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飞呀飞呀》获2013年文化部群星奖
渝北区教育工作会暨第31个教师节庆祝大会
牵手共育 乐在其中
阳光书吧
核心提示
昨日,渝北区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展示出未来渝北教育“蓝图”。
“过去5年是渝北教育夯基础、谋改革、促转型的5年,如今渝北教育将进入加快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渝北区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广荣谈道,着眼长远,渝北作出《加快建设临空都市教育强区的决定》,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渝北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以人为本、质量为要、改革为先、依法治教……2025年全面建成办学条件一流、师资素质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品牌影响一流的临空都市教育强区。
借临空都市区发展东风,渝北区率先迈出新时期新机遇下的改革步伐,翻开饱含教育智慧的“幸福指南”,与区域发展一同“冲上云霄”。
1 由“投入”看渝北教育发展之“本” 数字的效益最终要落在每个孩子身上
数据显示,如今渝北全区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和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毛入学率均为100%,中职毕业学生就业率达99%,高考升学率达97%,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87年、比“十一五”末增加0.22年。
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渝北已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建成一大批市级特色学校,松树桥中学的科技创新、暨华中学的男子排球、南华中学的武术、华蓥中学的跳绳等传统项目在全国领先,区职教中心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揽获金牌……
哪怕是一个数值的小小变化,背后也尽是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投入与付出。
一直以来,渝北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定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过去5年区财政的教育投入达51.3亿元、比“十一五”增加74.18%,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入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本”,“钱袋子”鼓起来还要会“打算盘”,数字的效益最终要落在每个孩子身上。
“十二五”期间,渝北加大各类学校建设、改造力度,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是“十一五”的6.7倍,基础能力明显增强,成为教育发展的最大亮点:空港新城小学、两江小学等22所新学校建成投入使用,统景中学、双湖小学等34所学校完成改扩建,南华中学迁入两路城区,累计新增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面积66.2万平方米。重庆八中、渝北巴蜀小学、渝北幼儿园新校区全面开工,实验中学、黄炎培中学、汉渝路小学等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
与此同时,渝北区高标准配置教育资源,新建多媒体教室2500间、“智慧教室”18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24万台,增配图书100万册,“农远项目”、校园网、班班通全面建成;标准化食堂、卫生室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校塑胶运动场实现全覆盖。“改薄工程”也在顺利推进中,现已完成农村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改造38所,实施薄弱学校改造11所,全面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
今年渝北还增加投入提高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调整后,渝北城市和农村的幼儿园及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1530元、1630元,城市和农村初高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1730元、1830元,公办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1500元。在此基础上,农村小规模学校再提高100—500元。
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农村,孩子们所面临的教育环境都在不断改善提高。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福利”——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渝北倾力解决“入学问题”,加速实施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工程。
2 由“民生”看渝北教育发展之“路” 教育向好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
站在重庆内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渝北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市率先攻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居全市前列,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重庆教育的典范形象逐步树立起来。
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改头换面”之后走上了内涵发展道路,教学质量不断走高,特色校园文化魅力十足。城区学校锐意改革,在创新中走向高位发展道路,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品牌教育形象。
在渝北,城乡孩子们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关心与资助,得到了从身体健康到心灵健康的全方位关注,得到了更好的课堂教育,得到了更多维度的综合发展。
从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起步,到最大化增进民生福祉为终点,一直以来渝北教育始终保持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做好每一件教育民生实事。
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渝北积极构建“五全机制”,保证了每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实行特殊教育全覆盖,建立关注残疾儿童长效机制,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实行贫困学生全资助,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2.4亿元,惠及学生17.6万人次,充分保障了贫困学生入学就读;实行“营养午餐”、“饮奶”工程全免费……每年投入各项资助资金7300多万元,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渝北加强了营养安全监管以及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通过政务公开、实地检查、电话回访等方式,每学期对配送企业、学校、家长等进行全方位巡查,为改善学生营养提供保障。去年渝北区启动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级评定工作,让每所食堂都拥有“安全身份证”,进一步呵护学生健康。
关爱留守儿童,渝北更是倾尽全力,不仅建立起关爱农村留守儿童“1266”工作模式,还建成学校少年宫25个,广泛开展“六个一”和“五个一千”活动,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另外,为帮助农村儿童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在幼儿园建设中把资金向农村倾斜,3年来投入800万元改扩建经费,惠及45所农村幼儿园,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此外,率先创建农民工子女教育基地、率先在全市建立全维度资助体系、率先把创富增收作为职教发展重点……实打实的民生举措让渝北教育高歌前行。
3 由“变化”看渝北教育发展之“质” 从探索到纵深,激活各阶段教育活力
教育的变化是静悄悄的,然而回头看孩子们,变化又是如此明显。
调皮的孩子学会了礼让讲文明、缺乏自信的孩子勇敢地站上了舞台、孤僻的孩子和同学快乐的玩耍在一起、不爱学习的孩子取得了高分……每一个孩子的变化都是渝北教育质量不断向上的“缩影”。
新课改春风下,渝北将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突破口,积极探索着有渝北特色的素质教育发展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本,渝北编写推广了“区域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法治知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各种活动,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先后有18所学校和单位获得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同时,渝北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着力点,认真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辅活动,突出阅读、科技、书法、美术、演讲等项目,组织开展“1+5”行动现场展示活动,学生兴趣特长得到长足发展。
在各种科技创新大赛、文艺比赛、才艺展示、体育竞技活动和职业技能大赛中,区实验小学节目连获两届“群星奖”,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133项、3118人次,入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8人,学生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上千项,有20多所学校和单位成功创建为国家或市级各种素质教育基地。
在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小院士”、“小发明家”、“文艺明星”、体育尖子、技能高手的同时,全区有13所学校被命名为市级特色教育学校,其中有8所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75所学校被命名为区级特色教育学校。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一校一亮点,渝北渐渐成为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的典范。
众所周知,渝北是全市首个千亿工业大区,在工业经济上一直领跑,如今教育也在锐意改革走向均衡、优质。通过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渝北加大了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力度,完善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促使全区的办园质量提高,新增幼儿园60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占58%,新建市级示范幼儿园3所以上,年入园幼儿超过8000人,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渝北全面实现“双高普九”目标的同时,去年又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积极践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通过组建城乡学校联盟、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的途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并大力支持各个学校办出特色与优势,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拥有国家示范中职学校的渝北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继续寻求突破,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着力培养“1+X”型人才,中职毕业生“双证”获取率、就业率分别达到85%、99%以上,同时探索建立中职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并计划在工业园区建临企型职业教育基地,提高中学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让职业教育成为渝北教育的“名片”。
文/谭茭 刘进 图片由渝北区教委提供
教育亮点
关键词——督导 “第三只眼”观测“教育气象”
我市教育督导条例于9月1日正式施行。颁布教育督导条例意味着我市教育督导从执行上升到思考,从探索走向了纵深。作为我市首部教育督导法规,它同时也标志着教育督导走上法制化。
通过教育督导护航教育发展一直是渝北教育的“重头戏”,条例的颁布无疑进一步促进了渝北更好地用“第三只眼”观测“教育气象”。
目前,渝北的教育督导工作已经实现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学校管理各层面及过程的全覆盖,同时渝北一直坚持依法督导并创新方式、深入督查、主动思考研究问题,及时发现、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促进督导走向纵深。
为了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的机制体制,渝北将设立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由分管教育的区领导担任,区政府办、区发改委、区编办、区公安分局等为成员单位,一起协作统筹督政、督学、监测工作。
接下来渝北还将建立教育督导评价机制,严格落实问责制度,每年开展2次教育质量监测,并深化责任区挂牌督导,积极创建市级、国家级挂牌督导示范区。
用督导的“第三只眼”来监测引导教育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渝北正在不断探索深化教育督导工作。
一方面改革学校评价制度,把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家长满意程度作为督导的主要内容,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完善对义务教育学校、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另一方面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职业道德、工作效率、完成质量为重点,采用学生、家长、社会多元参与的评价方式,改革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同时深化学生评价体系改革,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渝北区教委负责人介绍,为了更科学地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渝北在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监测的同时,同步探索高中和中职学校教育质量检测体系,以实现教育质量监测全覆盖。
促进教育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离不开督导队伍的壮大。渝北将督学队伍的培训纳入年度专项培训计划,定期对督学开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专题培训,提升督学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提高督学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确保督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关键词——师资 教育人才洼地开启“智力保障”
在渝北,每位教师都是一张闪光的“名片”,这张名片上镌刻着教师令人尊敬的特质,也彰显着一个区域教育的新高度。
“十二五”期间,渝北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现有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市级名师及特级教师34人,市级骨干教师173人,区级骨干教师744人,队伍素质大幅提升。开展中小学教师精品课例大赛、“微课”成果展示活动,累计荣获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优秀教育著述奖49项。
去年以来该区还轮岗、交流中小学校长56人,新提任校长11人、副职21人,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发展教育注入了动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教育的发展更离不开教师支持。
今天的渝北围绕临空经济发展和现代都市建设两大主题,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都市区。如何让教师挺起脊梁,担当为城市发展培育人才的重任?
渝北的答案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师德师风演讲竞赛、敬业奉献标兵评选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监督考核机制,开展从教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塑造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良好风范。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名校长。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渝北区委、区政府决定将教师培训经费提高近一倍、达到1000万元,区教委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教师整体素质快速提升。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管用并重,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学历高、素质优、业务精、影响大的专业能手和拔尖人才,力争到2020年全区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数量实现倍增。
渝北将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一批专业明晰、素质过硬、改革创新意识强的优秀年轻人才充实、配强教研员队伍,并创新教研教改模式,建立教学示范、专题指导和定点帮扶学校制度,着力打造一个引领优质课堂、精于教育科研、勇于教育改革和管理创新的精英团队。
看点
多维度拉动教育强区的“引擎”
近日,渝北出台《加快建设临空都市教育强区的决定》,对渝北教育未来发展将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将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为此,本报专访了渝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了解相关信息。
重庆日报:打造临空都市教育强区的背景是什么?
渝北区教委: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核心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我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谋求教育新一轮跨越搭建了广阔平台;同时渝北区委、区政府建设临空都市区战略部署全面实施,两江新区提速开发,为实现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人民群众期盼接受高质量教育,渴望教育更加公平均衡,给教育事业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和鞭策。
渝北教育面临着新挑战、迎来了新机遇,进入了加快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因此渝北作出了《加快建设临空都市教育强区的决定》,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渝北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重庆日报:作为渝北教育“十三五”的重要决定,加快建设临空都市教育强区描绘了怎样的“教育蓝图”?
渝北区教委:建设临空都市教育强区的决定以均衡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质量为着力点,坚持教师培养与引进并举、教育管理与质量并重、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联动,力求在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完善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加快建成临空都市教育强区,为渝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到2020年,初步建成布局结构合理、教育质量优良、特色项目鲜明、国际交流活跃的临空都市教育强区框架体系;到2025年全面建成临空都市教育强区。
重庆日报:要实现临空都市教育强区的建成,具体来说有怎样的要求?
渝北区教委:一是基本实现办学条件一流。优化教育设施布局,建成投用一批城乡学校,完成学校升级改造,完善实验室、功能室建设,解决城区学校入学难问题。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基本建成“智慧校园”,形成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二是基本实现师资队伍一流。师德师风明显好转,敬业奉献精神明显增强,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等次和数量进入全市前列,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级名师比例进入全市前列,努力造就一批在市内、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未来教育家。
三是基本实现教育质量一流。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水平进入全市前列,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快车道,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一年和三年入园率分别达到99%、90%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99%以上,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高考水平进入主城区第一方阵。
四是基本实现特色品牌一流。建成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示范性学校5所、特色学校30所以上。引进或筹建国际学校1—2所,建成重点中学国际部、职业教育国际培训学校3—5个,建立国外友好学校30所以上,打通国际交流通道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教育国际化水平进入全市领先行列。
链接>>
“六大工程” 攀登教育新高度
渝北区教委遵循临空都市区总体战略部署,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将突出重点推进“六大工程”,打造临空都市教育强区,攀登教育新高度。
基础建设工程
调整优化学校建设布局。加快推进城区学校建设,确保完成重庆八中等10所学校新建、实验中学等10所学校改扩建以及庆龄幼儿园等10所学校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中航翡翠城等10所配套中小学校建设,力争引进建设研究生院、实验基地或国际学校10所以上,新增配套幼儿园20所以上。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数据谷”优势,依托“云计算”技术,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提高带宽接入标准,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有机整合,创新教育方式与手段,大力拓展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治理创新工程
基础教育探索实施学区制管理,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整合、放大优质资源,扶持薄弱学校发展;职业教育探索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校企合一”;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的方式投资办学;着力优化服务支持高等教育;引进或筹建国际学校,支持高中学校设立国际部,与国外学校、港澳台及发达地区学校广泛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全面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推进激励机制改革,区委、区政府决定划拨上百万元建立骨干教师工作专项经费;探索创新督导机制改革,成立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下设督导室,统筹督政、督学、监测工作。
素质提升工程
对各级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根据考核给予补助。重拳治乱、严肃执纪,严厉整肃各种不严不实之风,重塑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良好风尚。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创新选人用人方式,着力培养一批懂教育、懂管理的“双料”校长(园长)。解决好部分学校人员超编和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继续教育,定期分类组织轮训、培训和专题研讨活动,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改革创新能力。
创新教研教改模式,建立教学示范、专题指导和定点帮扶学校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员队伍推介先进理念推广创新成果的桥梁作用、组织教学研究指导课题改革的促进作用、开展教学示范加强点评引路的引领作用和实施常规检查加强质量监测的参谋作用。
质量跨越工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当前中小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弱化的倾向,区教委以及各学校教学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制度,切实规范和强化“五认真”管理,督促各项常规落实到位,确保教育教学优质、高效。
提升教学研究效益。开展多形式的研讨、观摩和说课评课活动,尤其是各校要分年级、分学科定期组织校本教学研究,各级领导带头参与、听课评课,教研员亲自献课、示范引路,为广大教师提供观摩借鉴,力促教学相长。
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创新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计划和“1+5”行动计划实施途径,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开展文艺展演、技能展示、体育锻炼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研究、制定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方案,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和竞技能力。
完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体系,推进五年一贯制、“3+4”本科试点,拓宽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立交桥”。
名校创建工程
大力引进培育优质名校,充分发挥重庆八中等市级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名校建设新途径。建立名校建设对象遴选机制,推行名校建设项目管理,从专家指导、经费保证、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对优质学校进行集中、重点打造。
力争到2020年建成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示范性学校5—8所。区教委建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制度,将特色创建纳入建设管理、教育教学全过程,激励师生共同参与,大力培育团队精神,凝炼形成特色鲜明、品质厚重、影响力强的学校价值品牌。
加大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扶持力度,在资金、人才、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本质发展能力。深入实施联手共建工程,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有效途径,鼓励核心学校向联办学校、优势学校向薄弱学校输出管理经验,努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示范区。
公平保障工程
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加强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优先保障教育基本支出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足额预算和保障专项经费。
拓展教育民生。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杯奶”工程,扩大“爱心午餐”覆盖面。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多渠道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探索建立普通高中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机制,完善家庭困难的高中阶段毕业生就读高职学校补助制度。做好生源地贫困大学生贷款工作。
支持渝北电大建设和区考试中心建设,支持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发展,以此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努力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