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红日燃气灶打不着火】今日中国·贵州丨红色馆藏:一本“血染”的诗集 红日煤气灶打不着是什么原因

总台记者 尹平:这里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纪念馆对面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每天来到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纪念馆收藏了近两千件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留下的珍贵历史文物,比如遵义会议召开所用的桌子,见证会议召开的那口挂钟,而今天我们在纪念馆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一本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日记本。这是红军1934年刚刚进入贵州时,在黔东南地区一位侗族同胞杨和钧所留下的一本诗集,上世纪50年代杨和均的后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它。

诗集很薄,却是国家一级文物。我们征得文物保护单位同意,郑重地将诗集原件从库房里调出,这也是对这本诗集第一次进行视频拍摄。 

其实,杨和钧只是在家里的账本上,写了七首诗。1934年,红九军团长征行至锦屏县婆洞村,不但留下大量宣传革命、民族平等的标语,还为当地群众修复了被地主恶霸挖断的道路。红军所做的一切,都被侗族青年杨和钧看在眼里。 

1934年11月,他在本子上写下第一首诗《板壁上的指南》。其中,诗的最后一句“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夺政权、扛起枪,把东洋鬼子赶下海洋”,已经显示杨和钧对红军的革命宣传产生了极强的认同。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 张小灵:后来有一位红军的连长负伤了,经过(杨和钧)的家乡。(杨和钧)把(红军连长)接到家里,为他治伤,后来被敌人发现之后,这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去杀害了。

这位姓王的连长与杨和钧相识虽很短,但两人朝夕相处,结下兄弟般的友谊。王连长遭到敌人杀害,但红军的革命信念,对杨和钧产生了极大影响。王连长遇害后,他连续写下四首悼念、追思王连长的诗。 

1935年清明,他写道:“王连长呵王连长,你赐给我无价之宝,这宝比太阳光还亮,亿万金银买不到……它是人类解放的真理——马列主义。”

1935年5月,杨和钧下定决心,告别家乡、投身革命。他人生最后一首诗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再见吧,家乡的一切。我要往北上,寻觅那光辉绚烂的红日。”

年代久远,我们不知道王连长与杨和钧到底说了什么。但这本诗集,让我们看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真挚的鱼水深情。 

总台记者 尹平:1935年杨和钧决定北上追随红军,但是不幸在半途被敌人搜捕惨遭杀害,这本诗集因为外观是账本,所以得以保存下来,它见证了杨和均与王连长的兄弟之情,也见证了红军与群众的鱼水之情,这段尘封87年的历史也必将被人们所铭记。

(总台记者 尹平 王皓宇 遵义台)

(编辑 陈卓然)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红日燃气灶打不着火,燃气灶打不起来火,红日煤气灶打不着是什么原因,燃气灶有电不打火”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