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吃完饭之后,养成了独自溜达的习惯,带着耳机,漫步于园区的林荫小道,自有一种淡然的情趣。至于所听的内容,偶尔是欢快的音乐,但大部分时间还是一些声音类的节目。最近这半年一直在听的是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记得大约还是在三四年前听了他六集的《心经》,获益颇多,并以此为契机,接着读了林欣浩的《佛祖都说了些什么?》,慢慢知道了佛学的精深与博大,自己也尝试着去走近佛学。
还记得在上周的某个中午,一个听众提了一个观点,说陈丹青和梁文道一样,都是大师。谁承想,梁文道先生听完这句话之后,哈哈大笑,说,陈丹青确实是大师没错,自己是大师?哈哈哈,哈哈哈,那是读者太不了解他啦。听完这个意外的回答,我也不自觉的跟着笑了。道长从来都是如此的幽默,听他的节目,自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安静与从容。从他的节目能听出来他对中西方文化及哲学有着很深的研究与思考,对人性的观察也有着超越常规的视角与深度,但道长又永远是一个如此谦逊的人,以至于有时常常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但我却是如此的喜爱这个节目。
顺势浮想之时,一个念头突然跳出脑海:自己是怎么一步步从罗胖子的《逻辑思维》走到了如今的《一千零一夜》的?没错,我很久之前是一个忠实的逻辑思维听众,当时也是听的如痴如醉,羡慕罗胖儿的宽广的学识,也想像他一样指点江山,品评大千。但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听着他在语音那头带着浓浓铜臭味道的的侃侃而谈,忽然有一种不适的感觉涌上心头,于是,慢慢地也就疏离了。道长做节目,也谈钱,谈会员等内容,但这从来不是主要目的,往往也是在观众有这方面疑虑的时候,一笔带过。当然,赚钱是做好节目的必要条件,但决然不是充分条件。而反观罗胖,谈起钱来,就露骨了好多,大有一种你又能把我怎样的无赖之相。另外,罗胖的节目掺杂入了大量的个人观点与品评,这难免就丢掉了书本原来的趣味,而道长更像一个传播者,将好的书籍介绍给你但又不挟带私货,让你自己去体味,进而去深读这些书,这样自己反而能得到更多。
这里,自己又想到了“老师”这一概念。一个人在蹒跚学步之时,“老师”自然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看着她们的一言一行,以至于去刻意的学习与模仿;在学校里,我们的老师自然是讲台上手拿粉笔,看着台下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挥汗如雨的人。但是,当你步入社会之后,当你真正独立之后,“老师”这一概念于你还存在么?孔夫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当你成年之后,你身边接触到的很多人,大都可以做你老师的。听了道长几年的节目,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么道长自然也算是我的一个老师啦。而这几年于我成长获益最大的“老师”,无疑是自己在理财路上阴差阳错碰到的几个公众号,在深入学习财务知识的前提下,又阅读了大量的其他各方面的书籍,于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自我感觉也收获颇多。当然,在生活中,朋友于你成长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正是在朋友的陪伴和被鄙视下,这两年的健身之路才能坚持下来。在书籍丰富自我心智的同时,也兼顾了体魄方面的建设,这是自己一辈子都要坚持下去的追求。
我自认为,暂时还达不到慧能般“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能力,自然,只能如神秀般“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