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无敌牌橘子水广告。
1920年代街头卫生广告。
民国时期捕蝇灭蚊儿童读物。
民国时期街头卫生宣传横幅。
1929年7月26日,正值盛夏。知了在树上一声一声啼叫,烈日恨不得把半个长沙城都吞进肚里。小吴门烈士祠门口,一个汽水摊前围满了人,汽水虽然不贵,但因为买的人众多,你3分我5分,倒也让卖汽水的小贩刘文廷心满意足。烈士祠门口的另一边,小贩邓延正挑着凉粉,打着竹板吆喝:“凉粉——冰沁的凉粉——”一碗晶莹剔透的冰凉粉,撒上两勺红糖水,真真是冰爽沁人。
此时,长沙市公安局卫生巡查员走过来,两名小贩急忙想走,却没来得及脱身。经过巡查员检查:刘文廷卖的汽水是假的,邓延正卖的凉粉是自己手搓的,两名小贩均被带到长沙市东三分所,听候处罚。
这则消息被写进了当天湖南《大公报》的报道《假汽水搓凉粉实行拿局处罚》里。刘邓二人并不算冤枉,因为在此之前,公安局就曾公告严禁售卖假汽水刨冰及搓凉粉等不洁食物,以重卫生。在民国,对卫生运动之重视,可见一斑。
1920年代,取缔凉粉刨冰售卖摊
一百年前的长沙盛夏,人们就研究出了不少的度暑法宝。凉粉、汽水、饮冰室,简直是吃货们夏天赖以生存的续命神器。
1916年夏天,长沙第一家冷饮厂——丰盛冰厂,由日商天华洋行在橘子洲创办。2台制冷量为1.5万千卡/小时的2吨制冰机,制出白冰以供洋行、教堂、兵舰人员,同时也向市场销售,这是长沙的普通老百姓第一次在夏天吃到冰,它改变了一百年前那个夏天长沙的温度。1917年6月18日湖南《大公报》上就刊载了一则丰盛冰厂广告为,“敝厂自去岁开办以来……今际此初夏之后,已将机器整修工竣,业已出冰,供暑天之需”。
最初长沙人吃冰的方式特别原始,就是由冰室或挑冰担子的街头小贩,将冰块取出,当场制成刨冰或兑进糖水、果子露里。但这种原始的吃冰方式,有着巨大的卫生隐患,在那样一个霍乱流行、医学落后的年代,这是涉及生命线的问题。所以每到夏天,警方的食品安全告示屡屡会提到取缔街头肩挑或摆摊小贩售卖刨冰、汽水等。
1929年7月18日,湖南《大公报》刊发公安局布告《取缔售卖刨冰》并提醒饮冰室主人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据长沙公安局的布告:夏季售卖刨冰,可以消暑解渴,原无害于卫生。唯因售刨冰者,贪图便宜,随意安置,不谙卫生清洁,或以陈腐之果露,污浊之糖汁,掺杂其中,又重以苍蝇群集,以为毒物之媒介,致令食之者常患腹疾,罹赤痢者有之,染疟疫者有之,贻害市民……本局特定取缔售卖刨冰规则六条:(1)刨冰块之布须干净。(2)果子露每日须用新鲜的。(3)糖水须得每日用开水调制,用白糖,不可用糖精。(4)凡盛果子露及盛糖水之器具须净布遮盖,以防苍蝇。(5)刨冰内不准掺入其他不良液汁。(6)盛冰杯具须放入清洁盆水之中。不可排列摊上,致被苍蝇污染。
虽然官方明文规定取缔凉粉刨冰,但小贩依然上街贩卖,市民依然照吃不误。面对美食,长沙人总是带着一股子“大无畏”的精神。
1934年8月7日,《大公报》刊载了由上海家庭工业社出品的无敌牌橘子水广告。广告上写道:“鲜橘子水,玻璃橘子,即蜜橘汁。纯用福橘制造,香甜无比,为暑中唯一饮品。”至此,玻璃瓶装橘子水代替了街头散装汽水,成为市民盛夏饮品。
夏天卫生运动,全国大扫除
大概就是因为市民们卫生知识幼稚,卫生习惯缺乏,使得政府必须施行民众卫生教育。全国范围的“夏天卫生运动”便由此产生了。
据1932年《湖南省政台年鉴》,五月十五日,为全国大扫除日,长沙市热烈举行夏季卫生运动大会,并依照污物扫除条例,切实扫除,以期唤起全市民众自动清洁。
1928年南京政府通过了《污物扫除条例》,规定各地于每年5月15日和12月25日各举行一次大扫除,同时《卫生运动大会施行大纲》也定这两日为各城市举办卫生运动大会的日期。卫生运动大会为期两日,第一日以陈列卫生标本和书画、邀请卫生专家演讲为主,目的在于引起民众对卫生运动的兴趣,宣传公共卫生知识。第二日为游行与大扫除。这两个卫生法规对时间、基本内容和方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成为各地政府开展卫生运动的依据。
街头标语和报刊文章是最常见的卫生宣传方式。每到夏天,湖南省会警察厅总会满大街贴布告,发布夏天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的警示。
1935年8月6日,长沙《大公报》刊发预防热季传染病标语:“1.饮料定要煮开才喝。2.吃水果定要剥皮,切莫用生水洗。3.饮食器具需用开水洗涤。4.莫吃生冷及用生水做的凉食物。5.苍蝇散布传染病,大家共同扑灭。6.食物要莫让苍蝇嗅食。7.要免热季传染病,快打预防针。8.遇有热季传染病人,速送医院隔离。9.传染病人的粪便要用石灰消毒。”在卫生知识匮乏的年代,这些标语,为长沙人带来了最初的习惯养成。
6天时间长沙至少拍死60万只苍蝇
为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政府也积极向苍蝇宣战,组织灭蝇运动。长沙市的灭蝇运动多于每年夏令举行,宣传与竞赛相结合是其常采取的方式。
因为苍蝇繁殖能力强,危害大,灭蝇办法遂成宣传重点。为求根绝苍蝇,卫生局希望民众定期清理容易孳生蝇类的地方,如垃圾箱、厕所、粪坑粪池、畜舍,此法即所谓的“除产地”。对付蝇蛆和成蝇的方法,从喷沸水、撒石灰到如何制作捕蝇纸,更被详细介绍给民众。由于民众未必知晓苍蝇为传染病的媒介,卫生主管部门也向他们解释灭蝇的科学依据与必要性,并吁请民众合力灭蝇。类似的卫生常识除了借助媒体的力量传播之外,也印制成传单散发给各机关、团体、学校和民众。
1932年,长沙城内就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灭蝇运动。
1932年7月4日湖南《大公报》登载报道,称市民拍死的苍蝇,可以到市公安局卖钱,每20只苍蝇,可以卖得20文,也就是一文钱一只苍蝇。在苍蝇换钱的号召下,仅仅6天时间,全城就拍死了无数苍蝇。《大公报》报道称长沙市民送来的苍蝇就超过60万只,该报记者写道:“市民送来的、拍死的苍蝇实在太多,检点员用手检点,值此天气炎热,不免血腥沾染,现闻警局已改用秤称,以免经手者感受污浊。”
小学生是灭蝇运动的干将,这一年7月8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载的《随便谈谈·关于小朋友》一文报道:长沙各所小学被布置参与“捕蝇运动”。每位小学生发给一把苍蝇拍,小学生每天上学,必须向学校交8只苍蝇。“聪明的小孩,教家里大人代捉(苍蝇),明天照交;不聪明的,便自己去拍。”但是家里面毕竟都算是干净的,孩子们嫌家里苍蝇太少,便结伴到外面去寻觅。于是垃圾堆、茅厕里,这些停留苍蝇最多的地方,小孩子平时不去的地方,成为完成“家庭作业”的去处。
那时,长沙夏日已有防疫医院。1929年7月22日,湖南《大公报》刊载《民厅令限三日内成立防疫医院》一文:民政厅昨令湖南公立医院院长萧登,限于三日内组织防疫医院,并成立分诊处,以重民命。其文如下:“现值天气炎热,关于防疫事宜,亟待举办,查长沙市防疫医院,历年均系附设该院办理,成绩尚优。兹因防疫医院,亟待设立,仍应附设该院办理。”(撰文/记者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