的描写,总能给人深刻印象。

在描写济南和青岛的春风时,他说两地的春风都太粗猛。但却有所不同:济南的风把天刮黄,而青岛的风却在和暖的天气送来冷风,“刮的人们不敢脱棉衣,花也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这样就让人们在脑海中将济南和青岛这两个不同城市的特点区分开来,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描写。

在文章《五月的青岛》时,老舍从青岛五月份花儿的开放,写到山变成了绿色,又写到五月的海。花、海相映,让人明白什么是“春深似海”。这构思不可不谓精巧,将青岛这个海边城市的春天描写的生机勃勃。“春深似海”,是的,春天来了,整个城市都在生长,在变化,包括那蓬勃的海!

图 | 全景视觉

为了描写景物特点,老舍还特别擅长运用对比手法。在文章《大明湖之春》中,老舍将大明湖名字带给人的联想与真实的大明湖对比,将济南附近的泉、池、湖、河对比,将湖景虽无可观与湖中丰富出产对比,一个真实不伪饰、个性十足的大明湖跃然纸上。

能够在一篇文章中采用这么多的对比手法,一是因为老舍先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二是因为他在看风景的时候,不是只用眼睛看,而是用心、用脑在“读”。

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的思考,让写景文不单纯只是描摹眼前的风景,而是拥有别具匠心的构图,带有自然与人的联系,又充满了独特的感受。

这是老舍先生赋予写景文的“骨肉”,让一篇文章不是孤零零地,而是血肉丰满,生动活泼。

我们在描写一段景物的时候,其实也应该遵从内心最真实、最突出的感受,积极思考,不要将景物割离出它生活的背景。因为,你所看到的景物,自有其产生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如果能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写出的文章也会是丰厚蕴藉,耐人寻味的。

-END-

责编丨邓 茜

实习编辑 | 北 洛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