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对镜贴花黄是什么意思】对镜贴花黄

“在所有座位前看到玉龙,今天和昨天不一样。

”——唐施肩吾《佳人览镜》

镜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生活器具,可照容颜变化,也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可鉴国家盛衰。

战国时期,齐国威王的相国邹忌对镜照容,镜子的映照无疑让他对自己的容貌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留下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充满睿智的一段佳话。

战国后期,凤鸟纹镜 | 故宫博物院

镜之源

中国的古老传说中,镜子是嫫母(轩辕黄帝的第四个妃子,长相奇丑)发明的,这虽不可考但却是十分美妙的解释。

据说,有那么一天,嫫母在劳作中偶然发现平整的石头上隐约有自己的影子,于是便开始了艰难的磨镜过程。终于,磨成镜面的石头成为了光可鉴人的镜子。这便是“嫫母磨镜”的故事。

古的镜,叫做“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直至春秋战国才有了铜镜的出现,一直使用到清代玻璃镜子的出现为止。

战国后期,四山纹镜 | 故宫博物院

镜之礼

古人所用的镜子大多是圆形的铜镜。圆形在中国古代有圆满、团圆、吉祥之意,因此,在古代,铜镜就常作为爱情婚姻的信物,或者是嫁妆之一。

“破镜重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说的就是南陈后主陈叔宝有一个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兼美女。成年后,下嫁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公元589年,杨素与文帝杨坚的两个儿子南下灭陈,俘虏了陈后主叔宝及其嫔妃、亲戚,其中就有这位乐昌公主。

由于杨素破陈有功,加之乐昌公主才色绝代,隋文帝就将乐昌公主赐为杨素小妾。杨素对乐昌公主宠爱有加,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默无一语。

原来,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两心相知,情义深厚。陈国将亡之际,徐德言曾流着泪对妻子说:“国已危如累卵,家安岂能保全,你我分离已成必然。以你这般容貌与才华,国亡后必然会被掠入豪宅之家,我们夫妻长久离散,名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梦中神会。倘若老天有眼,不割断我们今世的这段情缘,你我今后定会有相见之日。所以我们应当有个信物,以求日后相认重逢。”

说完,徐德言把一枚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徐德言又说:“如果你真的被掠进富豪人家,就在明年正月十五那天,将你的半片铜镜拿到街市去卖,假若我也幸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会赶到都市,通过铜镜去打问你的消息。”

杨素知道后,十分感动,决定成人之美,把乐昌公主送回给徐德言,并赠资让他们回归故里养老。后来,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 一直流传至今。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 | 故宫博物院

当然,铜镜也不光是被用来当作婚嫁礼物。据说唐玄(xuán)宗十分喜欢镜子,每年八月初五他生日那天,群臣就会献上美酒和铜镜祝寿。唐玄宗也会在这一天把铜镜赐给群臣,来彰显圣恩。

镜之意

镜子还有反躬自省的意蕴。

《庄子》云:“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无伤。”像镜子一样,不念过去,不惧未来,不计较当下,随它笑,随它哭,一切尽空,就不受到伤害。

硬木金胎梅兰菊芝把镜 | 故宫博物院

《韩子》云:“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 ,目失镜,无以正须眉,身失道,无以知迷惑。” 韩非子借镜子以喻,不能闻过则怨,应闻过则喜,用道义来正己,就不会被迷惑。

唐太宗李世民干脆就表示要以人为镜,方能明得失。

镜之用

“对镜梳妆,佳人览镜”,应该是我们最为熟知的铜镜用处。据悉,目前所见年代较早的佳人览镜图像是2008年河南偃师发现的新莽空心砖壁画,现藏中国农业博物馆。绘有一身着白衣的站立女子,左手持镜,右手梳发。

偃师新莽空心砖壁画上的《览镜图》|《文物》1992年12期

东晋顾恺之的名作《女史箴图》也有一组览镜梳妆图,一位仕女端坐于镜台前的席上,另一位侍女立于其身后,为其梳头。另有一位仕女坐于镜台右侧不远处,左手执镜,右手抬起,梳理整容,镜中映出清秀的面容。

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宋摹)| 故宫博物院

清代,雍正登基之前所用围屏《十二美人图》之一的《裘装揽镜》也同样为人所熟知。画面上仕女身着裘装,一手搭于暖炉上御寒,一手持铜镜,神情专注地对镜自赏,“但惜流光暗烛房”的无奈之情溢于眉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 | 故宫博物院

另外,故宫博物院珍藏有一幅清代慈禧太后览镜的老照片。照片中,慈禧太后立于正中,左手执带柄镜,右手正在插花。看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慈禧已至七十高龄亦不能免俗。

金蕾丝花囊镜子

如今,历史已矣,美人已逝,但是只要镜子还在,我们始终会牢记那些历史留给我们的震撼和教训,以及那些美人留给我们的惊艳和深情。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