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像
杜松,陕西榆林人,杜桐之弟,明朝大将,官至总兵,历镇延绥、蓟州、辽东、山海关,威名远扬,被塞外民族皆称其为“杜太师”。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亲率领八旗劲旅攻陷辽东重镇抚顺,中军千总王命印、把总王学道、唐纶相继战死,游击李永芳投降。后金军将抚顺城内三十万居民尽数掳掠。辽阳总兵张承胤率军追击努尔哈赤,在浑河与苏子河交汇河口一带中了努尔哈赤埋伏,总兵张承胤、副总兵颇廷相战死,损失惨重。
努尔哈赤
消息传到北京,朝廷震动,群臣大骂努尔哈赤:“好你个努尔哈赤,要没我大明的栽培和扶持,你哪有今天,如今却反咬主人一口,”一时间朝堂上下一片喊打喊杀,万历皇帝也想要给努尔哈赤一点颜色看看。万历皇帝说务求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辽东问题。
万历皇帝
朝廷命杨稿担任主帅,这时候的大明可谓将星凋零啊,名将麻贵与李如松相继去世。剩下的年纪也非常大了。之后任命李如柏为中路军总兵,李如柏已经年过古稀。从南昌调刘綎担任东路军总兵,刘綎当时也年过花甲,之后调杜松为西路军总兵,杜松也是西陲老将,勇武冠北疆,我们今天就重点来讲一讲杜松这一路,后世不少观点把萨尔浒惨败的锅是扣在了他头上。
明军骑兵
万历四十七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杜松率西路军从沈阳出发,大军沿着浑河前进,急行军至抚顺,忽然一阵狂风吹过,大军的军旗被吹断了,这也太晦气了。在场士兵目瞪口呆,沿岸赶来送行的百姓也是议论纷纷。大军尚未到达战场,岂能自乱军心,杜松脱掉盔甲衣物,裸身过河,士兵和百姓见老将军身上体创如麻,全身上下都是伤疤,一生征战全身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现场的军民百姓无不感慨泣下,明军也深受鼓舞,士气大振。
萨尔浒地形
二月二十九日日暮,杜松率领的西路军就到达了,苏子河畔的萨尔浒。杜松发现萨尔浒河水很浅,还不到马的腹部,而且还有几十艘小船,于是命令大军过河。部下劝他:现在敌情未明,贸然令大军过河可能会出现意外。杜松却觉得河水不过马服,他率领精锐骑兵,可以打对岸铁背山上的后金军一个出其不意,说罢就率军渡河。
明军精锐骑兵
大军渡河至一半,突然河水猛涨,渡河被中断,带着辎重的明军火器部队没来得及渡河。
杜松说:河水猛涨必是人为。后金在上游筑坝,待明军渡河时放水中断渡河,分割明军。果然,明军在被分割和,努尔哈赤的后金八旗军就迅速赶来。留守在南岸的辎重明军,利用地形固守,加上手中有火器,后金军难以攻破,所以努尔哈赤把主力放在北岸,进攻已经渡河的杜松带领的明军。萨尔浒之战
奈何杜松太猛,带领骑兵左右冲杀,后金军难以合围,之后杜松冲上山梁,据山固守,等待北路军马林到来。此情此景杜松想到了当年他进攻蒙古时,被团团包围,大将一死两伤,但麻贵及时赶到,转守为攻,大破敌军。而此时世上再无麻贵,马林更不是麻贵。
后金骑兵
可惜马林还未赶到,杜松就支撑不住了。当时努尔哈赤见北岸的杜松难以突破,就把主攻转向南安萨尔浒大营的明军。由于在夜间,明军火器看不到目标就失去了他的威力,后金军夜袭大营,明军损失的惨重,在北岸山上的杜松部眼看着近在咫尺的南岸辎重部队被攻破却无可奈何,由于南岸大营的失守,剩下的人也军心不稳,杜松最终力战而竭,中箭身亡。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
而三月一日,杜松被围之时,率领北路军的马林才刚刚到浑河边。当时如果杜松坚持一天,或者马林能够急行军向萨尔浒进发,那么萨尔浒之战谁输谁赢就不好说了,但是努尔哈赤可是把八旗兵全压上去了,如果萨尔浒输了后金可能就亡国了。
萨尔浒之战
而历史就是这么巧,偏偏让杜松和马林来搭档,杜松急于立功,所以冒功突进。一路急行军赶到萨尔浒,而马林慢慢吞吞,两军差不多的路程,杜松却比马林快了两天到达。最后萨尔浒之战就差了这么一天的路程。无论是当时杜松慢一天,还是马林快一天,都有可能扭转战局。但历史没有如果,努尔哈赤利用明军分散、沟通不畅,利用优势兵力逐个击破各路大军,只有李如柏的中路军得以安全撤退。四路总兵中,杜松、刘綎战死殉国,马林溃逃、李如柏撤退。
刘綎画像
结语
萨尔浒战前,明军是一副势在必得的态势,可最后却落得给惨败而归,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首先我认为分兵进攻并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当时杜松被朝廷卸职,急于立功,所以一路急行军,而本应是要等马林的北路军到来再发起进攻,而马林却行军缓慢。所以本应相互配合的两路大军,却相隔数百里被逐个击破。而猛将刘綎与主帅杨稿有矛盾,被杨稿安排在了作为牵制的东路大军,想立功是不可能了。所以前方主将都目标不统一,这样就被后金军逐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