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天还不是很黑,但一盏灯早已点亮,一位师傅在精细地做着手中的活儿。裁缝店的生意还不错,来的人挺多,10点,叔叔还在那盏灯下修剪着,这是一个常见的场景。
繁华的大南门,吃喝玩乐,现代气息浓郁。嘈杂之下,一个小胡同进去,探访到的是一片净土。大同一个风雨飘摇的傍晚,小小的裁缝铺,有了一丝温馨的感觉。没有显眼的招牌,只是小小的民居房,玻璃窗前放着贴心的纸片:有事请打电话(电话号码)。在热闹的大南门,这里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房间被两台老式缝纫机,一台电动缝纫平车,架起的缝纫案板,锁边机,以及堆了一架子的线团占据了大半个空间。各种各样的工具让人眼花缭乱,剪刀两把,尺子三种,画粉,当然少不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线团,两个台灯,一台电脑,还有为了房间整洁,摆放固定的两个垃圾桶(扔线头,碎布)。5个凳子,都被放上了手工做的坐垫。板上的一个小方篓里放着6、7根笔。
一张单人床供短暂的休憩,两张老式柜子。两根晾衣绳上,挂着各种衣服,已完工的,待修剪的。还有一排排衣服架。
一直好奇,夏日炎炎,两位是如何在这般环境下专心做着手里的活计的,“我们这个年纪也就踏实了,能坐的住了”。
在做了十年的洗衣店后,20多年夫妻俩就扎根在大南门一心一意做着裁缝,19岁阿姨就从事裁缝行业了,而叔叔用他的话来说是“半路出家”。
就算是下雨天,就算已近晚上,裁缝店仍时不时有人到来。叔叔阿姨分工,各自趴着一个缝纫机,倒腾。阿姨身体不好,时不时咳嗽。房间里除了视频的声音,便是哒哒哒哒的缝纫声。网购的普及给裁缝店的生意带来活力。网购的衣服很多不合尺寸。上门的大多都是大同大学的学生。对于他来说,跟学生打交道还是比较称心的一件事。做过10年干洗店生意的他感慨道,大学生毕竟受的教育多。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相比,容易的多。
阿姨(穿着朴素的花褂子,盘着头)静坐做着手中的活计。她是一个害羞的人,“问你叔叔,他可会说了。”叔叔50多岁,沉稳,声音深沉,格子衬衫,浅黄休闲裤,懒人鞋。“干这行你得掌握顾客的心理”,对于裁缝来说,也是一个阅人的过程。十年的干洗店经历让他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成熟了许多。两个男生走了进来,放下牛仔裤后走了。叔叔说到,“这一看就是体育系的孩子”“一看块头就能看出来”。“你得揣摩顾客的心理,知道他想要什么样的。”说起做裁缝开心的经历,有人着急忘了给钱后第二天还会送回来。但也有一次惨痛的经历,让叔叔阿姨很反感:一位大四学生来到裁缝店,因没钱押下学生证,对于快毕业的学生来说这已经是没用的了,但是10块钱一直不愿还,最后在同学的催促下,不好意思,才还了钱。诚信问题让叔叔蹙眉。
他举起一把小刀说“你看这是啥――手术刀”叔叔开了个玩笑。阿姨在一旁听着笑了。
“你看人法国的衣服就是不一样,那做工,中国就达不到那种水平”,他直言做衣方面国人的不足。
小猫咪在床上静谧地睡着。
脚踩踏板,手慢慢往前推,衣服跟着移动,转动的线团,认真的神态。“尽量少生气,难缠的顾客火压住。和她说理,不说脏话,讲道理说服人家”这是阿姨做裁缝体会到的人生智慧。身为裁缝,对穿着打扮要求却并不高,“咋舒服咋来”,大方得体。谈到成为裁缝的特质,阿姨说“心灵手巧是肯定的,也得性格好不能闹,能坐住。”
裁缝最看重的是品质,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好像什么都讲究宣传,品牌,“叔叔,有没有想过在手机上推广自己的生意”,“咱不搞那些浮夸的,很多人看中的就是投机取巧,我就是挣个养家糊口的钱”,于他而言,做好手中的活,让顾客满意就行。“返工率很少,几乎没有,如果又不合适的可以免费调整”。叔叔是注重口碑的一个人。
“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了好孩子”,唯一的儿子是夫妻俩的骄傲。儿子在东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拿着奖学金,“有点希望也寄托在孩子身上”。“那么远,想不想孩子呀?”“现在有网呢,经常视频”阿姨言语中透着开心。阿姨不善言谈,却是童心满满。最大的愿望是想去旅游,游山玩水。回想起方特刚开业的时候,和妹妹带着小孩去玩那刺激的项目,阿姨笑得开怀。电脑上的视频一直开着,两位却一直没有什么时间能静下心来完整的看一集电视。阿姨在忙碌中瞅两眼视频,嘈杂的缝纫声没打扰阿姨看电视的兴致。
这是一个累人的职业,但两人都没想过要转行。阿姨无奈的笑笑别的也不会啊。就把自己能力能做的做好就行。
顾客来了,“什么问题?”他看看衣服,取出纸条,写上姓名,卡在衣服带上,拿订书钉一定,“我明天来取”早已习惯的一切。阿姨沉默不语,一件件衣服被她修剪好,挂好。
小猫早已睡醒,小爪不安分地挠着床上的物品。地上的线团被小猫玩耍,阿姨拿起碎布,“愤愤”地朝角落里的小猫砸去,实际上,小猫惶恐的眼神早已博得阿姨的宠爱。
一对情侣进来,女生称自己的黑牛仔裙穿上有点“翘”,想裁。“裁了就扭了”,叔叔凭借经验,忠告道。“你去正房穿一下,我看看效果”,最后,叔叔与女生达成共识,把两边收一收。男孩的裤裆破了,明天就要穿,叔叔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先给他做。一张单人床就在那里摆着,但两人又怎么闲的下来。不是做着转缝纫机,就是站着,量,裁。
到了饭点,阿姨去做饭,放心的把余下的活交给叔叔去做。你去做饭,我来分担。老柜子上放着一摞摞衣服袋子,都是顾客留的。而叔叔阿姨的活,还远远没有结束。
一位西装革履的30多岁的男子走了进来,要剪裤脚,顺便熨一下衣服。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原定的十块钱变成七块五,他掏出口袋里全部家当,懒得讨价还价了,叔叔阿姨收下。他耐心地等待,阿姨管上衣,叔叔负责裤子。两人还是做的很细致。两人互相配合,用心做着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