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山东高考作文题目看这里!这很山东,很山东——2020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试题评析

这很山东,很山东

——2020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试题评析


2020年7月7日11:30。

随着第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万众瞩目的山东省高考作文试题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山东很山东的试题。

为什么?

因为我大山东向来政治站位非常高远,在大是大非面前向来不含糊,脚步跟得那个紧,是一般省份难以企及的。看看今年的试题,除了京师的作文,还有哪个省份如我大山东如此符合潮流?找不到吧!政治觉悟那是杠杠滴,没得说!于是便出现了整个山东省的语文教师都押中了高考试题的"大好局面"。

虽然今年的试题并非山东省自行命题,而是国家统一命题,但总觉得好像有一只来自山东的手在牵着一根线在后面提着,就是让大家还是能嗅出山东的味道。我甚至怀疑,这试题的命题人就来自山东。

当然,很山东并不是贬义词,这与试题的好坏没有关系。其实,这个作文题还是不错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鲜明的时代性。

语文原本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语文与生活等宽,与生命等长",这是老李的"名言"。作为语文试题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作文更是与生活脱不了"干系"。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新冠肺炎"的肆虐,对于这件事情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同身受,都"沉溺"其中,把作文的背景定格在这件生死攸关的事情上,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引时代活水到语文课堂"本就是很多有情怀的老师的教学追求,高考作文能体现这种追求和情怀,正契合了大部分教师或社会人的心理需求。

不过,这都难不倒我大山东的师生,我们骨子里就擅长这个,岂不正中我下怀乎?我们盼的可不就是这样的试题吗?耶耶耶!

二、浓浓的生活气息

正因为材料、背景有鲜明的时代性,所以作文便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生活其中,当然会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相信每一个参加考试的山东籍考生在看到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都会会心一笑:"我好像见过,我有话可说,这一点都不难写。"

三、深刻的哲理性

"距离"与"联系"本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哲学关系。

有距离,一般会意味着"联系"困难或"联系"少;而便于"联系"就意味着"距离"的缩短。

所以,今年的作文题包含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忽略了这一点,只抓住了其中的一点,而忽略了另一个概念,可能就只会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无法把这篇文章写得有深度,有广度。

四、别样的提示

看看今年的试题要求:"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以……为主题"这样的提示,在原来的试题中可不多见。查遍山东省自行命题的2005—2017年共13年高考作文题,没有过。再看历年全国卷的作文试题,也没有先例。

如果你写议论文,当然需要一个简短、鲜明、准确的中心论点。有的同学认为这就是要写作的作文的"主题""论点",你错了。这可不是我们一般说的文章的"主题""中心""中心论点"之类,它其实就是一个写作的范围。中心论点应该代表作者的态度、观点,而"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根本就不是什么态度与观点,所以它根本就不可能成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如果你将"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作为你作文的"中心论点",这文章就出了大问题。

所以这个特别的"提示",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考生不可不认真对待,仔细推敲。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呢?

本人觉得,以下几点不能忽视。

一、背景不可丢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前面的"疫情中"规定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管你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这个背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的。这一点估计考生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除非你的"眼眶子"太大,看不到这个修饰语的存在。

二、主题不能散

既然提示了"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那么意味着与此无关的"主题"都是要排除在外的。如果你无中生有,文章的主题与规定主题毫无关联,你的文章会"死"得很惨。

三、"距离"与"联系"二者不可偏废

可能会有考生不注意审题,忽略了提示中"距离"与"联系"的关系,没有统筹兼顾,只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只写"距离",或只写"联系",这都是审题不全面,思维不周密的表现。

四、不可平均用力

虽然我们说"距离"与"联系"二者不可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行文中可以平均用力。根据写作的需要,或者说根据主题的需要,在"距离"与"联系"之间,肯定要有所侧重。侧重于哪一方?那当然要侧重于能更好地体现文章主题的一方。两个概念哪一个最能体现文章的主题,当然是"联系",而不是"距离"。所以,虽然试题的提示中"距离"与"联系"的关系是并列的,但写作中万万不可等而视之,而应该重点写"联系",至于"距离",只是一个背景而已,或暗点,或轻描,只要有所体现即可。需要浓墨重彩来写的,是"联系"。

五、实而虚之

试题提供的材料共三段,第一段只是一个引子,为试题提供背景材料。第二段是关于"距离"的四个特写镜头。第三段是关于"联系"的六个特写镜头。不管是第二段还是第三段,在这些特写镜头中,基本上都是"实"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文章要有高度,或者说要让文章的主题更深刻,在一众文章中出其类拔其萃,单纯实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文章高手一般会采用"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方法构思行文。这篇文章当然也应该是这样。也就是说,无论是"距离"还是"联系",不仅要写物质特性的客观存在,还应该上升到无形的精神层面。譬如,"距离"不仅有客观的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还有精神上的心理距离,心灵距离;"联系"也不仅仅是生活中简单的相见相守,而是一种生层次的灵魂上的沟通和交流。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