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手的成语看这里!你知道食指大动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一个典故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05年的春天。

话说这日郑国早朝,宗室大臣子家(公子归生)路上偶遇子公(公子宋),于是二人聊着闲话一道向朝堂走去。这时,子公忽觉自己的食指开始胡乱跳动起来,就抬手给子家看,子家觉得有趣,便问子公这是什么道理?子公笑着说:“我天生有个特异功能,但凡口福来临,这根手指就要提前跳动不止,直到吃了美食才停。”

见子家面现惊愕而不相信的样子,子公就解释说:“开始我也不知道,前年出使晋国时,一路上食指跳动不止,结果当晚在晋王宫吃到了鲜美的石花鱼。后来出使楚国,它又开始跳动,结果我在楚宫吃到了天鹅肉和合欢橘,从那以后,便经常如此,没有不应验的时候。看来这时它又跳动,你我二人今日必能共享什么奇珍异味了。”这话说完,听得子家呵呵一笑,却是半信半疑。

当时楚国与郑国交好,因郑灵公即位不久,楚王头天晚上派人送给郑灵公一只大鳖,表示礼节性道贺。郑灵公一高兴,下旨早朝后,邀请群臣一起分享鳖肉汤。

那子家和子公二人刚步入宫门,就看见几个内厨正围在一处宰杀一只大鳖,不由对视一笑,子公笑谓子家曰:“我说如何?这下你该信我了吧!”说着话又扬了扬那根仍在跳动的食指,子家叹服不止,脸上现出羡慕的神情。

入宫后,二人向郑灵公施礼毕,郑灵公见两人面现抑制不住的笑容,觉得奇怪,就问子家:“你俩有啥高兴事啊,说给寡人听听。”子家于是把路上子公 “食指大动”的典故对郑灵公讲了一遍,郑灵公听了惊讶不已,就让子公抬手看看,子公一时得意,再次高傲的抬起那根跳动的食指。本来这就是个笑谈,不想心眼褊狭的郑灵公见状,心中有些不忿,暗思:真是岂有此理,寡人宴请群臣,倒为你食指异动做了验证,如果不给子公点颜色看看,日后岂不小看了寡人。想到这里,假意一笑说:“子家你先别帮着子公吹牛,食指大动能否应验,还需要看寡人的心情哩。”说完拂袖而去。一股凉意顿时笼上子家和子公的心头。

早朝罢会,便到了中午,内侍们安排好座次,郑灵公便招呼群臣一一入席,等众人坐好后,发现唯独没有子公的位置,就在他惶惶莫名其妙时,上面的郑灵公笑对群臣说:“听说子公食指一动,便有口福降临,可寡人偏就不信这个邪!大鳖是楚王送给寡人的,所以寡人今天偏不请他,看看是他的食指灵呢,还是寡人的命令灵。”说完话,群臣轰笑不止,子公本欲抬脚就走,郑灵公偏又不允许,就让他站一边看着。

这时,内侍们开始将鼎内煮好的鳖羹分别盛入食器,一一端给群臣。子公见这场面,一发下不来台,就觉得热血一阵阵向上冲,转头又见郑灵公时不时对他嘲笑,立时气得哪还管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撸起袍袖,快步冲到大鼎前,伸出那根食指,勾起一大块鳖肉,快速送进嘴里,然后对着众人道:“食指大动,我还不是尝到美食了吗?哈哈哈哈!”郑灵公见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竟如此胆大放肆,不禁大动肝火,顿时咆哮道:“来人,把他拉出去杀了。”左右卿大夫见要出人命,忙纷纷跪倒劝解说:“今日大王宴请群臣,本该高兴。子公食指灵动与否无非玩笑而已,请大王不必认真。”经众人劝解一番,子公又被人推走,郑灵公这才怒而拂袖转后宫而去。

君臣二人自此交恶,郑灵公几次想派人杀掉子公,又怕史官记他因一块鳖肉而诛杀大臣的恶名,心里始终恹恹。而子公回府后,每每想起这事,也是恨意难消,又担心灵公早晚会除掉自己,思来想去不如先行下手弑君,想到这开始阴藏死士,以待时机。过了几天,子家为缓和子公与郑灵公的矛盾,便拉着子公入宫向大王道歉,但子公杀心已起,只是昂头不语,气得郑灵公嘲讽地说:“是寡人得罪了子公,子公何罪之有呢?”

回府的路上,子公暗思:若是杀掉郑灵公,子家必要为主报仇,不如将他也拉下水才好。于是就劝子家与他一齐动手杀掉郑灵公,另立新君!胆小如鼠的子家一听连连摆手,于是子公叹道:“子家,你我关系向来不错,你也看出因鳖肉一事,大王早晚是要杀掉我的,我若不先动手,必遭其害,而你不与我联手,我如何能成功呢?为了保命,那我只好对友不仁了,你今日不答应我,我明天就派人诬告你和公子弃疾秘密往来,早晚图谋造反。”子家听他说这些,知道子公这是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看来不同意也不行,再说郑灵公如此心眼褊狭,说不定哪天对自己也是容不下的。想到这,只得咬咬牙对子公说:“那就依你,你只管动手就是,我不拦你。”子公听了,终于放了心,

当年夏天,趁郑灵公秋祭斋宿时,子公派出数名死士潜入斋宫,用装满泥沙的皮袋压在熟睡的灵公身上,使他窒息而死。第二天,子公和子家宣称郑灵公暴病身亡,并拥立其弟继位,史称郑襄公。郑襄公即位后,暗中开始调查哥哥死因,后抓到子公手下一名死士,灵公的死亡真相总算大白于天下,襄公于是下令诛杀子公一族,对参与策划的子家一族全部逐出郑国。

一个小小玩笑最终酿成塌天大祸,岂不令人扼腕叹息!郑灵公“食指动而不给食”,子公强行“染指”鳖肉及怨弑国君皆因一时的冲动,从而遭到后来的惩罚。看来,心胸豁达才是与人相处的不二法则,即人常说的“和为贵”!

作者:李广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