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传统物流车到新能源物流车,从”试一试“到”叫人喜欢“,湖南小伙刘阳(化名)开新能源物流车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这背后不仅体现出深圳作为绿色货运示范城市大力推广新能源物流车的显著成效,更体现出新能源物流车用户体验的优化升级。
初次接触新能源货车:“试一试”
“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8.5万辆,是国内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全球新能源物流车最多的城市。”
自2018年6月被列入首批绿色货运示范创建城市以来,深圳便在新能源物流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我在湖南的时候很少看到新能源物流车,到了深圳却随处可见,反倒是燃油物流车很少见。” 这是深圳留给来深不到半年的刘阳(化名)的印象之一。
刘阳来自湖南湘潭,为人热情。他告诉电车资源记者,来深圳之前他在老家也开货车。“之前是在老家帮一家公司拉(运输)镀锌铁皮、钢护栏,拉了2年多,今年就跟着朋友来深圳了。”
今年6月份的时候,经朋友介绍,他来到龙岗一家装修公司上班,为客户运输装修材料。和以往不同的是,他开的是新能源物流车——老板给他提供了一辆比亚迪V3。刘阳决定先“试一试”。
满意续航 综合使用成本低
对于装修公司而言,除了开源,也需要节流。“我们公司2016年就成立了,中途因为生意不好,老板又转行去干其他产业了,后面又重新做装修公司,经济方面比较窘迫。”
后来考虑到限行、停车和使用成本,今年7月刘阳的老板以全款9万多元的价格(补贴后)购入一台比亚迪V3。正是开启刘阳在深圳开新能源物流车送货体验的那台车。
比亚迪V3是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物流车。刘阳表示,“这辆车在高速+空调的情况下能跑240多公里,不开空调、正常行驶下大概有280多公里的续航。”
刘阳每天大概行驶100、200公里左右,如果换成燃油车每天至少百元的费用。 而现在大多数充电站峰期一度电不超过2元,基本在1.2—1.8元左右,而在谷期电费甚至只有1-2毛一度,可见成本之低。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一趟珠海,到了目的地之后电池还剩30%的电量。充满电费一般也就30—40多元。”刘阳感叹:“这要是油车,油费不得几百块啊!”。
不过,刘阳一般还是在深圳市内跑。“我们公司有稳定的合作商有家乐福、天虹和中航,一般每个月的充电费用都在1000元左右,电费老板会给我们报销。”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物流车使用成本低的背后离不开充电站的普及。
充电基础设施多 充电便利
新能源物流车不同于传统货车,补能主要依靠充电桩,对充电桩的功率、分布范围要求较高,而这正是深圳多年来积淀的优势所在。
今年1月,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8万辆,公共充电桩的数量超过9万个,将加快布局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计划加大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用户充电的便利性。
4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稳步有序推进电能替代,推进港口岸电建设,到2025年,力争全省建成充电站约4500座、公共充电桩约25万个。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广东省共有公共充电桩160961个。
充电桩与互联网的联通使得用户充电更为便利。现在,新能源汽车司机通过高德等地图软件便可以轻松找到充电站,进行补能。“在高德地图上一搜就有,通过小程序充电,方便又快捷。”刘阳估算过自己的工作量,每天大约跑100公里,一次充电基本上够用一天。
在高速路上充电也同样便利。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各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投运320座充电站。为往返高速路上的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了及时、快速的补能服务。
此前,电车资源采访过不少司机,他们也表示,近两年充电点多了,充电就方便了。在深圳市内很容易找到站充电,也不用排队,只是充电需要时间,最快也要半个小时。
配套健全 开新能源车真香
近些年,深圳不少公司都争先购入或租赁新能源物流车,作为主力运载工具。
随着驾驶新能源货车体验的增多,刘阳对新能源车的态度悄然转变了。”新能源货车在深圳不限行、好停车,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大力扶持绿色货运。加上这款车启动快,货箱大、噪音低,充电方便等特点,与燃油货车相比真叫人喜欢。“刘阳说道。
刘阳表示,由于没有燃油发动机,新能源货车的驾驶体验好了不少。“这辆车充满电能跑270-280公里(不开空调),完全能够满足我每天的需求。我平常在路上一般开到每小时50-60公里。虽然深圳有时候会堵车,但与之前跑长途运输相比舒服很多,主要是因为新能源货车都是自动挡,而且城市路况和车辆的舒适度都不错。”他说。
现在刘阳每个月都有着近9000元的收入,每天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刘阳对现在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新能源物流车模式创新,新能源物流车产业不断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围绕用户打造完善的产品和服务。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刘阳从一开始的”试一试“到现在的“叫人喜欢”,映射的不仅是产品本身的变化,更映射出”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所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