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无线电一厂是国家电子工业部准时生产电视机的专业工厂,是西南地区最早建成的电视机生产工厂。
位于成都一环路南三段22号,成都人叫它“成无一厂”,占地面积近九十亩地,大门对着一环路,对面一环路内侧是九茹村,右邻是四川运动技术学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玉林小区还末俢建的时候,这里还是很清静的。厂徽
成都无线电一厂初期的产品来自于国营成都无线电仪器厂的“旭日牌”晶体管收音机。当电视机批量生产后,“旭日牌”收音机就停产了。
成无一厂建厂初期人员合影
一九六九年,成都市劳动局技工学校与国营成都无线电仪器厂联合,成立了成都无线电一厂,厂址在当时成都市劳动局技工学校的校址上,这就是2000年前在成都名振遐迩的“成都牌”电视机的生产厂。
黑白电视机生产大楼
成都市电子仪表局从913厂调来一位韩姓厂长,该厂长极有魄力,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发电视机,七二年研发成功,命名为“成都牌751型”电视信号接收机为当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献礼。751型电视机是电子管的,屏幕为19吋,还带有收音机功能。“成都牌751型”沒有量产,是为当年“十一”国庆节献礼的,并被命名为《天安门工程》,产品会送到钓鱼台国宾馆使用。
成无一厂工作证
最早为市民所知的电视机,是“成都牌”76系列产品,已经是晶体管的了,于一九七六年与市民见面。但因当年的产量不大,上市量也不大,3、4百元的价格,相对当年人们的收入来说,还算是奢饰品。
成无一厂内部通讯录
在想方设法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成无一厂又研制出783型黑白电视机,屏幕有12吋和14吋两种,并首次使用了先进的集成电路,机壳也采用了当时最美观最时尚的全塑机壳。最终形成的783型系列产品,打响了成都的本地品牌。一九七八年上市的783型系列电视机,才真正进到了千家万户。并在成都市民中,得到了很好的口碑。此时,整个四川地区也都知道了“成都牌”电视机这个品牌。成无一厂就成为了当时西南地区首曲一指的电视机生产企业。
八十年代,成无一厂推出了JVC14吋彩色电视机,又与日本三洋电器合作引进了西南地区第一条彩色电视生产线,并成立了专门生产彩色电视机的三车间,可生产从14吋~29吋彩色电视机,号称29秒钟就可以生产一台彩色电视,使得成无一厂的电视机年产量达到了100万台以上。
这时期,成无一厂生产的彩色电视品牌为成都三洋。首先上市的是18吋和20吋,到八十年代后期,又推出“成都牌”21吋直角平面电视机。同时,同系列的25吋、29吋也在研制生产中。为适应形势,各车间单位都扩称成了分厂,车间主任也成了分厂厂长。
1979年宽敞、明亮、洁净的车间
流水线上,工人们正聚精会神地进行着流水作业,这里正装配调试从日本JVC公司进口的彩色电视机散件生产线。在生产线的尽头,整齐摆放着一台台包装好了的彩色电视机。这是一条预计日产150台的生产流水线,投产后,日产量达到了200台。
中日技术人员在交流生产经验
生产的电视机的质量,完全达到日本国内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要求,受到日本技术人员的称赞。
日本技术人员和中国工人进行彩色电视机的调试工作
测试工人在进行基板检验
VS11型彩色图像发生器
成无一厂生产的电视机品牌除了上述的几个外,还有“世达牌”、“雪松牌”、“德加拉”等,有的品牌是专供出口机用的。
一九八六年,成无一厂又联合913厂为解决“成都牌电视剧”供不应求的现状,成立了成都电视电器集团公司,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生产电视机的同时,成无一厂向多元化发展,开始生产通信设备,电脑显示器;与飞利浦合作,建立了飞利浦成都研究中心;与德国政府合作,共同成立了中国电子模具研发中心。
八十年代的厂大门
八十年代中期,成无一厂在湖南株洲,广东深圳、东莞、珠海等地建立了十余个分厂,分别出口到了东南亚各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国家。年产值25亿,上缴国税3亿,为国创外汇3000万美元,是成都市数得着的利税大户。成无一厂的职工也从七十年代末的不到700人,扩张到八十年代末的3000多人,年青人占了90%左右。每到逢年过节,工厂组织的文艺演出,甚至可以吸引专业团体来参予,来观摩。工厂自办的《银光屏报》,书画攝影比赛,各种技能竞赛,以及各种知识竞赛,更是厂里年青人的天下。
专家招待所
成无一厂看起来红红火火,但并沒有在世界上占稳脚跟。随着长虹电视的强势崛起,成无一厂九十年代中期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产量急速缩减。到了九十年代末人才流失殆尽,几乎走到了尽头。同时,成无一厂的下岗人员也为南一环路旁的电脑城发展,作出了贡献。成都最早接触电脑的人,有许多都是成无一厂人。虽然后任的几任厂领导均努力过,也想过许多自救办法,但只是收拢以往的扩张,与房地产商合建电脑城,是挽救不了成无一厂命运的。
九十年代的成无一厂大门
2004年,成都无线电一厂宣布破产。终于一个曾经辉煌过的成都利税大户消失了。硝烟散后,留下的是疮痍斑斑……。成无一厂从成立到辉煌用了二三十年,可从巅峰到走尽沟峪,只有十年左右时间。历史就让忠于历史的学者去书写吧,个中故事就让后人去讲述吧。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