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国家推荐性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放电系统:车辆对外放电要求》标准的编制启动会在深圳坪山顺利召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 副总工 刘桂彬,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 杨冬生院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在与会的七十余位来自电动汽车整车、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充电设施、电力电网等行业专家见证下,比亚迪研究院高压电器及高压安全规划部高级经理 陈明文率先发布了“即插即充”技术,创造智慧充电新生态。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杨冬生院长在会上致辞
新能源用户充电难题
据最新数据统计,自2012年起,新能源产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每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都几乎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即便如此,截止到2019年7月,我国公用充电桩总量也仅为44.7万,和344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比,相去甚远,很显然并不能满足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充电不便利成为了制约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一环。然而充电桩布局不够紧密是充电难问题的根源么?
经调查发现,我国充电APP已经不止50个,充电运营商总共超过300个,但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仍然低,不到10%。充电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到达场站后发现油车占位,找到的桩可能是故障,插枪后发现要重新下载二维码,有的二维码甚至被破坏等等问题。痛定思痛,如何整合充电桩资源,提高充电桩利用率,引导消费者找到桩成为了行业的焦点。
比亚迪发布“即插即充”技术破局充电难题
面对如此难题,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义不容辞的担起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任,率先提出即插即充方案,并通过车、桩、网互联互通的方式,依托强大的Dilink系统,创造性的将充电APP植入车机,构建车机与手机互联的智慧充电生态系统。
即插即充通过车、桩、车云与桩云之间互通,实现插枪即充电,解决充电平台不互通、扫码刷卡繁琐等问题,提高充电便利性。其原理为插枪后通过车辆底层与充电设施通信,获得充电桩信息。通过车机API传递给车机应用层,由应用将信息经安全信道向运营商平台发起充电请求。应用可以是电动汽车企业自主APP,也可以是充电设施运营商或第三方服务商的车载APP。其优势为仅设施识别信息经底层传递,被冒用、截获的破坏性和概率低,方案易实现,现有充电设施和车辆容易改制。
专业优势:
信息安全性高:仅设施识别信息经底层传递,被冒用和截获的破坏性和概率低;
方案易实现:现有充电设施和车辆容易进行改制。
相信在不久将来,车机上的充电APP会根据车主的实际需求,自动识别出充电最快、电价最低、距离最近、不用排队、配套设施最丰富的充电场站,供车主做出最理想的选择,并提前预约充电位,到站后即插即充。并在充电过程中,根据车机上的APP与手机端的APP互联,时刻监控车辆充电状态,甚至远程管理,让您充电无忧。
生态愿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行程规划:行程同步 和电量提醒
寻桩导航:一键寻桩 智能导航
预约充电:预约车位
即插即充:插抢充电 自动鉴权
充电管控:时段控制 车辆温度 故障续充
充电完成:无感充电 免密支付 授权挪车 空调调温
高压电器及高压安全规划部 高级经理 陈明文在会上介绍“即插即充”技术
而当前开发的即插即充功能,不仅是给用户带来充电便利,更是车机智慧充电生态的关键,其运行只需要5 秒权鉴,0附加成本,优势十分明显。2018年5月“即插即充”立项开发,同年10月完成方案设计,且今年5月完成功能开发。开发过程中,共有两项专利申请、4份企业标准 和7份测试报告。其中共历经了1000多次充电实测确保了100%充电成功,同时也陆续开始实车测试和试点运营,相信该项目会很快完成,产品迎来正式上市。
在科技创新为王的时代,谁会运用智能手段解决问题,谁将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比亚迪即插即充和智慧充电生态系统的提出,不仅仅可以优化寻桩环节,提高充电桩利用率,与此同时加强汽车领域的新四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智能化”)在现实中的刚需应用,让用车生活更便捷。