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窠】坑、涧、窠、洞、岩、峰,武夷山的山场这么多,你都认识吗?

?这篇文章是由小津田公司创作的

从第一行开始:小陈茶日

书堂作家:伊麻花

《1》

岩车的山庄自古以来就很复杂。

虽然任何的茶叶都受产区环境影响,但相比而言,岩茶所受的影响尤甚。

山场环境,着重表现在土壤质地与微域小气候上。

逛正岩各大山场时,会有行走在苏式园林的感觉。

虽说没有“移步换景”那么夸张,但每隔数百米,能感受到周围小气候的明显变化。

登马头岩时,沿着主路线拾阶而上,等走到可以遥望“道观”那,已经让人热得满头是汗。

但是继续往前,绕过小路走到悟源涧时,霎时间就觉得空气变得凉爽,如同走进天然空调房。

岩壁对峙,一线天开,溪流潺潺,幽深清凉。

之前有茶友留言,“有空讲讲岩茶山场,什么是坑涧山场?什么是岩上茶?还有像是鬼洞、竹窠、牛栏坑这些的,它们为什么会起这么奇怪的名字?”

这些林林总总的话题,说来话长。

参悟岩茶山场魅力,得从坑、涧、窠、洞、岩、峰等正岩山场基础款地形说起。

《2》

何为“坑”?

坑,天然凹陷也。

岩茶里,能够被称作坑的山场,标准照必定是两山夹峙,底部略宽,中间有涧流经过。

涧流的加入,给周围环境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滋润,小气候环境清凉,适合茶树“喜阴喜湿”的生长天性。

而两山夹持下,从高大丹岩上剥落下来的“碎屑”能够让周围茶地土壤保持疏松透气、养分丰富的好状态,让产出来的岩茶拥有鲜明的岩韵特征。

同时,山岩作为天然屏障,可以遮挡过分强烈的光照。

避免因日照时间过长,茶树从太阳东升西落一直被太阳晒到,导致青叶品质下降。

据说日本人在种植茶树时,为避免茶叶生成过量的苦味和涩味,甚至还专门搭了防晒棚。

但是在正岩里,长在“坑”里的茶树依傍山岩,拥有天然防晒“掩体”,着实很幸福。

能够代表“坑”的山场,以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最为典型。

配图里展示的是牛栏坑与倒水坑。倒水坑更符合“凹字形”特点,而牛栏坑略微狭长,呈现为“V字形”。

而慧苑地盘广袤,地形复杂,小山场众多,这里暂且不提了。

《2》

何为“涧”?

涧,也就是山间流水,水系丰富。

提到岩茶山场时,坑涧二字像是固定搭配,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原因在于,以涧定名的山场,是在“坑”的基础上形成。

没有涧,不成坑。

没有坑,难成涧。

正因为坑涧山场的难舍难分属性,所以,它们产出来的岩茶风味接近。

因日照时间短,光照温和,漫射光多,相对湿度大,小气候清凉等缘故。

坑涧岩茶走出来的岩茶,风格往往是茶香细幽悠长,茶味淳和绵柔。

而不是所谓的霸气、刺激、煞口。

涧,紧挨的两山之间,流出潺潺溪流。

夏天时去逛岩茶山场,麻花最喜欢去的就是流香涧、悟源涧、章堂涧之类的地方。

因为,它们是天然避暑胜地。

不过从山场环境看,流香涧与悟源涧虽然作为“三坑两涧”的代表,但实际茶地范围却不多。

原因嘛,也能一眼就看出答案。

除了水量丰富的涧流,就是布满青苔的岩石。

只有坑涧周围若干范围,才能少量种上茶树。

所以在正岩山场里,从“涧”这类山场走出来的岩茶,产量一直不高。

《3》

何为“窠”?

窠的本意是,昆虫鸟兽的巢穴。

但是在岩茶里,“窠”这类山场的地形条件复杂,比较多变。

位于两山之间的山场,通常被称作坑或者涧。

而被称作“窠”的山场,往往是狭长山谷,三面环山,只有一侧开了口,可供走入。

从某种意义上颇有几分避世、封闭的意味,山场气息明显。

生长在此处的茶树,偏安一隅,生活惬意得很。

像是在去往竹窠的路上,就特别安静。

从水帘洞停车场下车,步行走到章堂涧。一路上沿着“漫行道”,步行走主路线,经过古崖居、鹰嘴岩后,便可看到慧苑寺。

等走到慧苑寺这个明显地标后,往左再走一段路,等过了飞来峰,就到了竹窠入口。

竹窠入口上,挂着指示标牌——非游览路线。

离开大路,跨步走进小道,山谷狭长,别有一番风景。

上次去往竹窠时赶上下雨,穿上雨衣后,应时应景地想起了《雨巷》里的句子。

悠长,悠长,而又寂寥。

从喝茶体验看,竹窠里产出来的肉桂,汤水绵长细滑,劲道明显。

这类阴凉而少阳光,再伴着汨汨小溪的山场,产出来的茶味就是这般悠深悠长,耐人寻味!

《4》

何为“洞”?

洞,深穴也,指天然形成的窟窿。

岩茶里,洞是因为山岩内部土质较软的岩层,受到数万年的流水侵蚀后,凹陷而成。

绝大多数以洞命名的山场,藏在岩腰之间。

当你身临其中时,会发觉到别有洞天。

空谷深邃,环境清凉,群山包围,光照少,气候清凉甚至阴凉。行走至狭窄山谷地形段,甚至高呼会有回声。

代表性山场有水帘洞、玉华洞、鬼洞等。

图片所示的,皆是今年春茶季时,麻花在鬼洞实拍的地形图。

从石碑处,上前走两步,可以一览内鬼洞全貌。

站在高处往下看,前方可以走的路,只有长满杂草的泥土狭长小道。

一路向下,像是深不可测的绿色滑梯。

串联四周地形看,鬼洞夹在倒水坑、鹰嘴岩、慧苑坑之间。从倒水坑入口,往右侧上小路,是内鬼洞。

而从慧苑坑方向走进来的,则是外鬼洞。

内、外鬼洞之间,以一道长长的沟堑为界限,宛如楚河汉界。

从地形上,内鬼洞两山对峙,狭长深邃。而外鬼洞则相对开阔。但是,鬼洞这个略显阴深的山场,像是峡谷。

据说是因为地势和群山走向奇特,以至于鬼洞内部只有进风口,而没有出风口。

每当刮风时,其间能听到“呼呼”的回流,阴深深的。

鬼洞山场里,内鬼洞绝大部分是奇种,而外鬼洞除了奇种外,有少量种植水仙等其它品种,肉桂茶树种植量不多。

在外鬼洞的一处狭长山谷内,分布有一片据说早5、6年种植的肉桂,树龄不高,产量有限。

因此,此前在市面上常见的“鬼肉”(鬼洞肉桂),它们的真实山场显得格外诡异。

《5》

何为“岩”?

岩与峰类似,故放在一起讲。

从名字上看,它们就是一块大岩石或一座小山峰。

早几年在行走各大山场时,麻花有个“坏毛病”。

每当遇到看起来有特色的巨大岩石,就问我的茶农朋友,“这块岩叫什么名字?”

当然,其中部分外形有特色的,都有取名字,比如鹰嘴岩、观音岩、笠盘岩、玉女峰、大王峰、三仰峰、飞来峰等。

但是剩下来的大部分,它们只是景区内的普通山峰。

所以,每当遥指远远一块山岩,问带路的山场主,这块岩石叫什么,这片地方叫什么时。

他们往往是尴尬一笑,说是不知道。

直脾气一些的,则是傲娇地抱怨:

“没听说过有名字,就是块普通石头。也许在你们眼里看起来觉得稀奇,但我们已经见惯了,觉得也就那样。”

岩、峰之类的,一眼看去,就是一块巨大山岩。

肉眼可见,作为石头山,上面根本种不了茶。

但是,武夷山茶农先民们,依据山势,垒石成园。以及在地势相对开阔时,四周种上茶树。

岩茶里,以**岩、**峰定名的山场,往往是四周开阔,日照充足,利于馥郁茶香形成。与坑涧茶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岩茶里的山场,往往是大山场内套着小山场。

错综复杂,难以概括。

但是,正岩山场的总体特性,一目了然。

一言概之,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不管是坑、涧、窠、洞、岩、峰等山场,它们都与武夷山独特的丹岩为邻。

如果一片茶地,四周平坦,周围没有林木杂木,更没有标志性的“丹岩”。

那么,它产出来的岩茶,品质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更多关于岩茶的原创知识

就在刚刚,我喝了一泡普洱味的武夷岩茶

茶友来信,​一般岩茶的烘焙期有多长?这要从岩茶的火功说起

武夷岩茶的岩韵,究竟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每款岩茶都有岩韵?

武夷岩茶要喝越重、口味越好?这的的确确是个误区!

滋味不够,克数来凑,10克袋装岩茶为何悄然潜伏武夷岩茶圈?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