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伟 张龙
近日,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新时代、新阶段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暨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找准了路子、指明了方向,为推进我市教育工作高质量跨越发展制描绘了新蓝图。
本报根据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硬核”信息进行逐一解读,与广大读者一起感受驻马店教育追梦的奋进脚步。
改革开放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要积极作为,扩大教育交流合作,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吸收办学经验。资源共享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必须加大投入、拓宽途径,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资源共享,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健全常态化家校共育共治机制。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解决“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跑不动”“跳不远”越来越普遍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注重差异化教学,加强个别辅导帮扶;强化作业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确保难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手机管理措施,学校要准备好必要的手机统一保管装置。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创建活动。
去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今年我省也将召开全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在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上特别强调,今年要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要及早谋划,抓好落实。继续组织中华经典诵写讲等系列活动,加强中小学经典诗文教育、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讲好中华经典故事。继续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抓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工作。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加强对青壮年农民、基层干部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在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中推广使用普通话。
2021年,市直中小学将组建4个教育集团,推动多元化、集团化办学,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巩固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改革成果,深入落实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不断优化教育营商环境,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持续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和无证幼儿园的治理力度,建立联合机制,切实解决无证无照、诚信缺失、合同文本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4所,重点填补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空白;继续实施民办幼儿园质量提升工程,抓好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扩大普惠园数量;落实好公办园生均拨款、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政策;到2021年底,完成学前教育普及和普惠率分别达到93%和稳定在80%的目标。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落实幼小衔接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建设,推动幼儿园特色发展。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和无证园治理全面整改,建立并完善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高质量完成省里下达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的年度任务。继续认真落实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0所;严控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大班额。到2021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大班额(含超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5%。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立法工作。
全市普通高中要大力参与我省“1256”育人方式改革工程,激发内生动力,走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为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创造基础条件。2021年规划新建(迁建)普通高中3所,改扩建普通高中12所,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增配选课走班教室311间。在依据国家规定标准完成教职工配备的基础上,按不低于10%的比例增配走班教学所需教师483人,确保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仪器设备图书配备、教育信息化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如期达到规定标准。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及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鼓励、引导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开展深度合作,组织产教对话,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落地。向省教育厅、省政府和教育部提出高校设置申请,争取将我市以农业学校为基础、筹建一所以农产品加工专业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的计划列入全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推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建立对接产业的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落实高职扩招行动计划,确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支持黄淮学院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高质量承办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弘扬“五老”精神,发挥“五老”精神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社区教育,挖掘城市书屋、校园阅读中心、“百姓学习之星”“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和民间博物馆等社区教育载体价值,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巩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成果,深化“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改革,促进城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用好教育云平台,建设在线主讲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推动更多本地优质教育资源上线分享。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缩小市域内县区、校际差距。
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保证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开展好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项目,招收更多残疾孩子入园。
统筹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午餐集中供应以及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办班治理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实“空编必补”政策,盘活用好编制资源,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持续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全面落实“一补两贴”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确保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不低于同等条件县镇教师。继续抓好农村教师“两房”(周转宿舍和保障房)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计划完成投资5580万元,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工作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潜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