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看这里!首批军体组训骨干持证上岗意味着什么

第78集团军某旅舟桥一连排长王斌,作为全军首批军体组训骨干培训学员持证上岗。图为他带领连队战士在体能训练前进行热身运动。杨再新 摄

这一天,对于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众多教员来说,不同寻常——

6月5日,由他们承训的全军首批60名军事体育组训骨干,经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严格考核,均返回部队持证上岗,成为推动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发展的新锐。

这一天,对于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领导来说,意义重大——

首批军体组训骨干顺利结业,标志着新体制下依托专业力量培养军体骨干的路子已基本蹚开,表明军事体育训练中心职责使命拓展——担负全军基础体能科学研究、部队军体考核培训的重任。

走近全军首期军事体育组训骨干培训班培训现场采访,记者切身感受到我军军体优质资源向战斗力聚焦的历史性变化。

新变化

“金牌教练”培训基层官兵成常态

不用跑步就能提高跑步成绩?

刚到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参加培训,听中心的一位领导这样说,上士王军杰压根就不信:怎么可能?训练场上每快一秒,都源自挥汗如雨的刻苦训练。

“往死里练!”王军杰至今还记得自己刚到部队时,新兵班长跟他讲的这句话。这么多年,他一直按照这种理念训练自己、训练战友。

参加这次培训,竟然真的不用跑步就能提高跑步成绩!做拉伸、提高腿部力量、锻炼肺活力、像玩游戏一样做法特莱克跑……在教练的科学指导下,王军杰发现,自己参加培训不到10天,5公里没跑几次,成绩却“嗖嗖”往上蹿:用时比以前快了近3分钟!

“跟着‘金牌教练’和世界冠军练就是不一样!”谈起这些新变化,许多参训的军体组训骨干都发出相同的感叹:军事体育训练中心的教练,要么是夺得世界或全国体育大赛冠军的运动员,要么是指导这些运动员训练的“金牌教练”,他们训练理念新、招法多,组训方式让人耳目一新,甚至会颠覆我们对军体训练的固有认识。

来自火箭军某部的四级军士长宁杰对此感同身受。引体向上,多年来一直是他的“闹心课目”。为了达到优秀成绩,宁杰经常加班加点挂在单杠上,很多时候练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可成绩仍不理想。

参加这次培训不到5天,他引体向上的成绩竟提高了5个。原来,教练王彦民告诉他,引体向上不仅要靠手臂,更重要的是靠背部肌肉的力量。于是,他改变动作要领,身体稍往前倾,当天就多拉了3个。

“这里,一切讲究科学!”军事体育训练中心考评与培训办公室领导介绍说,此次培训共分为5个模块18项具体任务,开设16门课程共计226个学时。他们先后邀请6名军地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在打牢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开展基础体能训练、实用技能训练、拓展训练以及预防伤病训练,让受训骨干掌握科学的组训理念和方法。

面对科学训练,很多受训骨干的原有认知被颠覆。来自某部的上士刘金涛告诉记者,多年来,在“师傅带徒弟、师兄带师弟”的传统模式影响下,“以跑代训”“往死里练”等滞后的组训理念和方法,在基层仍大有市场,不仅导致军事体育训练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训练伤。

“当兵10多年,我和许多战友一直觉得,训练量越大越有效果。”刘金涛感慨地说,大家早晚各跑一次5公里,天天都做“老三样”——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和100个深蹲,压根没有练前热身、练后放松的防训练伤意识,训练根本不顾身体能否承受得了,不管是否科学。如今,这些老做法全被“刷新”了。

“能到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参加培训,我们真是收获太多了!”刘金涛激动地说,“培训结束,我们不仅要把最科学的组训理念和方法带回去,还要告诉战友们一个好消息:以后,这些‘金牌教练’培训基层官兵,将成为一种常态!”

新使命

既备战重大赛事,更指导部队训练

在全军首期军事体育组训骨干培训班结业大会上,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的领导介绍,常态化培训部队基层军体组训骨干,是我军军体专业力量改革转型后承担的一项新使命。按照全军军事训练“十三五”规划,后续还将加强军事体育组训骨干培养,实现作战部队团级以上机关、营连级分队均有1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兼(专)职军体参谋(军体士官),全面提升我军军事体育训练专业化、科学化水平,着力打造与建设一流军队相匹配的军事体育训练。

2018年1月27日,我军体育发展史上迎来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原先隶属于各大单位的军队体育队伍攥指成拳,组建成立军事体育训练中心。

从此,他们在备战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同时,要担负起全军军事体育基础研究、技术指导和骨干培训等任务,当好指导部队军事体育训练的服务队。

新职能新使命带来新挑战新动力。军委训练管理部和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两级党委都深刻感到:这是我军军事体育力量向备战打仗聚焦助力的历史性转变,是落实体育强军战略思想、向军队本职主业的历史性回归。这不仅是职能使命的简单拓展,更是为部队战斗力服务这一军事体育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面对新职能新使命,军委训练管理部和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两级党委机关的同志,多次赴全军一线部队、院校和培训机构调研,了解当前部队军事体育训练存在的困难和瓶颈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随之,利用我军专业体育队伍资源,对部队军体组训骨干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培训的路子应运而生。

“不仅前来参训的基层军体组训骨干收获很大,我们军体中心同样收获满满。”中心领导告诉记者,这次培训是军事体育训练中心调整组建后,承担的全军首次军体组训骨干培训任务,所有培训工作都是从零起步,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

为了搞好这次培训,他们提早筹划准备,拟制培训方案,编写了3本教材和数十本教案,并邀请军事体育专家反复论证修改。

来自八一田径队的跳高教练王燕鸣,干了一辈子教练工作,带出10多个全国冠军。接到培训部队基层军体组训骨干的任务后,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深入部队搞调研,撰写了29堂课的200多页教案。培训结束后,他根据最新情况又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几十年来一直执教专业运动员,习惯了以专业思维来训练,而基层官兵和运动员差别大,需要我们转变思路‘量体裁衣’。”他说。

考评与培训办公室参谋成锐是八一体操队运动员出身,曾多次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中俄青年对抗赛冠军。按理说,让他来训练基层军体组训骨干,应该是“三指捏田螺——手拿把掐”的事。可他同样不敢掉以轻心:精心准备了3个多月时间,还特意到特种作战学院学习50天,专门学习蛙泳、器材和格斗术等军体知识。

新征程

一条没有终点的探索之路

在这里,一切训练都讲究科学。可记者一路跟训发现,他们在训练中的一些做法似乎故意“违反科学”。

比如,明知道吃完饭后不宜剧烈活动,可刚吃完饭,教练立即吹响哨子,组织大家开始军体训练;按道理,科学组训理应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可在培训中,教练一上来就是高强度训练……

为啥要这样?军事体育训练中心考评与培训办公室领导这样解释:培训基层的军体组训骨干和培养运动员不一样,除了身体素质、训练标准和模式不一样外,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培训部队军体组训骨干必须着眼实战,培训和考核的标准都必须符合实战,因为战斗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参加战斗。

如何从实战需要出发,提高官兵适应战场的体能素质?从第一期培训开始,他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聚焦服务战斗力这一核心目的探索培训模式。

为了让培训突出实战味,他们在科学组训的基础上,在基础体能训练等课目中尝试进行大强度组训,有时候甚至让受训骨干觉得“有意折腾”“难以招架”。课后,受训骨干都领会了其中的良苦用心,科学组训与大强度组训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重在处理好辩证关系,把握好其中的“度”。

部队最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军事体育训练中心领导告诉记者,这既是探索基层部队军事体育科学组训与作战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专业培训与部队需求的对接点,也是今后全军军事体育组训骨干培训工作的发力点。

着眼新使命,探索新模式。军事体育训练中心着眼当前部队军事体育存在的困难和瓶颈问题,抓住军体组训骨干这一关键群体,积极利用专业体育队伍整合资源、集约管理的改革成果,走开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之路的探索还在继续。

——大力培育高精尖军事体育训练科研人才,在军事体育基础理论研究、训练现实问题研究和政策制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原创性、创新性成果,成为指导部队军事体育训练的理论“法宝”。

——坚持向提升备战打仗能力聚焦发力,探索建立满足基础体能训练需求和军兵种特殊体能训练需求的技术指导体系,在5个战区方向着力攻关,逐步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考评培训点,搭建起覆盖全军的军事体育服务网络。

探索刚刚踏上征程,培训之路任重道远。过去,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一大批运动员、教练员征战国际赛场,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和军队赢得了崇高荣誉;如今,他们拓展职能使命,服务部队战斗力,虽然不“显山露水”,但仍会战功赫赫。相信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越来越多的部队军体组训骨干将成为推动我军军事体育训练不断生成战斗力的不竭源泉。(记者 刘建伟 李振琦 魏石磊)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PPT,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读后感,骨干是折腾出来的心得分享”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