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广西柳州市白凤镇新昌场海洋鸟笼基地摆放着密密麻麻的鸟笼。
何芳芸 摄1月26日,广西柳州市百朋镇新圩场海洋鸟笼基地里,摆放着密密麻麻的鸟笼。 何芳芸 摄
(新春走基层)广西小村庄用鸟笼“编织”起千万元大产业
中新网柳州1月27日电 题:广西小村庄用鸟笼“编织”起千万元大产业
作者 何芳芸
临近春节,广西柳州市百朋镇新圩场海洋鸟笼基地里数十名老人、妇女仍在忙碌着,有条不紊地刮竹片、穿插条。在他们身后,是近万个鸟笼堆积成小山,整个基地透着淡淡的竹香。
百朋镇很多村庄都有竹编的传统,这里,不仅生产出全国80%的鸟笼,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地方。今年42岁的梁海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月26日,梁海洋(左)正在基地里编织鸟笼。 何芳芸 摄
梁海洋一家三代都有编织手艺,他从小就跟父母学习竹编箩筐、背篓等手艺,成年后外出打拼,在30岁时又重新向父母学习竹编鸟笼的手艺。“用钢管做模具,把软化的竹子用手压弯再放进桶里定型,每次到这个工序时手都起泡,这是最难的一道工序。”梁海洋回忆道。
从一根竹子变成一个鸟笼,需要经过切割、高温蒸煮、折弯、定型、打磨抛光等近百道工序。而制作鸟笼用的竹子,则选用广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产的楠竹,因其材质外柔内刚、防虫防霉,是制作鸟笼的上好材料。
2010年,做了多年鸟笼编织的梁海洋,看到村民各自单打独斗、采用传统的销售模式,导致鸟笼售卖困难。他决定成立公司,组织村民生产加工和销售,其自主研发的竹制鸟笼成功注册外观专利和商标,逐步把鸟笼生意越做越大。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百朋镇建成海洋鸟笼产业基地,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电商推广销售,让小作坊变成“大品牌”,实现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获益。
目前,海洋鸟笼生产基地一天能生产约300个的鸟笼,销量稳居全国竹制鸟笼行业第一位,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2020年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但海洋鸟笼产业基地的生产销售一直没有中断。
1月26日,临近春节,广西柳州市百朋镇新圩场海洋鸟笼基地里,村民仍在忙着编织赶制鸟笼。 何芳芸 摄
“我们之所以能够撑下来,完全是因为之前在网上铺好了路。如果是传统销售肯定损失巨大。”梁海洋庆幸说到。目前,该基地的鸟笼销售全部转为线上售卖,实现在淘宝、抖音等多个平台的进驻。
“虽然是小产品,但我们希望把鸟笼生意做大做强,和村民一同致富,一起振兴我们的乡村产业。”能为家乡做出贡献,梁海洋对未来信心满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